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的头部舞台

2021-04-29木曰雨

上海采风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喜剧线下上海

木曰雨

一支话筒、一个人,简单朴素的舞台,就能引发观众的欢乐与思考。

这几年来,随着《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网综”(网络综艺)节目的“起死回生”、频出爆款、成功“出圈”,“脱口秀”这三个字,在中国观众心目中,已经逐渐摆脱“舶来品”的陌生印象,成为人们线上线下娱乐生活的一个深入人心的日常选项。去年以来,全国上百家“脱口秀”厂牌纷纷走上“脱贫”道路,在上海这样的“脱口秀”头部城市,很多演出开票不到20分钟便告售罄。

更值得注意的是,“脱口秀”尤其获得了年轻群体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成为时下年轻人最热捧的喜剧门类。

去年冬天,在上海,中国的“脱口秀”表演又登上了更高大的舞台。

第六届上海国际喜剧节首次设立“脱口秀”单元,不仅有“脱口秀”的演出,还包括了首届上海国际喜剧节“脱口秀”原创大赛、全国优秀“脱口秀”厂牌展演、喜剧周末、年轻态喜剧论坛等30余场演出和活动。

与此同时,“脱口秀”红星李诞领衔的“脱口秀”团队还从百人的小场地“进军”千人座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以个人专场、集体会演等形式,加入剧场的年末演出季。

如何看待异军突起的“脱口秀”这种“喜剧新形态”在上海的发展和壮大,业内大佬们纷纷发表了他们的独到见解。

线下演出的市场新宠

去年国庆期间,“笑果工厂”线下《脱口秀大会3》专场的票价已成功突破350元大关。连续八天,28场演出,《脱3》选手大拼盘。“十一专场”在笑果小程序上甫一开放售票,服务器立马秒崩。几分钟后,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被炒到上千元的热门场次转票。连笑果文化首席编剧程璐都抱怨“最近天天要拒绝很多向我求票的朋友,我也要不到票啊,太难了”。

除上海、北京外,从去年国庆档开始,“脱口秀”演出市场就呈现全面爆发态势,全国上百家脱口秀厂牌的生意都迎来小高峰。身在长沙的《脱3》选手、湖南笑嘛脱口秀俱乐部主理人伟大爷说,过去无人问津,如今出票不到20分钟就售罄了。

“我们这个行业不敢办峰会,万一包辆大巴,出了什么事,中国喜剧就要倒退30年。”2015年前后,笑友CEO史炎的这个段子风靡圈内,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中国“脱口秀”行业的尴尬局面:头部演员极少,行业后浪断层。

《吐槽大会》蹿红前,“脱口秀”线下正式演出票价一直徘徊在两位数,甚至5元、10元都是常态,有很多演出更是免费的“公益演出”。

斗转星移,笑果文化最新演出信息显示,即便是非知名演员的拼盘演出,票价也已是100元起,个人专场票价就更是不封顶了,好的座位普遍在200元、400元价位。

除了笑果,其他的脱口秀厂牌的演出票价也水涨船高。北脱俱乐部按座位前后划分价格,靠前的座位为150元或180元,靠后的座位为80元或100元。单立人喜剧在去年国庆期间开启演员个人专场巡演,票价都已是180元起,堪比演唱会山顶票。

始于2010,兴于2017

回溯历史,国内出现第一批“脱口秀”爱好者是在2010年前后,他们成立“脱口秀”俱乐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固定场所演出。观众与演员之间没有太清晰的界限,开放麦环节,任何人都可以上台,玩的就是“谁能把观众逗乐了”。

就是那一年,中国人黄西在美国电视记者年会上的表演一夜成名,他2013年回国以后举办了几个“脱口秀”专场,然而也只是热闹一阵子,对“脱口秀”这个形式在国内的推广普及作用很有限。直到喜剧综艺节目在2013年异军突起,电视台、视频网站以及广告主,都表现出了对这一节目类型的兴趣,新的喜剧节目不断被推出。

当时国内只有大约20位脱口秀演员,这些人凑在一起搞了几档节目,火了。因为《今晚80后脱口秀》等节目,单口喜剧以“脱口秀”的名称在中国落地,最初一波演员试图把这个错误改过来,但市场接受后,他们也只能将错就错。

2017年,腾讯视频、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播出三天即达到3000万点击量,第一季总播放量达到14.5亿,单期播放量最高破2亿。伴着高关注度,“脱口秀”成为大众熟知的一种喜剧形式,李诞也成为顶流明星。

電影产业在资本市场开始遇冷的2016年、2017年,“脱口秀”俨然成为市场新宠,稍有名气的脱口秀俱乐部融资变得没那么艰难了。北京脱口秀俱乐部发布融资计划后,多个投资者主动联系,最终获得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这一年,笑果文化也完成近2亿元融资,成立不到3年,估值已达12亿。单立人喜剧俱乐部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是单口喜剧演员石介甫。经过半年的谈判,一笔200万元的投资在当年7月到账。

综艺出圈,市场给力

众所周知,“网络综艺”是中国“脱口秀”的普及平台和重要推手。从《今晚80后脱口秀》的让人耳目一新,到《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将李诞推入大众视野,中国诞生了第一位因说“脱口秀”成名的大众明星。而从他的身上,国人开始建立起对“脱口秀”的基本认知。

然而,以“吐槽”单一形式表演,或是隔着屏幕说“脱口秀”,终究只是脱口秀的“视频化呈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曾把《吐槽大会》比喻成“脱口秀”行业的NBA“灌篮大赛”,看“灌篮集锦”怎么能与看全场正赛的体验相提并论呢。线下舞台,才是脱口秀的“正赛”,线上节目只是推广手段,最终目的是拉动更多人去线下消费“脱口秀”。

“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应该有10个呼兰和100个Rock,甚至1000个厉害的线下演员”。单立人喜剧CEO石老板一语道破行业玄机。综艺只火了李诞、池子、王建国……对于一个行业,这远远不够,吸引更多人去线下看各类演员演出,完整体验一套高品质“脱口秀”演出,才能建立起对“脱口秀”的全面认知。

在生产端,如今线下“脱口秀”从业人员大增,各喜剧厂牌中,北脱现有签约艺人75名,单立人旗下有21位签约演员,而笑果旗下演员则超过百人。笑果的“噗哧学院”还在全国多地成立城市俱乐部,组建多所高校“脱口秀”俱乐部,推出公益培训课程,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脱口秀”行业。

在消费端,只要点开某二手交易平台,如今的“脱口秀”线下演出票价普遍都被炒到200元以上,市场的反馈直接证明了剧场脱口秀的市场潜力。在多档综艺完成向大众科普何为“脱口秀”的任务,四五线城市的观众都能欣赏“脱口秀”之后,将有更多不满足的受众转战线下剧场,那里才是“脱口秀”真正的魅力所在。

打造年轻人文化消费刚需

要论眼下“脱口秀”下线市场消费之最,“笑果工厂”上海新天地店绝对首屈一指。这座城市喜剧新空间去年七月揭幕后,完成了《脱口秀大会3》的首次“线下点映”。

新天地店的升级,让人看到笑果正在把线下“脱口秀”剧院往精品化方向打造。新天地店的演出类型包括:深夜秀、Sketch(情景小剧)、布偶互动小剧、车间访谈、看片会、即兴工坊等。笑果副总裁 Juan称:“除了喜剧节,笑果工厂新天地店承载了笑果对于线下喜剧演出的全部设想。”

对于消费者来说,笑果工厂开在三联书店、潮牌服装店旁边,买衣服、逛书店、喝咖啡、看“脱口秀”是非常自然衔接的消费场景。除了周一休息,周二到周日,早上10点到晚上12点,这里都有演出,观众可以花大把时间沉浸在这里,是不是有点像去德云社听相声?

与德云社传统曲艺内容相比,“脱口秀”的“年轻感”可能是更能吸引年轻人消费的喜剧门类,所谓“年轻态喜剧”。“‘脱口秀是个好东西,应该让年轻人在更多的渠道全方位地去消费它。它表达自我,表达跟生活的一种和解,而且很睿智。”从贺晓曦这番言论中,我们看到“脱口秀”有成为年轻人消费刚需的可能。

用一年上千场的演出,让“脱口秀”成为观众的日常消费品,这是上海“笑果工厂”的终极目标,它像是一个“喜剧产品实验室”,实验成功的表演形式可以进一步移植到其他城市,从而让其他城市观众直接感受优质脱口秀的魅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笑果的野心显然比德云社还大。他们想打造的,是一个未来的“喜剧+”概念生活,是一个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一体化的沉浸式喜剧消费街区。如果能成功,它是在引领都市人群未来的文娱消费方式变革。

“脱口秀”新在新形态

身兼上海国际喜剧节艺术总监一职的导演、演员徐峥认为,上海是一座有着深厚喜剧基因的城市,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夜间娱乐活动的环境和市场。年轻白领晚上看演出是一种被认为流行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喜剧节希望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喜剧平台,为喜剧新生态的发展提供厚实的土壤和有力的支持。第六届喜剧节是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演出市场恢复不久后举办的首个线下戏剧节,尽管由于疫情原因,一些涉外演出还是被迫暂停,但国内喜剧倒是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好契机,这也让我们去挖掘更多的本土原创喜剧新力量的信心倍增。

徐峥觉得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喜剧的需求是日益增长的,可以说这种需求已经广泛而深入地贯穿在人們的整个日常生活中了。

当下喜剧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这也是一种国际趋势。这种新形态有别于以往的戏曲、曲艺、小品,变得更为国际化。这种趋势在上海尤其明显,无论是“脱口秀”,还是肢体剧,在上海都很受欢迎,都有了各自的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品,让人看到了各种喜剧的新形式、新面貌。

徐峥说,“脱口秀”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因为它有丰富的变化性,它需要新内容,不断地加入新内容,不断地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去翻新创作。这对“脱口秀”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不管是在幕后做本子还是上台演出。另外,“脱口秀”这种表演形式对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要求也是其他艺术形式少有的。基于这些创作方式,“脱口秀”会给未来舞台更多想象空间,由它衍生的剧也好、电影也好,都会有完全不同的面貌。

把“脱口秀”做成上海城市文化名片

其实前几年喜剧节就向李诞伸出橄榄枝,寻求与笑果文化合作,但是那时候,李诞一直认为“脱口秀”这件事本身还不够成熟,与喜剧节合作的契机也不够成熟。但是,时间到了2020年,“脱口秀”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上”,或许就是一个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

以前想做个“脱口秀”比赛,可能只有三四个人来参加,现在海选就有几十个人来,肯定比原来选出来的质量好。这几年“脱口秀”的发展,在李诞看来,最大的变化是,“现在采访我的时候,我不需要再解释‘脱口秀是什么了”。因为以前他老是被问“脱口秀”与相声的区别是什么,好像从去年开始已经听不到这个问题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做成了一些事情。”李诞说。

李诞有个梦想,把“脱口秀”做成上海城市文化名片。在李诞眼中,上海对“脱口秀”这个新生事物一直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这让他对“脱口秀”在上海的发展充满信心。

“这个是我们理论判断和实践总结之后发现的。”李诞在做笑果文化之前,就在上海工作,笑果文化的合伙人也都是在上海发展,他们的线下演出以及节目录制都在上海完成。“我们与政府、企业和有关部门平时打交道,体验非常好,还有了很多合作机会。”李诞说。比如最近他们还与警方合作,做反网络诈骗的公益宣传项目。

总之,在上海做“脱口秀”,李诞感受到多方面的关爱,当然更关键的是上海观众对“脱口秀”的接受程度很高,演出很受欢迎。“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上海的文化很包容、很变通,而喜剧其实就是现实主义的,它要一直变化才好笑,所以适合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李诞希望“脱口秀”能为上海文化市场的“增量”,成为上海的文化新亮点。

“脱口秀”早已是“新传统”

“脱口秀”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型戏剧节的主力单元。两年前,蒙特利尔喜剧节的开幕演出,是一场在四万人体育场里举办的“脱口秀”。上半场一个人,一支话筒,一瓶矿泉水;下半场另一个人,一支话筒,一瓶矿泉水。坐满全场的观众,持续不断的笑声。如此简单的形式,两个人在台上能够发挥这么大的能量,给大家带来这么多的欢乐。

每年四月举办的墨尔本国际喜剧节,开幕演出是“脱口秀”拼盘表演;七月的蒙特利尔喜剧节,从酒吧、剧场再到体育场,专场、拼盘等各种类型的“脱口秀”轮番上演;八月,世界上最大的戏剧节爱丁堡国际戏剧节,“脱口秀”仍是其中的主要板块之一,全球的“脱口秀”演员都会在这个月齐聚爱丁堡。

“实际上‘脱口秀与中国的传统喜剧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上海国际喜剧节总监喻荣军认为,“‘脱口秀并非突然的爆发,而是一直存在。”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就有类似的演出,那时的滑稽戏、独脚戏在舞台上的表演是没有脚本的,只确定大致的主题和内容就开始“脱口而出”的基本即兴的表演。“脱口秀”和中国的相声、双簧、独脚戏、滑稽戏其实也存在着很多内在的关联。包括后来的“海派清口”,实际上是当时生造出来的一个名目,它运用了滑稽戏、独脚戏里面的一些表演方式,与“脱口秀”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上海国际喜剧节从第一届开始就有“脱口秀”演出,但只是作为一个“节目”的层级;第六届喜剧节,“脱口秀”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单元”固定下来,由此可见,这几年之间,“脱口秀”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很好,光是在北京和上海就有100多家“脱口秀”厂牌(机构),可谓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喻荣军认为,“脱口秀”近年来在上海备受欢迎,成为年轻人乐于参与的演出形式,与观众的接受程度以及现代传播方式有关。“脱口秀”从线上的《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节目开始渐渐对观众产生影响,进而培育出越来越多的线下演出市场,很多场地诸如酒吧或者小型會场都可以实现“脱口秀”演出。原创、即时互动、最快地反映现实,是“脱口秀”最大的艺术魅力。

上海一直在推“脱口秀”

当下人们的审美喜好和欣赏习惯在不断变化,艺术形式也随之在追求新的变化,“脱口秀”是一种短平快的项目,符合当下的审美艺术观念,又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因此能把现代与传统很好地融在一起。

在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看来,“脱口秀”获得当下观众的喜爱,就是因为它从一般的专业演员走向了平民百姓,然后自己演,自己说,讲身边事,讲身边人,用生动的语言、当下的语言去打动身边的人。

上海一直在推动“脱口秀”这种喜剧形式,比如2008年开始推的“海派清口”,其实就是对本土的滑稽戏、独脚戏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时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这十几年来,各种宣传和传播,让更多的上海人熟悉了“脱口秀”这种模式。

吴孝明认为上海国际喜剧节不应该只有“舞台喜剧”这个概念,将“脱口秀”纳入喜剧节中,就是要包容更多的艺术形式。当下观众喜爱追捧“脱口秀”,作为喜剧节的组织者,就应该考虑把这些受欢迎的新形式更好地提供给观众,满足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

“‘脱口秀也好,街头艺人也好,道理是一样的。前有上海话‘脱口秀,现在是普通话‘脱口秀,未来我想还可能有其他语种的‘脱口秀。我们期待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让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化和表现样式在这里落地生根,各有所爱,这是海派文化的一个特点。”吴孝明说。

猜你喜欢

喜剧线下上海
重回线下
“初创”杯喜剧大赛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ONE⁃MAN UNIVERSITY
线下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