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塘勘察与治理探讨
2021-04-28许汉华朱涛槐以高刘文连眭素刚
许汉华 朱涛 槐以高 刘文连 眭素刚
摘 要:场区勘察范围内地貌上整体以剥蚀丘陵为主,局部为岩溶洼地地貌和山间槽谷地貌。在本区域范围内发育有3条大的冲沟,由若干小型支沟组成。在沟内低洼处由冲洪积、沼泽相沉积形成了分布软弱土沟塘,以及后期人工改造的水塘、水库和弃土场,软弱土主要分布于塘内,均分布于机场飞行区的填方区。根据软弱土的埋置深度、分布范围、分布厚度,按一般填土区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具体处理措施建议。
关键词:沟塘勘察;软弱土;地形地貌;处理措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1 绪论
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勘察行业已取得阶段性可喜的成果,但仍有一些理论尚不成熟。勘察是一项工程基础性工作,涉及的内容多、对象多、范围大,勘察手段是非直观性的,提高勘察水平,充分利用基础地质资料,掌握岩土工程相关的规范规程,才能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1]。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目前机场共有两条跑道,东跑道长4500m,西跑道长4000m;机位数量(含组合机位)161个。随着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的激增,现有航站楼、机坪、滑行道等已不能满足机场运营需求,急需进行扩建。本期改扩建将在现状西跑道西侧建设西二、西三跑道及滑行道系统;在现状东跑道东侧建设东二跑道及滑行道;在现航站区以北建设T2航站楼、卫星厅等;配套建设综合交通中心、停车楼、捷运系统等交通设施;配套建设空管、供油、给排水、供电、供冷供热、生产生活辅助设施设备等。
沟、塘勘察技术要求采用小螺纹钻对场地范围内的沟、明(暗)塘的平面位置、范围大小、形态、深度以及淤泥、填土性質进行勘察,并说明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勘探点位置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情况,布置于沟、塘及可能存在暗塘的区域。小螺纹钻间距为20m,孔深3m或至淤泥底部。
2 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占地面积较广,其中飞行区平面为近矩形,面积约12.93km2,长约5.62km,宽约2.85km,北东-南西向展布,净空区平面为近三角形,面积约1.87km2。勘察区最高点位于净空区中国民用航空老巴山雷达站西南侧山峰,高程2347m;最低点位于飞行区东北端葛藤沟沟底,高程2020m,地形最大高差327m。地形整体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在靠近现机场西跑道附近受工程建设影响,一期工程建设,场地挖高填低,形成建设平台,地形稍高,标高约2080m左右。勘察区以F10断裂为界,南部以岩溶地貌为主,可细分为低丘岩溶地貌和溶蚀洼地地貌;北部以构造剥蚀丘陵及山前洪积扇、山间凹地地貌为主,局部如小高坡区域附近为岩溶地貌。岩溶的形成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的地质现象,如何查明形成岩溶的地质环境,岩溶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岩溶地区勘察工作是在已知岩溶发育进行的,已知岩溶有对其上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勘探的目的是找出导致产生灾害的土洞、溶洞、岩溶裂隙带后,进行工程设计、治理,防止岩溶灾害出现,是被动的补救式的勘察[2]。
对区域地质的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可以为工程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有效节约勘察的成本。根据地形图及现场调查,地表分水岭与南部岩溶区距离较近,整体上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花箐村南面马鞍山,标高约2160m,最低点位于园艺场附近,标高约2055m,整体高差约100m。大致沿水泥厂生活区~石将军沟与李长路交叉口~洼地32一带为界,标高大致2075~2080m为界,在2080m以上为低丘岩溶地貌,地形坡度相对较大,一般坡度在15~25°,局部达40°,主要发育溶蚀沟槽与石牙,地表水大多向冲沟汇集后向下游径流。南部2075m以下为溶蚀洼地地貌,地形坡度相对较小,一般坡度为5~10°,局部溶蚀漏斗位置坡度大于25°,主要发育溶蚀漏斗溶蚀洼地,地形坡度小,地表水大部分通过溶蚀洼地、漏斗深入地下。
在分水岭以北的范围内地貌上整体以剥蚀丘陵为主,局部为岩溶洼地地貌和山间槽谷地貌。地形上整体西北高,东南低,根据现场调查,在净空区及飞行区的山顶及山脊部位一般成宽缓弧线形,纵坡一般在5~15°左右,横坡一般3~12°;山体半坡受地质构造影响,在东北坡向上,一般坡度在10~25°间,局部大于30°,在西南坡向上,主要是净空区,地形坡度一般在30~50°,局部大于60°;沟谷中上部地形纵坡一般在10~30°,横坡一般在25~45°,局部大于55°,沟谷下游或沟谷出口附近,主要位于飞行区,一般纵坡坡度小于10°,局部仅3~5°。
3 沟、塘的分布特征
3.1 沟、塘概况
根据现场调查、现场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成果,勘察区范围内发育有6条主要的冲沟,现场编号为CG01~CG06。其中,CG01、CG02、CG05、CG06冲沟规模较大,除主沟外,还由若干小型支沟组成,整体冲沟呈树枝状结构。
根据塘的出露形式,把塘分为现状下看得见,能够进行形状测量、深度测量的坑塘称为明塘,如水库、鱼塘、泥塘、采坑等;在现状条件下看不见其形状、分布范围,但通过早期地形图及钻探揭露地层反应出的坑塘,被后期填埋的坑塘称为暗塘。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成果,在场地的不同地段还分布有11个塘,有明塘也有暗塘,还有部分为岩溶漏斗被填埋后形成。
3.2 沟、塘的分布特征
勘察范围内冲沟主要受地形条件限制,CG1属于宝象河流域,CG2、CG3、CG4、CG5、CG6属于花庄河流域。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有软弱土分布的沟塘共计11个。受地形条件限制,坑塘主要集中在冲沟CG1、CG2、CG5、CG6的中下游地段,主要位于拟建项目的飞行区范围,沟、塘平面分布图如图所示。其中暗塘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段,地段一为冲沟CG1的中下游,CG1与其支沟交汇部位,沟塘GT2、GT3分布在此地段;地段二为CG2与CG2-4交汇部位的CG2-4下游地段(GT5)和CG2下游地段;地段三位CG5下游出口附近,沟塘GT8、GT9分布。明塘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多为近期人类工程活动形成,其中GT1、GT10的坑塘、水库。
3.3 沟、塘内软弱土的分布特征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揭露、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粉质粘土③2-3,④2-3,⑥2-3为沟、塘内分布的软弱土,软弱土主要分布在沟内的坑塘部位,其分布特征统计于表1。
3.4 沟、塘地下水
地下水是岩土体的部分及水文地质的主要元素,影响岩土工程的特性。既影响基础工程,也影响稳定性和耐久性,由于地下水升降变化、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有可能造成岩土工程危害。岩土水理性质为岩土和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性质,如:给水性、软化性、胀缩性、透水性、崩解性等将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建筑物的稳定性,其中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联性大[3]。
沟、塘处于场地低洼地段,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较浅,变化幅度大,特别雨季期间,地下水位平地表或接近地表。沟、塘内主要由粘性土组成,透水性弱,富水性弱,水量不大。沟塘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和周围浅部孔隙水、裂隙水补给,向沟、塘下游排泄。沟、塘不仅为周围地下水排泄区,也是雨季地表水的汇集区。雨季期,沟、塘内地表水对开挖、填土等施工影响较大。
4 沟、塘对工程建设影响分析评价
岩土工程测试含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岩石试验及现场监测等。测试成果是分析评价的基础,没有可靠准确的数据支撑,分析評价都是纸上谈兵。岩土体是非均质体,部分存在各向异性,所取样品是否有代表性值得商榷。
粉质黏土③2-3层:灰孔隙比e=0.90,天然含水量w=39%,液性指数Il=0.77,标准贯入试验N=3.7,力学性能较差。在钻探过程中取芯、样品制备包装、送样运输过程及原位测试等过程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扰动,对测试数据成果影响不小。该土工试验测试数据结果其压缩性相对较好,可能是样品失水,导致压缩性能试验结果失真。
粉质黏土④2-3层:灰孔隙比e=1.03,天然含水量w=35%,液性指数Il=0.81,压缩系数a1-2=0.51,高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1-2=4.1,标准贯入试验N=2.7,力学性能较差。十字板剪切试验Cu=20.7KPa,Cu=7.0KPa,灵敏度St=3.0,低灵敏度土。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0.615MPa,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fs=18.5kPa。
粉质黏土⑥2-3层:软塑状态,未取到原状土样,位于基岩顶面,含水量偏高,压缩性中等。
根据钻探及现场调查,场地内未分布有淤泥质土、淤泥类的软土,但分布有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③2-3,④2-3,⑥2-3层。其状态为软可塑~软塑状态。软弱土主要分布于塘内,均分布于机场飞行区的填方区。冲沟内的软弱土主要分布于沟底位置,厚度和范围不大。
根据埋置深度分为浅埋型和深埋型,浅埋型主要地层为:粉质粘土③2-3、④2-3层,整体分布分为小,厚度小,其中的粉质黏土③2-1为沟塘内软土失水硬化后形成,雨季沟塘蓄水后会再次软化,且含一定量的有机质,对工程建设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地基不均匀沉降。目前表层软弱土分布的沟塘中,仅GT5、GT6、GT9沟塘有水;GT5目前水面面积约3747m2,水深0.5~1.5m,GT6目前水面面积约4936m2,水深约3.5m;GT10沟塘有水,水面面积约612m2,水深约0.7m,其余地段的沟塘内勘察期间基本没有水,仅在雨季时会形成少量的地表积水。由于该软弱土主要分布于地表附近,厚度相对较小,可直接清除。
深埋型主要地层为粉质黏土④2-3,⑥2-3层,为早期洪水冲积形成,如果不进行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上覆土层的压力作用下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从而引发不均匀沉降。因其埋深相对较大,上部存在一定厚度的其他地层,采用直接挖出的方式处理费工费时,效果也较差,影响工程进度及造价。
5 处理措施
对于埋深小于3.0m坑塘内的软弱土建议进行清除,对埋深大于3.0m的软弱土,根据其堆积体积,建议按下列方式处理:对于将来埋深大,软弱土范围小的软弱土,将来对工程建设影响小,建议不进行处理,对于体积较大的软弱土,建议采用深层搅拌水泥土法进行处理或采用CFG桩进行处理,CFG桩由于水泥的胶结作用,具有一定的凝结强度,较小的荷载下无侧向变形,在软土中可将应力传递至深层,起到类似刚性桩的作用,是适用于软土且较为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4],避免在后续填土后引发不均匀沉降,具体处理措施建议参考表2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40.
[2]秦美前,刘晓军,商南南.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与稳定性分区[J].采矿技术,2004(01):67-68.
[3]李能芬.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甘肃科技,2011,27(12):34-35+91.
[4]郭书泰.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9(01):3-5.
作者简介:许汉华(1989— ),男,福建龙岩人,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基地班,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地质灾害治理等相关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