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翔云:提高行业逆商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1-04-29郭丽
郭丽
技术创新要下苦功夫
近几十年来,我国化妆品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天然添加剂的使用和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对于所有行业来说,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科研人员更是核心要素。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当前,化妆品行业的一些科研人员觉得“外国的月亮圆”,把所有心思和智慧都放到走“捷径”、搞“拿来主义”上了,在该用心的科研方面却不努力用功。
出现这种情况,—方面是科研人员“心不稳”,另一方面也与外界环境有关系。消费者喜欢用国外大牌化妆品时'科研人员为了完成市场“任务”,迎合消费者需求,走“捷径”,搞“拿来主义”,也在所难免。短时间来看,企业盈利了,行业发展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捷径”和“拿来主义”抹杀了企业与行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真正的技術创新非得下苦功不可,而且要耐得住寂寞,现在的年轻科研人员这方面较欠缺。例如,芦荟确实是个好东西,但中国对芦荟的研究有多少是自己的?例如,芦荟凝胶实际上就是一种天然的高吸水树脂,吸水量高达200倍,合成卡波姆仿的就是它,科研人员不好好研究它,却跟着国外把它水解制成“芦荟原汁”,再浓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在做各种“凝胶”(例如免洗芦荟洗手液)时加入卡波姆,告诉消费者说是“芦荟凝胶”。
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和科研人员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或者说,消费者掌握的信息量远少于科研人员。在缺乏信息或者不了解科学依据的时候,消费者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但科研人员不能也不应该犯和消费者“一样的错误”,或者不能完全按照消费者的步调走。科研人员一旦走歪了'经过包装的信息传到消费者耳朵里时,就会酿成“源头差之分毫,结果谬之万里”的大问题。
疫情既是生长剂,也是收割机
判断好坏,不能只以当前数据或者当前的结果做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也是如此。当前,大家对疫情的看法,普遍是这是一场考验、一次大考,只有优秀者通过考验获得高分。其实,应该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
打个比方,对于我国来说,今年相当于600年前欧洲的文艺复兴前期,从很大程度上,它逼着国人不得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几个月来,人们关心健康,关心生活质量,关心科学知识,这些都前所未有的(这么说或许不恰当,但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其中的意思)。
面对这些变化,化妆品及其相关行业的工作者,尤其是科研人员,更要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做真正的科研工作,而不是打着科学的旗号去忽悠。要知道,现在或者以后的消费者不容易忽悠了。消费者不容易被忽悠了,这将优化“良币”的生存环境,淘汰一批“大忽悠”,让一批做实事的企业冒出水面。
从消费者的层面或者长远的行业发展角度看,疫情间接促使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从当前来看,疫情犹如无情的收割机,将大范围“收割”经营不善、没有核心技术等竞争优势的企业。
“天然”是把双刃剑
天然,是某些爆款产品的爆点,是化妆品行业的一个趋势。除了天然,化妆品行业还有其他趋势。在此,仅以天然为例阐述一些道理。
古时,李时珍的一句“珍珠令人好颜色”,让国人一直把它当作尚方宝剑。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市场上出现了几千种“珍珠霜”,卖了半个世纪。“永芳珍珠膏”更是使用极毒的汞,毒害了很多消费者,至今仍有一种皮肤病叫“永芳瘸”。
天然品可能有好东西,合成品也有好东西。但我们跟着别人叫嚷“天然的”才是好的,合成的都是有毒有害的,这不仅误人子弟,有时候还害人不浅,“珍珠霜”“永芳病”就是血淋淋的事实。
由衷地希望《中国化妆品》杂志社在这方面多做工作,引导正确的行业与消费方向,而不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以前,化妆品人做化妆品是顺着消费者,至于做出来的产品是好是坏,就不管了,埋单的自始至终是消费者。最近这几年,化妆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比以前大了,一些化妆品研发人员和企业,开始主打各种概念,至于产品则“不求有用,但求无过或者无大过”。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在化妆品及其相关行业蔓延,直接导致了我国优秀化妆品、优秀化妆品品牌的缺失。
要想弥补这种缺失,唯有沉下心来做化妆品、做化妆品的研发,将自己生产的化妆品“做透”。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有了志向,更要去深耕,提高逆商。唯有如此,企业才能长久地生存,进而形成自己的口碑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