人工智能对智能媒体发展的影响
2021-04-29李栋
李栋
当下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话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的需求程度和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这种趋势下迅速且成功地渗透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行业格局。在传媒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得多媒介不断走向融合,并最终走向智能媒体的时代。媒体的生产运作方式、内容形态、产品产出、工作效率甚至是盈利模式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发生着改变。可以说传统的媒体格局正在进行重新洗牌。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状况,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智能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探讨在智能媒体时代下,媒体从业者应该如何更为积极地拥抱人工智能,投入媒体发展的大浪潮中。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走向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2016年,“阿尔法狗”在与世界重量级围棋选手的对决中获胜,彻底引爆了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讨论。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式成为了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同年,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网络正能量传播蓝皮书》也将“人工智能”列为了创新中国的热词榜第一名。
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数据算法,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虽然看似新潮和陌生,但其实研究人员们已为其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被正式提出可以追溯至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麦卡锡在该会议中第一次提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概念,因此,麦卡锡也被公认为“人工智能之父”,也正是他开启了真正的人工智能研究。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完成依据编程进行的海量的数据运算和信息筛检工作,虽然还远远无法和人类的智力相媲美,但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尤其在信息的生产传播领域有着深入的应用,对传媒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_生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媒体的工作效率,扩大了其影响范围,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格局,同样也改变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促使传统媒体进行整合和转型,进入到智能媒体的时代。
智能媒体简述及人工智能在智能媒体中的应用
智能媒体
“智能媒体”一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16年,它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成果,是人工智能化体系的一个分支。具体而言,智能媒体即在数字多媒体的基础上,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的软硬件技术实现用户对媒体信息的高效智能获取。
智能媒体是传统媒体在技术潮流下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是传统媒体的融合和集聚,它不再是一家单纯的电视台或者报刊、广播,而是融合了线上线下多方资源的媒体矩阵。智能媒体依托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其“智能”体现在了用户平台、信息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与分发和用户培养等各个领域,贯穿了媒体工作的全流程。
智能媒体矩阵的形成,极大地提升了媒体在信息处理和传播方面的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了媒体在面对重大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协作调度能力,扩大了媒体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总而言之,智能媒体作为传媒业发展的新趋势,势必会推动传媒新业态的产生。
人工智能在智能媒体中的具体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媒体构建中的应用十分深入和广泛,最先着陆于新闻领域,当然,这与新闻传播要求实效性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机器人新闻和AI主播。
机器人新闻,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是“在没有或者有限的人类干预下,由预先设定的程序将数据转化为新闻文本的自动算法过程”,核心技术支撑是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早在2015年,腾讯财经便开发了一款自动写作新闻软件“Dreamwriter”。据介绍,Dreamwriter可以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的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今日头条实验室也进行过机器人写作的尝试,他们推出了一个新闻自动写作机器人Xiaomingbot,它会根据奥运会的赛事进程,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信息,自动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据统计,在奥运会进行的16天中,Xiaomingbot共自动创作了四百多篇文章。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了7.0级的地震后,媒体报道也采用了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这项新的技术,该机器人25秒便可以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写作,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
机器人新闻实际上是一种算法和程序,程序选择事件有关的关键詞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之后将检索出来的信息进行筛检和排序,再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规则对文字内容进行编排,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这种技术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写稿更加高效和真实客观,可以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同时还可以实时更新信息、实时产出,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写作效率。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要求的提高,人工智能的应用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AI主播应运而生。
2015年,东方卫视电视新闻栏目《看东方》就引入了虚拟主播微软“小冰”,由它来进行天气预报的播报。2017年两会期间,浙江卫视的《E眼看两会》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聪”作为嘉宾与主持人进行交流互动,实时整合和发布两会信息。上述尝试虽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仍是将人工智能播报作为节目的环节,还需要真正主播的配合完成。直到2018年,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才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正式亮相,“AI合成主播”即全仿真智能合成主持人,它是由新华社和搜狗公司联合开发的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由它便可以完成整个新闻播报的工作。“AI合成主播”使用新华社中英文主播的真人形象,配合搜狗“分身”的语音合成等技术模拟真人播报的画面,在AI主播工作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将新闻的文本输入即可,AI主播呈现出来的效果,跟我们看到的新华社主播真人播报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另外更值得关注的是,真人主播一天的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而AI合成主播,可以做到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播报效率。
人工智能在智能媒体中的应用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媒体运作的全流程。机器人新闻和AI主播只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案例。除此之外,大数据运算支撑下的数据检索、云计算、用户的反馈追踪、网络数据监控、个_生化推荐等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媒体构架和运行中的应用。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使得媒体真正变得“智能”和“集聚”,因为技术的勾联,传统媒体可以协同合作,高效运转,形成智能媒体矩阵,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培养“智媒人才”进行指挥调度工作,从而进一步扩大媒体的运作能力和影响力。
人工智能对智能媒体发展的影响
从人类媒介技术的发展史和传播史来看,媒体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传媒格局的重塑。比如当下“中央厨房”的概念就是在技术的发展下推动产生的全新媒体工作模式,“中央厨房”的实质是一种高度的媒体集约平台,利用云传输、云存储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统一调度,统一处理,一次采集,多种产出,多元传播。再比如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起家的“今日头条”,它是国内最早一批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到移动应用场景中的产品之一,如今已成为聚合类新闻资讯平台的领头羊之一,这同样也体现了人工智能时代媒体的转型和发展。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媒体的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仅影响产品形态或传播方式等简单层面,而是影响到了整个媒体的发展和运作模式,甚至成为媒体发展的核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运用,影响了智能媒体的用户平台、信息采集、生产、传播过程以及用户培养和媒体形象塑造等各个方面。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没有终止的一天,也没有绝对完善的技术和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势必会带来一些问题和短板,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思考智媒的发展。
人工智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内容生产的提速和创新
传统报刊的内容生产流程是记者发现选题,采访收集素材,完成新闻稿件,审批通过后组织印刷,这一流程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对于新闻事件的时效性会造成一定的损耗,同时传播面也相对较窄。传统的电视媒体虽然在时效性上有一定改善,但仍存在单向传播、无法实时更新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媒体信息处理和内容生产的效率,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扩大内容的影响面。
对于智能媒体而言,信息的采集是基础,也是保证内容产出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为智能媒体搭建了完整的信息采集平台,改变了传统单一低效的信息收集方式。智媒通过网络监测和热点预测实时监控最新动态,利用微博、微信和各类门户网站等相关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搜集,发现热点事件后记者前往进行更有针对_生的信息采集,并实时传输回调度中心,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信息监测和专业记者采集双管齐下,更加高效、准确且全面地完成信息采集过程。
信息采集后的加工环节,人工智能技术也大有可为。传统的信息加工过程涉及文字编辑,画面编辑,排版,后期制作等多个流程,且往往只能依次完成,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增大了成本的投入。而如今的智能媒体模式,记者根据自己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简单编辑形成半成品,这些半成品会统一收纳到智媒的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的调度安排,调度中心会根据需要为这些半成品灵活搭配媒体资源,产出适合不同平台、不同受众的新闻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
内容生成后的传播环节,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形成传播矩阵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传统媒体的内容产出往往只有一个单一的途径,面向的受众也比较单一,传播力度较弱。在智能媒体的模式下,技术带来了资源的整合和渠道的扩展,智能媒体可以灵活地利用QQ、微信、微博、抖音、各类客户端等多渠道进行统一调度、多样传播,也更能适应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以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为例,2017年1月,“中央厨房”的空间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在发生社会热点事件时,“中央厨房”的网络监测系统可以根据热点事件检索热词和舆论走向,供总编调度中心确立报道方向和采访目标,之后记者前往现场进行实时报道,所有的工作人员同处在一个“云空间”内,记者可以将信息实时传输到云空间中,由总编调度中心进行调度和工作安排,各工种将实时传输回的素材进行线上编辑,完成后进行各平台的传播。在这一个新闻报道的流程中,各工作人员几乎是同时工作的,在高效的同时也实现了多样,产出的内容面向各个平台,形成传播矩阵。
重构智能媒体与用户的关系
技术的使用为媒体和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可能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测,观察内容发布后用户的接收情况以及讨论走向,安排进一步的发布内容,并且智能媒体还可以利用“爬虫功能”等技术对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分析,预测用户的兴趣点,“投其所好”为其提供更具相关性的内容,从而更积极地与用户进行互动,形成“点对点”的服务关系。
以《今日头条》为例,《今日头条》作为一个聚合类新闻资讯平台,打出的口号是“你的关心,才是头条”,也说明它的用户个性化定制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今日头条》采取“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的模式来完成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内容推荐,程序会对用户进行数据挖掘,以用户的所在地、性别、年龄、职业和兴趣等为基准数据,预测其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推送给最感兴趣的人,在保证了时效性的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今日头条》客户端的页面中也设置了不感兴趣的选项,后台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伴随用户使用时间的增长,平台为用户提供的个_生化内容也会越来越精准。
传统的媒体多是点对面的传播方式,用户和媒体之间处于低效的单向互动模式中,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智能媒体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将这种单向互动变成了良性的双向互动,这也顺应了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用户至上”的法则,有利于培养用户粘性,形成稳定用户群体,也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
推动媒体组织构架的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运算和处理能力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媒体组织架构的转型,也带动了未来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技术的推动下,中央厨房模式逐渐成为新闻媒体发展的主流模式,但这也对媒体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当下的媒体从业者转变意识,培养融媒体工作思维,提升整个媒体结构的集约化,这对于整个传统媒体行业而言都是一次艰难的改革,但也应该认识到智能媒体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的选择。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智能媒体时代,我们更需要拥有融媒体思维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也更加注重创新意识、产品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智能媒体时代的从业者,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创新意识,要有互联网思维,具有前瞻性,能够很好地了解和适应当下用户的喜好和风格。
比如人民日报推出的纪念建军90周年的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这是《人民日报》融媒体中心推出的爆款产品之一,这个产品会成为爆款,就是因为它新奇的形式和高度的可玩性、参与度,用户可以切身体验并且十分便捷地在互联网进行传播。这款产品在用户进行喻悦体验的同时,无形中宣传了我国的军队建设成就,致敬了我国建军90周年的伟大历史。分析其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款极具互联网思维的新媒体产品,制作这样的产品势必要求从业者要具备高度的互联网思维,能够准确把握新媒体产品的调性,将产品的现实功能和用户体验有效融合。
除此之外,智媒时代还要求从业者具备用户意识和运营思维。简单来讲就是媒体从业者不能再简单地将自己看作内容的生产者,身份应该由内容生产者转变为产品经理人,以运营的思维进行融媒体产品的策划和推广。
例如新华社发布的推送《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就令人耳目一新,作为新华社的权威发布,内容十分简单:“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然而推送下小编和用户之间的留言互动却十分“有戏”,小编用各种幽默搞怪的语言和网友进行互动,机智逗趣的风格引发用户好感,也使这篇推送获得了100000+的阅读量,这篇推送也被网友戏称为“官媒的网红之路”。这其实就体现了运营者的用户思维和运营意识,运营者能够准确把握网生代的语言风格,贯彻用户至上的理念,将官媒树立成一个有性格,可以平等对话,友好互动的形象,极大激发了网友好感,成为一次成功的运营行为。
人工智能应用的弊端和缺陷
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有不足,人工智能再发达也难以媲美人类的智慧,其在媒体中的广泛应用也势必会带来一些弊端。
首先是伦理性和专业性的问题,人工智能并不具备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那樣高度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人工智能在进行信息搜集和数据检索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侵犯用户隐私权的问题,在自动生成内容的过程中极易引起侵权的风险。机器人新闻虽然效率极高,但机器人毕竟是根据程序完成指令,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产出新闻内容的权威和深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要体现一定价值观的新闻稿件,仍需要记者来完成。另外,目前的机器人新闻应用范围还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财经、体育和自然灾害情况实时报道等方面,比较格式化,可读性也较差。
另外一点弊端就是极易造成“信息茧房”,像今日头条这种个性化的推荐和私人订制式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会对用户造成一种信息的隔绝,这种分发模式会导致用户对自身个人趣味的关注和满足需求高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心,长此以往对用户的发展和信息的传达都是极为不利的,而且也损害了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
综上所述,虽然智能媒体的概念出现不过短短几年,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已经深入到智能媒体运转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深刻影响了智能媒体的内容生产过程、用户培养和信息反馈过程,甚至影响到了整个媒体组织的架构和运转的模式,也对新时代的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的进步为媒体行业的转型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智能媒体带来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这需要媒体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在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等领域继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媒体无法置身事外。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才是正确的道路。新时代的媒体从业者也应该更为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努力培养自身技能,形成融媒体思维,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变成媒体发展的一大利器,从而推动智能媒体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