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导向的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2021-04-28何云靖
何云靖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物流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近年来,企业对学校提供的中职物流毕业生满意度较低,学生年龄小,职业责任感较差,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物流公司需要的管理性人才居多,基层岗位一般选择本地居民或有从事物流行业经验的工作者。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十分匮乏,职业院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进行优化改革。中职院校应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素质,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工作室平台,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enjoying a boomi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enterprises are less satisfied with the secondary logistics graduates provided by schools. Students are young, have a low sens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lack a hard-working spirit, which leads to high personnel turnover. Logistics companies need mostly managerial personnel, and for grassroots positions, they generally choose local residents or workers with experience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t present, there is a shortage of logistics talents in China,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need to optimize and reform the training of logistics talents. Secondary colleges should combin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actually needed by society and establish a market-oriented studio platform to train suitable talents for enterprises.
【关键词】中职物流人才;市场导向;工作室制;人才培养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market orientation; studio system; talent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250;G71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3-0154-02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职业教育中,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纲要的提出,表明我国新时期下中职教育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的必然性。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根据市场导向、企业需求,形成与企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 物流行业人才现状
2.1 物流人才供不应求,高端物流人才匮乏
当前,物流人才短缺,很多物流专业性人才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物流教育体制标准尚未统一,当前教学体系尚未成熟,还未能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物流教育与企业实际岗位脱节,缺乏有效的衔接,物流人才培养受到局限,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造成供不应求、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面。
2.2 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偏低
多数物流企业还是停留在传统物流模式中,业务开展和运作都在低端水平。产品出厂后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等操作很大程度是依靠人力,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物流基层工作,造成物流人才缺失。但物流行业的决策管理人才都是从基层做起,只有熟悉一切物流行业工作,才能有效作出决策,晋升为高端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中,低学历人员比重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
2.3 物流专业学生质量不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足
物流人才的培养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模式僵化、与社会企业衔接不够,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学校是物流人才培育的基地,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相契合,只有实行校企共育培养机制,加强实操培训,增加工作经验,才能源源不断地、有效地输送高品质物流人才。
2.4 物流人才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不足
当前,要求物流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讲诚信,具备物流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善于沟通,工作认真,吃苦耐劳。但物流行业中大多数工作者最初都是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体力劳动居多,很多物流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不能坚持,半途而废,转而放弃物流行业。
3 学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体系不健全,理论课程过多
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师的教学方式中讲授过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与之对应的实践操作设备也十分缺乏,学校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3.2 师资力量薄弱
中职院校乃至物流行业现有的高学历物流人才较为稀缺,专家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当下物流专业的教师数量和学生的总数不成正比。
3.3 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符,无法实现无缝岗位对接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中,因场地和物流设施设备原因,无法建立物流工作室,只是停留在围绕技能比赛展开校内实训教学。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不了解,就业时缺乏经验,职业素质差。
3.4 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同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各类院校也陆续推出“订单式”“学徒制”“导师制”“工作室”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物流专业所涉及岗位的特殊性,在中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上,深度融合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并不大。
4 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工作室平台,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
创新性的真实“工作室制”,引入企业真正的营运项目,为企业提供实在性的效益和便利,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三者共赢。物流工作室具有运营真实性。在校园中建立物流工作室,实行岗位对接工作,与企业工作内容一样。
建立校企工作室,引入企业管理技术和工作流程,实行岗位对接,使学生在校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在工作过程中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知识、技能、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有机整合各个岗位,落实基本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企业工作室不仅配合相关课程教学(仓储管理、包装实务、客户服务管理),还可完成每天企业送来的业务工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在此基礎上,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知识和技能水平,依据规范的工作要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
首先,上班融入上学中。工作网点作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室,成为真正的育人基地。大多数工作室开放时间以正常上课时间居多,课后、业余时间的开放也仅限少数学生参与,无法达到长时间对全体学生开放。其次,工作融入生活中。把上学变成了上班,潜移默化地引入职业的概念,便于让学生更加清楚职业的特点,对职业发展提前有清晰的规划,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工作室营运开放时间不限制在课堂内,可为学生提供长时间实践的平台,辐射区域更大。通过职业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校学习中融入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完成从职校生向职业人的转变,真正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工作室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室平台服务于全校师生群体,面对不同的客户,处理不同的客户问题,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非学科教育,强调对技能和操作的应用,而对于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人才标准培养,物流工作室恰恰与之相契合。通过平台的建立,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双赢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力求共同发展。
5 结语
我国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趋势。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根本目标是让中职生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符合。而工作室制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所以它是实在性的育人机制。以双赢思维为基础,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以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萌.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平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44-245.
【2】谈梦.企业需求视角下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纳税,2018(16):141.
【3】杨秀茹.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市场,2015(2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