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策略

2021-04-29袁楚翘田龙过戚晓薇

出版广角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数据库

袁楚翘?田龙过?戚晓薇

【摘要】互联网时代,融媒体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这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详细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的优势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整合内外部资源、共享数据中心、打造发展共同体等具体措施,为学术期刊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学术期刊只有认清形势、积极参与融媒体建设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关  键  词】融媒体;学术期刊;资源整合;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袁楚翘,陕西科技大学;田龙过,陕西科技大学;戚晓薇,陕西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 年度课题(SGH20Y1080)。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6.016

中国现有期刊已达上万种,其中,学术期刊约6400多种,占比超过六成[1]。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作用,形成强大的学术凝聚力成为业界值得思考的问题。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出版行业提供了一个资源互通、融合发展的平台。而对于学术期刊来说,高度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容易使其发展受到限制[2]。改变固有的出版发行思维方式、打造利益共融体成为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的新挑战。

一、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的优势

虽然在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学术期刊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期刊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尚存

各领域学术期刊的长期耕耘,特别是一些权威的学术期刊,在国内外本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期刊National和Science就代表了国际最先进的科学发现;《中国社会科学》《石油学报》等在各自领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这些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均有较为固定的读者,其内容的创新性和专业知识的传播能力强,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界与业界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大。

2.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相对稳定且业务能力强

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长期的编辑工作造就了一批学术、业务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编辑队伍相对稳定。出版机构只需在制度上加以创新,对编辑稍加培训,使其接受融媒体的新思维,发挥自身优势,就能培养出融媒体人才建设的主力军。

3.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初具规模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进程加快,在线采编系统、数字化出版和各种学术期刊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化的采编平台大大加快了审稿速度,也规范了编辑部的业务流程。一些自动化排版、校对软件的应用也使得各种期刊资源的整合更加快速便捷。而资源的整合不仅加快了期刊数字化进程,也扩大和延伸了学术期刊的内容服务和资源价值,为期刊融媒体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的思路

1.积极整合外部资源,拓宽学术期刊发展渠道

学术期刊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整合外部资源,将单一的学术期刊出版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如学术期刊与广播电视台合作,将科技前沿技术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受众,将期刊上的文字变成音视频,在电视或广播的科普类节目中播出。对于学术期刊而言,这样既擴大了期刊的知名度,又能将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为先进技术寻找合适的应用领域;对广播电视台而言,既降低了电视台采编节目的成本,又减少了因专业知识缺失导致节目的播出内容有误。融媒体背景下,这样的应用也可以推广到互联网上,从而实现一次创作、多种应用场景、多项服务提供。利用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广播电视的直观便捷性、互联网的无限传播性,可以各取所长,这就是融媒体资源整合的优势。

2.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融媒体的标准化建设

学术期刊内部有许多优质资源,以数字化转型为代表的学术期刊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各种内部资源之间的兼容性和标准化进程较为缓慢,各种数字化的资源标准不统一。如知网早期只使用CAJ格式浏览文档,该格式并不兼容万方数据的PDF格式文档,导致内部资源互通困难,同一期刊的重复多次采集也造成了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对此,知网通过技术革新为用户提供了CAJ和PDF两种格式的文档,用户只需下载一个PDF阅读软件就可以看到多个数字化期刊平台的资料。此外,知网还为用户提供手机阅读和HTML阅读的方式。知网在格式上的完为用户善是媒体融合的具体应用,国家应从标准化建设的层面规范融媒体产品和数字出版物,特别是元数据的标准化建设。

3.打造融媒体共享数据库,实现共融共享与共同发展

融媒体共享数据库是一种创新的共享资源途径,基于共融、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建设一个多渠道共享中心。从技术角度来看,各种学术资源都存储在后台的数据库中,但在存储数据库的选择上,有SQL数据库和NOSQ 数据库两大类[3]。即使在同一大类中也会有很多选择,如SQL 数据库中有Oracle、SQL Server、DB2 等多个数据管理系统;而在NOSQL 数据库中,会有Redis 等键值数据库、HBase 等列存储数据库、Mongo DB 等文档型数据库以及Neo4J 等图形数据库。

目前,数字化期刊在存储数据库的选择上并不统一。但在这些数据库中,可以存储的信息比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物更丰富,可以将音频和视频存储在数据库中,实验数据也可以通过多维角度呈现。如万方数据平台的学术统计和分析功能,多维度、可视化地给用户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同时,共享数据库能够统一数据的格式和内容,直接为广播、电视、网络等提供搜索、文献传递、信息转换等服务。后期也可以升级为数据仓库,提供更多的数据挖掘和决策服务。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数据重复采集和后期出版的营销成本。

4.建设发展共同体,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

学术期刊拥有优质的内容,但由于其定位于专业和学术领域,在推广宣传等方面处于劣势。融媒体中的网络和广播电视等渠道具有较强的传播性,覆盖面广且传播速度快。学术期刊要积极加入融媒体建设,促进自身的发展。如广告营销一直是学术期刊的短板[4],很少有广告商会青睐晦涩难懂的学术期刊,但如果该期刊在本行业领域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必然会引起行业领域内广告商的关注。广告的植入对于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十分有益。

5.学术期刊人才队伍的转型发展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大众获取消息的来源从传统媒体逐渐转向新媒体,以纸媒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学术期刊应加快实现多渠道分发。学术期刊本着以“内容为王”的原则重视编辑队伍专业化与采编过程流程化,但媒体融合的环境对编辑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术期刊需要一支高专业素养、高职业素养的编辑队伍。首先,加大投入成立新媒体编辑团队,利用中央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施精准化投送。其次,维护平台建设,改善因人员不足或缺乏数字化思维所导致的问题,及时更新平台内容,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高用户黏性。同时,根据互联网阅读碎片化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以适应用户的阅读习惯,但不应过度迎合用户,推送内容应在严谨、专业的基础上进行。最后,加强平台宣传力度,通过在杂志封面印刷二维码、鼓励投稿人在社交平台转发、与其他学术期刊网络平台合作等方式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实施策略

新媒体因其特有的资源整合理念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由于传播对象小众,往往在受众范围、发行量和出版路径上与新媒体具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在媒体融合趋势下,多数学术期刊基于原有的纸质出版发行和数字化期刊建设基础整合多种新媒体资源,具体的实施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与其他媒体合作,拓宽营销渠道

融媒体时代,受互联网、数字化出版的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电子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5]。学术期刊要主动与新媒体平台合作,拓宽自身的营销渠道,提高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术期刊还可以与科学频道、科普节目和科教栏目等合作,联合推出科普实验、科学教育等节目,也可以邀请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节目录制提供指导。学术期刊要积极搭乘网络快车,与各种网络平台和媒体合作。如与微博、微信、BBS、论坛等网络平台合作,利用本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打造品牌营销,利用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对学术期刊产生兴趣,提高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量。

2.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建设融媒体资源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数字化期刊出版初具规模,多数学术期刊已基本建有数字化平台或加入专业机构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阅读和搜索,用户通过平台可以按标题、摘要、关键字搜索学术论文,搜索结果也可以按照时间、被引频率、学科相关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经过统计分析的数据对学术研究更具实际意义,这也是互联网搜索引擎不具备的功能。

期刊数字化平台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学术汇集和丰富的搜索排序功能上,一些期刊已经拓展新的多媒体资源,以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为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打下基础。如《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就在数字化和印刷的基础上分别出版发行学术论文和实体数据,并设置不同的出版标识符,从而形成元数据、实体数据、期刊论文三者的联动出版。这种数据出版注册的DOI方式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共享,还使数据引用更加规范,期刊本身的引用频次也明显提升。同时,将数据像学术论文一样进行出版,能够给文献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事实上,学术期刊平台本身拥有先天优势,只需进行资源拓展,寻找适当的载体,便能实现媒体融合的共同发展。如全方位地“包装”学术论文,丰富学术论文本身的内容及学术价值,给传统的期刊平台增设频道栏目,使学术期刊更加贴近读者生活。

3.利用融媒体优势,提供配套服务

如今,多数学术期刊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编辑部网站,并积极向融媒体方向转型发展。如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积极发展新媒体,编辑部先后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论文作者QQ群、微信群等,相比传统的BBS和留言板,其时效性更强也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即时沟通和交流大大提高了期刊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用户黏性。编辑部会有针对性地在平台上发表学术论文写作、投稿指南、稿件模板等方面的资料,方便用户下载使用;也会定期推送最新的期刊目录、录用文章和学术研究成果,提供其他学术增值服务,如科研项目申请书撰写、论文修改、英文翻译等服务。这些配套措施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获得读者认可。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要创新学术期刊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融媒体建设,建立共享融合的数据中心,形成利益和发展共同体。只有在编辑人才、服务内容和传播推广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术期刊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有过万种期刊 学术期刊超六成[EB/OL]. (2017-11-30)[2021-01-08]. https://www. antpedia. com/news/73/n-1441873. html.

[2]唐宗顺. 学术期刊融媒传播应当处理好六组关系[J]. 青年记者,2020(12):68-69.

[3]时进.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電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161.

[4]侯琰婕. 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运营策略——以《未来科学家》为例[J]. 出版广角,2019(23):52-54.

[5]苏芊芊,王婧. 融媒体时代文学受众的阅读模式转换[J]. 北方文学,2018(32):118-119.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数据库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