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记者如何增强“四力”

2021-04-29杨梅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笔力四力脑力

杨梅

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记者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围绕“四力”的整体要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才能赢得核心竞争力,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本文以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养“四力”为切入点,分析了“四力”的基本内涵,重点探讨了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记者增强“四力”的实践路径,致力于增强记者“四力”的重要性认知。

“四力”的基本内涵

“四力”主要包括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四个方面的内容。从“四力”的基本内涵上看,其中,脚力是基础。新闻工作在身体力行过程中走访第一现场,了解事件的真实性,对事件进行真实报道。眼力是关键,所谓眼力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格局观,对事物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新闻敏感度和新闻去伪存精的能力,都体现在新闻工作者的眼力之中。脑力是核心。脑力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研判能力,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的深度,在专业领域凭借自身的专业I生运筹帷幄、深耕细作的能力。最后是笔力。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必不可少,通过用文字阐明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事实,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可以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力。“四力”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整体。

目前,互联网迅猛发展,备媒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新媒体不断涌现,微信、微博、直播、抖音等媒体形态的出现,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融媒体改革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记者的“四力”,也就是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增强,对于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态势、提高记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在多种媒体深度融合的形势下,记者不断优化自身的能力,增强记者的新媒体思维能力,以“四力”促发展,通过锤炼“四力”,提高记者的核心素养,实现传统记者到全媒体记者的转型,才能为新闻传播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进而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工作,履行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记者增强“四力”的实践路径

增强脚力,深入基层与民生

脚力是记者的基本素养之一,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信息传输的方式更为便捷,但很多基层的信息没有被挖掘出来,也十分考验记者的脚力,深入基层与民生进行新闻媒体报道。为此,记者应主动走进基层走入一线了解群众,建立受众意识,在新闻素材的挖掘方面主动迈开步子,积累新闻素材,才能使新闻报道具有贴近_生,想群众之所想,助力于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发掘出有意义有深度符合民生需求的新闻。

以新华社偶然发现楚松村“四代房”为例,“四代房”顾名思义,就是四代人住在一个房子里,这条新闻线索就极具新闻价值。2018年9月,新华社西藏分社前往阿里地区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的内容和主题与“四代房”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凭借强烈的新闻敏感性,无意获得了与楚松村“四代房”有关的故事。这条新闻线索正是在记者的走访中不经意间发现的,然后记者通过实际调研走访基层,从而挖掘出“四代房”这条具有价值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如今,媒体深度融合大势所趋,民生基层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得到高效解决,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对于反映的民生问题,记者应秉持“大民生”理念,从基层的实际出发搜集新闻线索,尤其是关于住房、教育、养老和医疗方面的热点问题,在身体力行走访过程中积极利用多种媒体的形式,用新的媒体渠道展开新闻报道。

练好眼力,着眼事实辨伪存真

眼力是记者观察和发现新闻的能力,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记者练好眼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着眼新闻事实,深入新闻核心内容,以小见大,善于发现和挖掘新闻价值,将眼力融入新闻报道之中,着眼事实辨伪存真。现阶段,技术人才缺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高技能的人才成为各行业和领域竞争的焦点,知识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工人日报》将其作为新闻素材,采取系列报道的形式,对新闻进行了深度加工处理,推出了系列报道《聚焦绝活儿不能成了“绝”活儿》,视角独特,文章标题中绝活和“绝”活儿,阐明技艺的重要性。从部分绝活无传人的视角出发,感叹绝活之“绝”,可谓是一语双关,向社会呼吁重视对高技能工人的培育。号召不应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视作企业负担,民营企业也需要学习国企,指出工会应该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系列报道立意高远,不仅客观表达了技能型人才缺失的现状,更从工匠精神视角表达出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内涵丰富,引人深思。媒体深度融合之下,在互联网碎片化语境之中,记者对新闻素材的采集应高瞻远瞩,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类与挖掘,深挖新闻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整个新闻报道的深意,只有这样为新闻报道赋能,才能形成一套良好的跨媒体新闻内容传播链条。

增强脑力,多想多思综合研判

增强脑力,体现的是勤思考,明确新闻价值与亮点的能力,媒体深度融合下的记者应深谙互联网思维,在新闻报道中要多想多思综合研判,灵活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打造多元化的新闻报道,扩大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人民日报》在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进行了有益尝试,创设诸多融媒体场景,丰富了新闻表现形式,驱动新闻报道提质增效,在媒体传播方式上,《人民日报》利用VR全景、虚拟现实、竖屏短视频、互动H5、音乐快闪、线下体验馆等形式,多元化表达新闻内容,促进了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的创新发展,使新闻报道变得青春时尚,表现出新闻传播旺盛的生命力,其中,无论是党报创意、内容展示以及受众互动,都彰显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人民日报》不单是一份报纸,更是“人民媒体矩阵”,其覆盖的受众超过了786亿。除此之外,《人民日报》还依托社交媒体布局产品,打造新媒体联合报道的矩阵,例如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种媒体联手,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扩大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党报的思想性和传播力。

强化笔力,夯实功底厚积薄发

笔力体现的是职业素养,写出好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有好的文笔,将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等诉诸于笔端,都需要记者通过笔力展现出来。记者的文笔也是记者综合素养的集中表现,记者笔下传达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在舆论引导方面功不可没。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要想提高记者的笔力,夯实记者专业知识的基本功,主动学习全媒体融合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前沿知识,结合当前受众互联网碎片化阅读模式,才能厚积薄发,打造短、實、新的文风,提高记者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如以某地方融媒体中心抖音账号为例,抖音占据短视频传播的主阵地,新闻编辑在编辑“故意遮蔽车牌”警示教育新闻的过程中,一改以往的说教形式的科普教育,采取诙谐幽默的手法,应用了诸多网络流行语等,更加符合互联网受众追求新闻新意的特点,仅从标题的设置上,就具有新奇性,吸引了诸多网友留言和围观,不仅通过诙谐的方式抨击了此类违法行为,也进一步提高了新闻素材的关注度。由此可见,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强化笔力的训练,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多思多想多学,将新闻专业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新闻报道,言简意赅表达新闻内容,创作出更加符合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下的新闻。

总之,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践行“四力”意义深远,要想增强记者的“四力”是一件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媒体深度融合下的记者而言,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记者向融媒体记者的转型,应从增强脚力,深入基层与民生;练好眼力,着眼事实,辨伪存真;增强脑力,多想多思,综合研判;强化笔力,夯实功底,厚积薄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增强记者“四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记者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更好地促进新闻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笔力四力脑力
中国现代绘画的“骨意”表达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试论精品稿件的“真善美”
脑力百分百
谈风骨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提升“四力”夯实党建基础
脑力对对碰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