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焊接人员资质认证授权20年及国际焊接企业认证授权10年来的发展
2021-04-28钱强陈宇杨桂茹解应龙
钱强 陈宇 杨桂茹 解应龙
摘要: 中德在焊接人员培训体系与焊接企业认证体系的多年合作为中国焊接体系与国际接轨、获取国际焊接学会授权奠定了基础;CANB,ATBs获得国际授权后,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培养模式,促进国际焊接培训体系在国内的推广实施,20年来累计为国内培养了25 000多名国际资质焊接专业人员(不含ISO 9606焊工等)。CANBCC获得国际授权10年来累计认证企业近600家,提升了焊接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焊接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国际授权; 焊接培训; 企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 TG 47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welding personnel qualification in 20 years and international welding manufacturer certification in 10 years after authorization
Qian Qiang, Chen Yu, Yang Guiru, Xie Yinglong
(Harbin Welding Training Institute, Harbin 150046,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SinoGerman cooperation in the welding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and welding manufacturer certification system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Chinas welding system to be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o obtain the authoriz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Welding (IIW). After obt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authorization, CANB and ATBs have extensively developed cooperation and continuously adjusted the training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welding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more than 25 000 internationally qualified welding professionals have been trained (excluding welders such as qualified according to ISO 9606). In the past 10 years, CANBCC has accumulatively certified nearly 600 enterprises,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welding enterprises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eld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authorization; welding training; company certification
0 前言
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WTI Harbin)成立于1984年,他的成立源于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引入德国先进的焊接人员培训体系来完善国内的焊接培训体系。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在1984年底,德国焊接学会(DVS)杜伊斯堡焊接与培训研究所(SLV Duisburg)派4名焊工教师来到哈尔滨举办第1期德国焊工教师培训班。既展示了德国焊接培训的能力与水平,又为国家培养了熟悉德国标准的专业焊工教师。
在中德合作项目期间(1987~1999年)共有32位中国专业人员赴德国进行深造,并获得德国、欧洲焊接工程师等专业资格证书,為日后中德合作办班培养了师资与专业翻译人才[1]。德方分别派 Dr.Ing Karl Million 和 DipIng Einick 为项目长期专家,并多次派短期专家来华讲学举办培训班。为全面将德国焊接培训体系引入到中国,不仅将几十种共计超百万字德文培训教材及欧洲/德国标准翻译成中文,供培训中使用,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将德国培训规程与培训方法引入到中国,并且逐步将德方专家讲授的课程过渡转由中方教师独立授课,双方共同合作完成培训与认证欧洲焊接工程师(EWE)178名、欧洲焊接技师(EWS)125名、欧洲焊接质检师(EWI)108 余名、德国DVS焊工教师836名、欧洲及德国焊工5 000 余名(按各类标准培训合计约15 000余名焊工)、欧洲焊接工程师过渡国际焊接工程师108人、焊接结构师等专项培训100余人次、欧洲III级超声检测人员29人、欧洲II级无损检测人员48人。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中德合作期间,不仅为国内各行业培养了具有德国、欧洲资质的焊接人员,也为国内各焊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人才资质保障,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引进、吸收并采纳了德国及欧洲这一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培训体系,并在全国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及认可,为中国的焊接培训体系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国际焊接人员资质认证授权
国际焊接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是国际焊接学会(IIW)于1996年提出建议,1999年成立国际焊接资格认证委员会(IIW IAB)负责管理、推广和实施。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1个国家加入到这一体系中,中国已获得IIW体系内的7类国际焊接人员的授权[2-4],分别是:国际焊接工程师IWE (International welding engineer)、国际焊接技术员IWT (International welding technologist)、国际焊接质检师IWIP (International welding inspection personnel)、国际焊接结构设计师IWSD (International welding structures designer)、国际焊接技师IWS (International welding specialist)、国际焊接技士IWP (International welding practitioner)、国际焊工IW (International welder)。
为了使国内的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1998年8月在哈尔滨成立了国际授权(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并召开第一届委员会会议,通过了CANB 章程,选举产生了执委会等机构。
1999年春季德国SLV Duisburg的Ahrens 先生(时任 IIW VII 委主席)来到哈尔滨,对CANB准备提交的书面申请文件(英文版)进行了审阅并提出有益的建议。中方随即将修改完善后的文件报IIW审核,顺利通过,确定于9月7~9日进行现场评审。
在现场评审时,IIW主任评审员Timothy James Jessop 先生(英国)和助理评审员WolfDieter Strippelmann 教授(德国)重点检查了CANB的质量程序文件、档案管理、CANB考试题库、组织机构等,同时审查了首家授权的培训机构(ATB) WTI Harbin。2位评审专家在现场总结时对CANB和WTI Harbin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充分肯定。
2000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IIW年会上全票通过了对中国IWE,IWT,IWS和IWP的授权。哈尔滨日报在头版头条重要位置以“我先于美日获国际准入-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通过国际验收”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后续随着其它培训规程的制订,中国陆续在2005年获得IWIP,IW授权,2018年获得IWSD授权,2020年7月获得IWE,IWT和IWS的远程教育培训授权。现在CANB正在积极推进IMORWP课程的授权。IIW授权证书(CANB)如图1所示。
2 焊接企业国际认证授权
国际授权(中国)焊接企业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CC)是由CANB发起的,它是在中国境内实施IIW统一的“焊接企业资格认证项目”的唯一合法组织[5-7]。
1999年中德政府合作项目结束前,WTI Harbin与德国SLV Duisburg签订了继续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企业国际认证与咨询这一新领域进行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已陆续在中国开展了ISO 3834(EN 729),EN 15085(DIN 6700),EN 1090(DIN 18800)等各類焊接企业认证。通过合作认证,为国内培养了企业认证与咨询的人才队伍,也为国内建立焊接生产企业资格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提供了重要经验。
IIW在2006年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中确定引入欧洲认证体系,2007年正式启动,制定推进计划。CANB紧跟国际发展动态,于2009年6月3日在CANB第四届委员会上海会议上,确定建立CANBCC组织框架,尽快申请ANBCC认证,争取早日获得授权,在国内推广实施国际企业认证体系。
2009年9月29~30日,CANB邀请IIW评审专家来WTI北京国际合作基地交流ANBCC准备方面的重要步骤及相关信息,2009年10月CANB组织行业专家和秘书处工作人员召开专门会议,成立工作组。2010年5月,CANB正式提出申请,IIW评审专家Tim Jessop先生和Gross博士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仔细地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同年6月15日,CANBCC通过文件评审,获得预授权,可以根据ISO 3834标准开展企业认证活动。
2010年11月12~13日,IIW对CANBCC进行现场评审。按照评审计划,2位评审专家依照规定的评审项点逐项进行审核,并前往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对CANBCC的企业认证现场进行了现场评审。2011年1月,在IIW巴黎会上中国正式获得ANBCC授权,证书如图2所示。
3 国际授权推动国内焊接人才国际化
3.1 过渡期资格转换培训
2000年1月中国先于美国、日本获得授权后,WTI Harbin经过积极筹备,于同年6月19日举办了第一期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转换(IWET)培训班(图3)。过渡期资格转换培训是IIW针对每个获得授权的国家,在获得授权的初期可以将国内的焊接技术人员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为IIW相应的技术资质人员。国内的过渡期为截至2003年底共4年,4年中国内共举办了28期IWET培训班,共有1 137名焊接技术人员参加了学习。另外,还举办了6期国际焊接技师过渡期资格转换(IWST)培训班,148人参加了培训。过渡期资格转换培训的成功举办,开辟了国际统一焊接人员培训、考试及认证体系在国内推广的先河,为IWE等国际资质人员培训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开了个好头。
3.2 高校合作开展IWE联合培养
在国内焊接界著名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林教授倡导下,2001年开始WTI Harbin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探索在高等院校学生中联合举办IWE培养[8],具体做法是:按照IIW相关规程规定,将IWE部分教学内容纳入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课中,在IWE课程中教学重点放在工程实践、焊接标准和典型工程案例等方面教学。经过20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结合各高校焊接、材料成型与控制等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总结了针对在校学生IWE培训的一整套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及针对性的工程案例教学等在内的培养体系,开创了高校学生焊接工程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截至2020年,WTI Harbin已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吉林大学等38所高校合作举办了267期培训班,有近15 000名学生参加了在校生的IWE联合培养。
3.3 不断增加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范围
4年过渡期结束后,根据IIW的相关规程,并结合国内工程焊接技术人员的受教育背景、工作实际和在职接受培训的习惯等特点,WTI Harbin及时推出了IWE可选途径(IWEA)的培训课程[9]。其课程特点为:①基础理论系统的复习性介绍;②以生产模块和部分结构模块内容授课为主;③以ISO标准为主线和主要内容,母材和结构的专业性标准分别介绍EN,DIN,AWS等标准;④整个课程结合工程实践,突出实用性;⑤培训课时符合规程要求,同时结合学员的希望,焊接和非焊接专业毕业的人员培训考试时间分别为20天左右和近一个月。IWEA培训推出后,受到了焊接届同行的欢迎,截至目前,共举办IWEA培训班 132 期,5 000多人参加了学习。
国际焊接技师(IWS)及国际焊接技士(IWP)作为国际化的焊接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逐渐被国内焊接制造企业广泛认同,这类人员在企业承揽工程、国际体系认证、进入国际市场、解决焊接疑难问题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年WTI Harbin通过与职业院校、企业合作,取得各地政府政策支持等方式, 加快推进各地IWS,IWP的培养,目前已有4 000余人获得IWS,IWP证书,推动国内焊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达到国际化的水准。
伴随着国际焊接培训体系在全球的推广,IIW不断推出新的人员资质,WTI在推广好已有的4项国际焊接人员资质的同时,根据国内的实际需求适时的向IIW提出了新的人员资质的申请,2004年后,又陆续获得了IWIP,IW和IWSD授权,为更多的焊接人员提供了学习并获得国际资质的机会。新国际资质的授权获得扩大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范畴,如IWSD[10-11]就很好地弥补了国内结构设计人员在焊接结构设计方面的对焊接技术本身的认知不足,帮助设计人员建立焊接结构设计思维模式,对国内的焊接结构设计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IWIP作为从事焊接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工作的人员,对焊接相关事宜进行检查、试验及测量,并可对焊接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协调的人员,其工作职责是有别于各类无损检测人员。这项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国内的焊接质检及监理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在焊接制造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3.4 中国国际焊接人员培训走在全球前列
授权20来,在各行业焊接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WTI Harbin通过加大力度采取广泛联合、共同发展的模式[12],与更多的企业、地方焊接学(协)会、高职校合作举办各类培训等方式;并充分考虑人员分布、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等情况,自身建立了WTI北京、上海、苏州基地的基础上,在不同的地区设立联合培养基地以扩大服务范围。另外,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教育手段,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或线上+线下的方式,给有不同需求的学员提供多种的学习途径,真正解决工学矛盾。据初步统计,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均有人参加不同国际资质人员的培训学习。按照IIW IAB 2020年颁布的工件报告统计,中国国际资质人员培训认证累计总数列全球第二[13],2019年年度认证人数列世界第一。
4 國际授权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WTI Harbin与德国焊接培训与研究院(GSI SLV)1999年开始进行焊接企业认证领域的合作,2000年双方合作成功对山东西门子真空泵压缩机有限公司(原称:诘蒂纳士(中国)有限公司)进行了EN 7292认证,EN 7292也就是ISO 38342标准的前身,现在ISO 3834系列标准已成为众多工业领域焊接质量体系和控制的基础,也是国际行业、国内行业及主机厂对焊接分供方焊接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通过多年的中德合作,逐渐形成了国内焊接企业认证工作的服务和认证的体系,为CANBCC取得国际授权提供了前提保障。
WTI Harbin于2010年开始对国内有ISO 3834认证需求的企业进行前期系统的咨询服务,国内第一家在IIW进行ISO 38342认证的企业是2010年6月审核的上海舟乐船舶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该企业应德国西门子客户的要求建立ISO 38342焊接质量体系,并在产品制造中满足相应国际标准要求,而这一系列国际标准的要求恰恰是ISO 38345附件中推荐采用的。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振华港机)是WTI Harbin自1999年从事国际焊接企业审核认证工作的国内第一家钢结构龙头企业,CANBCC为了更好地在国内推广IIW ISO 3834认证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内行业知名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特意将2011年取得IIW企业认证正式授权的首个编号为001证书的颁给了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岛基地,如图4所示。
在国内取得ISO 3834企业认证授权后,WTI Harbin同CANBCC一起合作迅速在国内做宣传和推广工作,包括在国内推广以ISO 3834系列标准为基础修订的WTI Harbin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经过推广,企业也由国外客户的主动要求认证,转为国内行业客户的原则要求,进而形成国内客户的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主动提出认证申请的良好态势,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国内焊接制造业冲破贸易壁垒走向世界的进程。截至2019年底,经CANBCC认证的国内ISO 3834企业总数已经达到552家,其中轨道车辆,钢结构,工程机械领域占比分别为61%,16%和21%。图5为中国CANBCC的认证统计。
10年来,CANBCC和WTI Harbin积极为中国焊接生产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企业认证的服务,促进IIW企业认证体系在中国的推广。WTI Harbin在同德合作的同时,还积极与意大利、美国等国合作,吸收、借鉴各国的认证经验,摸索研究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认证前期的服务体系和流程及认证后期帮助企业不断持续改进的服务措施。如企业认证前期的集中咨询、现场咨询,认证后期的各类焊接企业专项交流培训与研讨、行业论坛、新标准新技术推广等,使得企业在认证后能够真正按照相应的国际标准规范自身的焊接质量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为走向海外市场,为把中国制造推向国际奠定了前提和基础。根据最新的IIW IAB 2020年度报告。统计近3年企业认证的最新进展,中国CANBCC分别以22%, 26%和24%的认证企业数占比连续3年位列世界第二。
5 结束语
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成立36年来,特别是国际焊接人员资质认证授权20年、国际焊接企业认证授权10年来,在国际焊接培训和国际认证服务领域为各焊接制造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了管理规范、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在行业内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WTI Harbin将充分发挥IIW“国际焊接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国际焊接企业资格认证”国际授权的优势,并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开展EN 15085,EN 1090等企业认证咨询,ISO 9712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试、ISO 9606,ISO 14732,AWS D1.1等焊工培训考试工作。同时发挥好30余年积累的专业服务经验和形成的客户高质量服务水准,满足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企业国际资质和国际化人才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发挥好在已形成了庞大的客户群体中独特的“焊接培训、国际认证”品牌影响力,以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和中心北京、上海、苏州基地的区域优势,运用好信息化、多媒体等手段,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广度和深度。借助今年获得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优势,在服務好大型企业的同时,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助力中国焊接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更大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宋天虎, 张彦敏, 解应龙, 等. 中德合作二十年与中国焊接培训国际认证事业的发展[J]. 焊接, 2004(9): 6-9.
[2] 钱强. 国际资质焊接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证[J]. 焊接, 2004(9): 17-19.
[3] 钱强. 国际资质焊接人员培训规程及实施[J]. 焊接, 2004(9): 33-36.
[4] Timothy J J,钱强, 朴东光, 等. 国际焊接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的发展趋势[J]. 焊接, 2005(3): 37-38.
[5] 解应龙, 钱强, 杨桂茹. 焊接制造国际认证服务企业走向世界[J]. 焊接, 2006(12): 3-6.
[6] 解应龙. “焊接培训·国际认证”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荣誉[J]. 焊接, 2006(4): 6-8.
[7] 解应龙. 焊接培训国际认证联接世界共创未来[J]. 焊接, 2010(1): 2-4.
[8] 钱强. 十年来WTI Harbin与高校联合培养国际焊接工程师(IWE)的探索与实践[J]. 焊接, 2010(1): 5-7.
[9] 钱强, 常凤华, 吕同辉. 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可选途径免集中培训程序的实施[J]. 焊接, 2006, (4): 57-59.
[10] 钱强, 徐林刚, 张岩. 国际焊接结构设计师(IWSD)培训与资格认证[J]. 焊接, 2018(11): 7-10.
[11] 张岩, 徐林刚, 钱强. 国际焊接结构设计师课程体系特点及推广[J]. 焊接, 2019(1): 62-64.
[12] 解应龙, 钱强, 杨桂茹. 资源共享促发展合作创新求共赢——企业与行业的广泛支持促进焊接培训国际认证事业发展[J]. 焊接, 2007(7): 10-11.
[13] 解应龙, 钱强, 孙路艳. 焊接培训国际认证服务行业走向世界——中国焊接培训国际认证业绩稳居世界第二[J]. 焊接, 2009(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