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2021-04-28邹山丹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且进一步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特别是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当前问题为基准,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充分做到与时俱进,以此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高校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高校;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5.322
引言:通过实践调研可以看出,當前高校农村大学生因为所涉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心理层面会产生很大程度的不适应,或者因为自身经济条件不够理想,与城市学生进行对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使其在心理层面会产生很大的落差,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或者胆怯等心理,同时在生活中无法进行相对应的诉说,不具备顺畅的倾诉渠道,由此而导致农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而言,要高度关注并且充分落实相对应的创新策略,以此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具体来说,当前高校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心理问题进行重新定义,从源头处理和缓解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高校农村大学生来说,对自身所呈现出的负面心理情绪或者心理问题往往有错误的认知,不敢吐露心声,也不敢去面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相关心理问题日益累积,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学生身心俱疲,甚至产生抑郁症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心理问题进行重新的定义,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从源头引导农村大学生正视自身的成长背景和心理困境等等,充分引导学生对于心理问题有明确的认知,不要觉得心理问题有多么的可怕,针对心理问题进行良性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从源头处理心理困境或者问题,调整自身的情绪。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和帮助,引领学生处理相关问题,有积极向上的正面心理情绪,从而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乐观,阳光向上,进而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
在新形势下,高校相关方面也要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全面深入的认知,以此更有效的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体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走入到寻常的课堂中,打破学科的界限,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去进行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着重把握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环境,而进行针对性的融入,使农村大学生更有兴趣融入其中,通过各门类课堂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融合的形式,对其心理趋向进行良性的引导。例如,可以在大学思政课堂,历史课堂,语文课堂中融入心理教育的相关内容,打造系统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使学生对于自身的心理活动有清晰明确的认知,理清思想脉络,进而呈现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在信息化设计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等等,打造系统完善的校园心理咨询系统,构建信息化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科学正确的健康教育和帮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对应的心理咨询网站,或者通过网络服务的形式构建网上心理咨询室。针对某些农村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内心比较羞涩,往往因为面子而羞于表达,通过这种网络咨询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某些学生不愿意亲身到咨询室咨询的难题,以此更有效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尊严,这样能够更行之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的调整和完善,进而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效果。
四、构建更为强大的校园心理健康互助体系
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而言,需要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校园和社会支持体系中,有针对性地构建更为系统完善的校园心理健康互助体系,通过互助系统和社会支持的手段,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支持和鼓励,以此帮助农村大学生更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互助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使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意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自我反思意识,使其心理素质进一步增强,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推进,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和创新成效。同时,在校园的各项组织创建活动中,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宣导,进一步有效确立“心理问题不是病”这个概念,以此为基准,更好的帮助和服务于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高校心理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前把相对应的上课内容或者上课资料上传到平台之上,让学生们进行预习和浏览,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对数据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有效的融入其中,这样能够呈现出事半功倍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五、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库
当前,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高校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来说,也需要充分利用相对应的大数据优势,构建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库,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监督管理,通过数据支持,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情况或者问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突破心理障碍或者问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数据,对其心理健康动态进行充分的把握,以相应的检测结果为基准,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及时有效的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更有效的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针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要进行单独的指导和灵活的应对,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有效引导和帮助农村大学生走出心理阴霾,在身心方面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方.张芳.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42-43.
作者简介:邹山丹(1982-),女,蒙古族,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哲学。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