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故事里的真实战斗

2021-04-28

少男少女·校园 2021年4期
关键词:先遣队武陵渡口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以后,麦克阿瑟仍然认为只有少量中国部队进入朝鲜,决定集结兵力全面反攻,幻想在圣诞节以前结束战争。针对以上情况,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制定了一个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案。左翼的美军经过试探性攻击后加快了向北推进的速度,逐渐进入志愿军包围圈。而右翼的南朝鲜军推进速度却很慢,逐渐与左翼拉开距离。

彭总决定先歼灭右翼南朝鲜的第6、7、8师,打开缺口,再迂回到美军后方对其形成包围。这个方案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他数次在电文中强调“德川尤其重要”。德川位于朝鲜北部的妙香山脉中部,刚好是朝鲜半岛蜂腰线的中部,不仅是北朝鲜山区的门户,也是连接敌军东西海岸线的枢纽。

第一次战役中,我军王牌38军因收到错误情报—攻击目标熙川突然来了一个美军“黑人团”。出于谨慎,112师延迟了进攻时间,导致敌军逃脱。为此受到了彭总的严厉批评,38军官兵心里都憋着一股气,想打一个翻身仗。

但彭老总对38军还是非常信任的,这次进攻德川的重要任务仍然交给38军,目标歼灭驻守德川的南朝鲜第7师。38军军长梁兴初对上级打了包票:“这次别说是一个‘黑人团,就是一个‘神仙团我也给他打下来。”

吸取了第一次战役的教训,这次进攻德川,38军进行了大量的侦察,制定了更加周密的方案。侦察得知,德川的南7师与右翼宁远的南8师之间有一条分界线,防守薄弱;大同江上的新坪里渡口有水下桥可以渡河,为我军穿插到敌后提供条件。

根据侦察情况,梁兴初决定由113师自德川东面插到南面的遮日岭,切断敌后路,从南向德川进攻;112师由西面插到云松里,由西面进攻德川;114师从正面发起进攻。为了保险起见,先派出一支先遣队深入敌后,打探情况,将敌军南逃必经的武陵大桥炸毁。这次下了双保险,梁兴初下定决心要把南7师消灭干净。

但是先遣队派谁去合适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军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这位20多岁的小伙却有10多年的革命经历,出色地完成过不少侦察任务。张魁印接到任务以后,找到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安排2个侦察连、2个工兵排加上16名翻译、北朝鲜工作人员,很快就组成了323人的先遣侦察队。军长梁兴初对此非常重视,在先遣队出发之前还亲自召见了张魁印,向他讲述了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深入敌后,不仅路途艰辛,而且随时会面临危险。梁兴初直截了当地问:

“敢不敢往敌人里面插?”

“有啥不敢呢!”张魁印也斩钉截铁地回答。

副军长江拥辉亲自交代了任务:一是报告沿途的敌情和地形;二是要在26日早上8点将武陵大桥炸毁。以保证军主力在德川将敌人全歼。先遣队接受任务以后,开赴前沿的松山里北侧集结,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根据侦察情况,确定了从松山里、浦洞、新坪洞方向穿插的方案。

24日22时,先遣队拿着一张1:50000的地图,一个指北针,背着一个电台出发。进入敌人前沿阵地后,立即发现两侧山上有敌人活动,静夜里连敌人挥铲挖土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侦察队借助地形,机智地绕过了敌人几道关卡,来到了敌军两个师的结合部—浦洞。要到大同江渡口过河必须经过这里,但这里有敌军的哨兵守卫,公路两侧的营房里灯火通明,不时传来敌人的欢笑声和叫骂声。根据北朝鲜同志的经验,敌军也经常穿着棉衣分成小队伪装成我军四处侦察,只不过他们背枪的习惯是枪口朝下。

先遣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倒背枪口,大摇大摆走过去。让朝語翻译故意高声说笑,全体成员不主动开枪。敌军哨兵看到这一队人果然没太注意,随便问了一句:

“哪里的?”

朝语翻译回答:“一大队的。”

“哪里来的?”

“前边来的。”

“去哪里?”

“去后边。”

由于朝语翻译回答得果断,没想到这个蒙混的回答居然让大家安全过关了,先遣队顺利通过了浦口来到了大同江岸的渡口。

渡口原本有一座桥,后来被美军炸毁,人民军为了便于部队撤退,用麻袋装着石沙在水下铺了一条路,可以通汽车。但这条路藏在水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要如何才能找到这个渡口呢?

先遣队抵进渡口时,发现旁边有一个村庄,村里驻扎着一队敌军。战士们趁敌人还在睡觉之际,果断冲进去将其歼灭,并抓获了两个俘虏。这两个俘虏供出来渡口的位置,先遣队顺利渡江后把这一位置通报给军指挥部,后来迂回的113师也利用这一渡口过江。

渡江后没走多远,先遣队又在一个村子遭遇敌人,敌人主动射击,尖兵班班长郭运兴牺牲。张魁印不敢恋战,短暂还击将敌军击退以后,让大家立即通过。当侦察队到达莫滩里水电站时,又遭到了堤头碉堡内的守军猛烈射击,张魁印看到要强行冲过堤坝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改道爬上一侧的杨柳峰。杨柳峰海拔900多米,越往上爬越陡,虽然有树干藤条可以借力,但到处都是怪石和倒地的烂木,大家从深夜2时爬到早上7时才到山顶。

短暂休息之后,先遣队继续出发。此时从山顶能看到德川方向的火光,战斗已经打响,但将士们距离目的地还有40里,大家只能加快脚步。敌军后方十分空虚,40多里的大路上有不少村庄,但只有一些治安队站岗放哨。这些治安队员看着一队人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也只是呆呆地看着。

直到路过一个稍大一点的村庄时,有个治安队的哨兵问了一句:

“你们是干什么的?”

朝鲜联络员答道:“国军换防的,叫你们队长出来有事问。”

这位哨兵一听是“国军”点头哈腰地跑回村里了,侦察连长郭永太眼尖手快把哨所10多支枪顺手偷走了。过了这个村后,先遣队在一位当地老人的指引下终于来到了武陵里,桥就在村子底下。

26日清晨6时左右,先遣队逼近武陵桥头,桥上有五六十个守军,正忙着吃饭。战士们给他们来了个措手不及,毫无防备的敌军突然被机枪扫射,来不及去拿枪就被歼灭。有少部分敌人逃走,侦察队并没有继续追击,而是迅速在桥上安装好炸药,连接好导火索。

6时50分左右,从南岸开来5辆满载弹药的敌军卡车准备渡桥增援前线。卡车开到离桥头仅50米远的位置,张魁印下令引爆炸药,将桥炸毁,并向敌军卡车开火,两辆卡车被炸毁,3辆直接冲到了桥底。

这时北面从德川退下来的敌人也蜂拥而至,汽车和坦克排成一队看不到头,刚到桥头就被侦察连第2排的炮火炸毁了前面的车辆,敌军坦克车也卡在车队中间动弹不得。先遣队牢牢地守住阵地,击退了敌军四次较大规模的进攻,直到当天傍晚,敌军才四散逃出。

而在这之前,我军已经从三面向德川发起进攻,基本歼灭了南朝鲜第7师主力。战斗中我军毙、伤敌军1041名,俘虏2087名,其中包括美军顾问团上校团长等8人。

1958年,全军侦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有人提议拍一部侦察教片,推广我军侦察工作经验。参会的38军侦察处长魏德才立即想到了张魁印,他把这一事迹报了上去。最终总参二部拍板,把这一事迹拍成军教片,由八一制片厂的任旭东导演负责。

任旭东接到任务后,觉得拍军教片,最好还是请“兵演兵、将演将”才更真实,更有教育意义。他到38军考察,一眼看中了时任副军长罗昆山,觉得他形象气质都非常好,要他演师长。《奇袭武陵桥》1958年底在全军上映,立即引起轰动。不过这是军教片,不便于对外公布。后来八一制片厂重新改编拍了一部《奇袭》,1960年公映以后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

先遣队潜入敌后,不仅为38军进攻德川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也炸毁了敌军的退路,是这次战斗取得重大战果的关键。

彭总得到报告后,高兴地说:“这个38军还是很厉害嘛,奇袭武陵桥这一着棋妙不可言。”

深入敌后不仅要考验战士们的勇气,在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危险,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圆满地完成任务,更加考验战士们的智慧。在革命年代,我军将士长期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才能出色地完成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奇袭武陵桥,也成了志愿军的一个经典战例。

猜你喜欢

先遣队武陵渡口
渡口
在渡口
茶山道上
渡口
武陵酒
韩国兴奋玄松月率先遣队来访
武陵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研究
抗日先遣队最近的胜利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渡自己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