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以求实 尚美以致远
2021-04-29滕延超
滕延超
悠悠历史,承载精华。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在连庄驻军,故连庄镇的大部分村庄都与廉颇有关。基于此,河北省清河县连庄小学形成了与廉颇、蔺相如有关的“将相和”典故文化,且结合教育目的和学校发展要求,提出了“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和”“美”为主题的学校文化。自办学以来,学校以“求知、明理、勤学、善悟”为校训,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以“敬业、奉献、严谨、爱生”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勤学、善思”为学风,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营造温馨和美的成长环境,培养一批批阳光向上的学生,使我校的乡村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构建特色课程,实现全人教育
“和”,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佛家文化中都有涉及。“和”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国人性格与民族性格。“美”,是教育的目标和追求,通过教育人人都能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和美”,就是用“和”与“美”的态度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具有“和美”品质的学生。学校从“和美”理念出发,以课程为引领,进行特色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推动了学校整体文化的建设。
“人和文化”课程体系———和谐之美。我校始终把课程的发展作为实现学校内涵提升的重要手段,从六个方面构建“人和”文化的五大课程体系:“和德”,即内心平和,德行如一,如养成教育课程;“和雅”,即化道为和,文雅多礼,如文化素养课程;“和健”,即身体柔和,灵动康健,如艺术教育课程;“和美”,即我与艺和,美由心生,如艺术教育课程;“和智”,即启迪智慧,共同成长,如学科课程体系;“和融”,即群体共和,其乐融融,如活动课程体系。
“明德文化”课程体系———书香之美。学校围绕“明德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崇真、至善、明礼、尚德”目标为引领,将校本教研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学校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构建,实现三级课程整合,提高课程实施效率。同时,学校制定了《明德与生活》和《明德与社会》课程整合标准,将《品德与社会》与校本课程进行内容、实施策略与课时的整合。此外,学校还依托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实施英语拓展课程《读者剧场》。
“幸福”课程体系———生态之美。学校以“生态教育”为主线,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统一标准与特色标准、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逐步构建了开放性、动态性、多元化的“三化一体”幸福课程体系,并且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了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包含艺术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班会主题教育等十大活动课程。
提升教师素养,培养优秀学子
遇到善良阳光的学生也是教师的幸运。我校把“教师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争做老师骄傲的孩子”作为一种风气大力提倡。
学校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在全校开展“和美教师”活动和师德教育月活动,通过师德演讲、评选“月度教师”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理想信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开展研训一体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力求教师团结合作,宽和待人,以美育美,做有道德情操的老师。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唯有做阳光快乐的老师,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学校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开心活泼,启迪智力”的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加强日常习惯养成、生活模拟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习惯良好、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全面发展等优良品质,逐步成长为和乐共进、知美善美、言行兼美的好少年。
此外,学校还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对学生的评价与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德育教育与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构建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
深入探索研究,推动全面发展
在全面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我校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加盟开发脑的科学研究,成为十三五国家社科类课题的子课题承办校、脑科学实验校;推广网络课程,与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童年一课公益组织、云南是光诗歌、广州美术口袋等网络公益组织建立起多年的线上互助关系,带给乡村孩子不一样的童年;组建书法、跳绳、美术等兴趣小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为提高家长的教育认识,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合力。2018年,学校建设家长学校,先后邀请北京慧宇集团讲师周溶溶、上海“我在”关爱乡村儿童父母教育发起人张璐、清河县新家长学校示范园园长孙丽等为家长进行20多场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走“和美”文化立校之路,弘扬“和美”文化育人之风。学校始终树立立德树人的信念,多学科、多角度齐头并进,搭建师生成长舞台,以课程建设带动学科发展,以活动开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努力打造优质乡村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務于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