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耀,文坛“老八路”
2021-04-29付聪
付聪
徐光耀先生已是95岁高龄,前一阵子他住了院,与朋友们很少见面。徐老身体怎么样了?心里有些忐忑。此次见到他后,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徐老坐在床上身板挺直,如一位站军姿的战士,面色红润,精神矍铄,除了膀胱不好,其他并无大碍。但是毕竟年岁大了,所以在医院调理。
想问的太多了。来之前准备了三个梯队的问题,想着哪怕第一梯队的第一个问题回答了也心满意足。结果老爷子一口气把三个梯队的问题都解答了,思维之敏捷、条理之清晰、声音之洪亮,年轻人都比不上。
“总的来说,我是个二三流作家。”创作出家喻户晓的《小兵张嘎》以及《平原烈火》《昨夜西风凋碧树》等一系列经典名作,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徐光耀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他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我写的文章是比较现实的,也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在创作上我不耍花招,說实话。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我在日记里不隐瞒这一点,在公开场合也不隐晦这一点。文化低我吃了很大的亏,如果多读一些书呢,我就会更有出息一点。”
在整理《徐光耀日记》时,我们都感慨徐老的坚持和坦荡。坚持写日记70余年,敢于把所有日记(1944-1982年)公之于众,世上有几人能够做到?徐光耀13岁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参加过一百多次战斗。还曾以作家身份在朝鲜战场采访十个月。他的日记包含了三个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那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日记本,从敌人那儿缴获的、记账本改的、白报纸订的……记录着徐光耀的人生历程,也折射着中国革命历史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侧面。打开日记本,里面的文字是毛茸茸的、赤裸裸的,不但记录着信仰、勇敢、艰难、坚韧、光辉、情感,还有很多的是是非非。正如他在自序中说:“日记是个人活动和个人心理的反映,是赤裸裸的个人亮相……个人内心的缺陷和弱点,也凸显出来了……”凸显出来又如何呢?徐光耀不怕,他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当时真情如此,掩盖是不应该的,只有祈请有关人士的大度理解和原谅了。”
这次访谈让我更加感到了徐老的耿直和纯粹。他坦承自己的日记也不是完全透明。对有些人的品行看不惯,骂了街,自己也后悔。有些人骂得挺厉害,就不敢写在日记里。这些就藏在心里,永远不见人了。此外,自己的缺点、错误一般在日记里不隐瞒,按鲁迅的话说,有时候也解剖解剖自己。但是仍有一些话,省略了,没有完全暴露在日记里。
谈到当代文学创作,徐老说道:“现在的文学作品过于个人化,比较小气,小花小草,不大关心国家大事,缺乏更广阔的胸怀,在爱国主义这个问题上不大重视。”他认为,创作应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时代。“大时代也不仅是国家的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缺乏大时代的感情,写出的东西就未免缠杂一些,有很多人陷入小情调走不出来。”
对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徐光耀说最喜欢的作品是《小兵张嘎》,然后是《昨夜西风凋碧树》。还有一个作品他也下了功夫,但是不太响亮,就是《冷暖灾星》,是《小兵张嘎》的姊妹篇。“特别是艺术上,下的功夫比较大,提炼出的生活精华也在里头。但因为是个悲剧,不大令人喜欢。但我私心里很喜欢这个作品。”
年轻作家对抗日战争这类题材没有直接感受,写这一类题材的作家越来越少,徐老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提到‘烈士这两个字的时候,一般人脑子里没有具象的东西。这是我一直感慨的问题。我对他们的记忆,是很充实的。我始终忘不了这些英雄的存在。”
谈到这里,徐老的声音哽咽了。不知他的脑海里是否又浮现了当年的战场和牺牲的战友……
(常朔摘自《河北日报》202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