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库研究
2021-04-28王晨晨
王晨晨
【摘 要】论文在调查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数据库的重要意义。针对海南缺少研究类自由贸易港数据库的现状,论文对高校图书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进行流程设计,旨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与海南自贸港建设。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atabas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pilot free trade zone (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database by university librar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ck of research free trade port database in Hainan, this paper design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Hainan free trade port database in university library, aiming at serv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关键词】自贸区(港);特色数据库;高校图书馆
【Keywords】free trade zone (port);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university library
【中图分类号】F592.7;F5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3-0106-03
1 引言
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下文简称“自贸区(港)”)起源于世界海关组织的前身——海关合作理事会在1973年5月18日签署的《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京都公约)中,对“自由区”(Free Zone)的解释:“自由区是指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一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视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通常的海关监管措施”。自贸区即一个主权国家(地区)在其一小部分领域中,对贸易相关主体或行为,实行特殊海关关税等优惠投资政策的特定区域,主要包括保税仓储型、转口集散型、工贸结合型、自由港都市、经济自由区等类型[1]。自贸区(港)可以减少贸易壁垒,吸引国外资本,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商务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因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建设了大量的自贸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港)。我国自2013年9月26日,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到2020年9月21日宣布成立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有21个在建的自贸区(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 自贸区(港)数据库建设现状
自贸区(港)数据库随着全国21个自贸区的建设而诞生,目前供社会大众公开检索、浏览信息的数据库主要由以下三种主体建设。
2.1 地方政府
自贸区(港)是继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之后,为适应深化改革需要而设立,其目的是消除政策性障碍,提高投资贸易自由度和便利性。通过建设自贸区(港),地方政府通过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办事程序,使投资环境更加宽松,吸引创业者投资办企。不仅投资者直接受益,而且惠及地方就业、经济、人民生活、城市发展水平[2]。因此,各地方政府尤为重视自贸区(港)建设,其创建的自贸区(港)数据库是为收集和展示当地自贸区(港)建设方向、建设进展、建设途径、建设成果。国内21个在建自贸区(港)的政府机构均建设了相关数据库,其资源包括自贸区简介、片区划分、机构领导、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新闻资讯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自贸区(港)建设情况。
2.2 学术组织
自贸区(港)的建设带有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需要学术机构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读重大政策,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资讯意见[3]。为展示自贸区(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学术组织也建设了自贸区(港)数据库。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上海财经大学牵头、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8家高校协同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等12家单位共建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数据库。其任务是为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培养自贸区交叉学术团队、构建中国自贸区理论体系,以及拓展自贸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机构的自贸区数据库多围绕专家视点、研究成果、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政策解析等内容而建设,展示自贸区建设中学术的多视角研究。
2.3 营利性机构
营利性机构所建的数据库即商业数据库,是商业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收集整理特定领域的数据、文献等信息而形成的数据库。作为国家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自贸区(港)的建设,需要大量系统而专业的数据及其研究分析,营利性机构为获得更多利润,所建数据库能更好地契合这部分需求。如“皮书数据库”通过分析和预测每年度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以一套大型连续性权威研究报告为蓝本,整合国内外其他相关资讯建设而成。其资源覆盖世界全部地區自贸区(港)建设的相关报告、图表、图书、视频、资讯和百科等资源。
3 高校图书馆建设自贸区(港)数据库意义
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肩负着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重任。在国家为提高经济自由化水平,扩大开放,获得全球竞争优势而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今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也要适应自贸区(港)建设的需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自贸区(港)数据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 服务经济建设
高校特色数据库是本着开放存取思想而建,开放存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开始的行动。开放存取让每个人通过网络可以免费、及时地获取文献信息,有助于科研信息的广泛交流,提高科研成果使用效率。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通过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实现信息无碍流动,从而服务经济建设。
3.2 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高校图书馆建设自贸区(港)数据库,为学校师生提供关于自贸区(港)的系统化文献信息,方便教师获取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同时学生通过检索数据库可获得自贸区(港)相关信息,为自主学习提供文献支撑。自贸区(港)数据库的建设使师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关于自贸区(港)全面、系统、专业的信息,极大地降低自贸区(港)文献信息获取成本,助力高校培养合格的自贸区(港)建设人才。
3.3 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高校既是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源泉,提高高校科学研究能力,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在进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高职专科类院校在进行优质校建设,高校科研水平是衡量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料,图书馆建设数据库可以满足科研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从而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3.4 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
高校图书馆建设自贸区(港)数据库不仅有益于使用者,对图书馆自身来说,也是提升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助推器。高校图书馆选择建设自贸区(港)数据库,即表明图书馆将自身发展战略与所属高校的总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围绕高校的重点任务而努力。图书馆建设自贸区(港)数据库的过程,也是图书馆整合文献资源、优化馆藏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馆员、提高馆员工作能力、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的过程。而自贸区(港)数据库的建成使用,不仅可以满足师生的文献需求,也是提高图书馆话语权、扩大图书馆影响力的过程。高校图书馆通过建设自贸区(港)数据库,可以全方位促进图书馆内涵建设。
4 海南自贸港数据库建设流程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4]。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贸港,是新时代对外开放大棋局中的关键一招。因目前海南缺少研究类自由贸易港数据库,作为海南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馆藏文献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自贸港数据库,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免费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促进学校和经济发展。
4.1 建设团队
特色数据库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其建设过程周期长,技术含量高,需要有一支具备计算机技术、图情专业的团队,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才能完成。建设特色数据库的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整理、标引组织、发布、检索、更新、维护等步骤,需要多方的协调沟通。依照数据库建设流程,需要组建具备领导者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平台搭建、后期维护的团队。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自贸港数据库时,应集中馆内骨干力量组成建设团队,馆领导作为数据库的总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员调配和资金管理,采编、流通部门馆员担任数据采集、处理的工作,技术部负责数据库软硬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让图书馆各部门共同参与到数据库建设中,确保数据库顺利建设。
4.2 建设定位
清晰的建库目标可以指导数据库的正常建设,以及建成后顺利实现使用价值,因此,建库领导者首先需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建库目标、定位、计划。高校图书馆建设海南自贸港数据库,其用户是师生和社会大众,其目的是为师生教学科研、海南自贸港经济建设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把握用户需求热点,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建库方向,只有建设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自贸港数据库,才能实现数据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其建设价值。
4.3 建设平台
自贸港数据库平台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用户管理、交互界面等模块,需要实现数据浏览、检索、下载、交互等功能,技术含量高。因此,数据库建设平台的搭建与维护需要专业软件开发人员,以保证数据库功能完备与可用性。数据库建设平台可以根据馆内技术力量和资金条件,选择利用开源软件自主研发,或选择购买商业数据库平台。
4.4 资源内容
海南高校图书馆建设自贸港数据库是关于海南建设自贸港这一专题的特色资源的收集、展示平台,为满足师生和社会大众的文献需求,在数据库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做到资源内容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连续性、系统化,数据结构合理,总量大。海南自贸港数据库数据采集可从自贸港经济建设和适应自贸港建设的高校教学改革两方面入手。其中自贸港经济建设可分为国家相关新闻政策、国内外自贸区(港)建设经验成果、海南自贸港建设十二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等部分;适应自贸港建设的高校教学改革可分为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动态、理论研究等部分。
4.5 资源类型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自贸港数据库时,首先要整合馆藏资源,包括与自贸港建设相关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科技报告和视频等资源类型。其次需要采集网络资源,主要是关于自贸港建设的新闻资讯、政策法规、专家解读、开放存取期刊论文等。丰富多样的资源类型,才能吸引用户使用数据库,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
4.6 宣传推广
“重建轻用”的现象出现在不少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图书馆缺少对数据库的宣传推广[5]。大量的自建特色数据库往往只被放置在图书馆主页中,甚至有的还被隐藏在二级或三级目录中,造成读者在浏览图书馆主页时,都很难发现数据库入口。自贸港数据库建成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宣传推广,数据库的宣传不应只局限于图书馆主页的链接入口,应当将其主动推送到读者面前,详细介绍数据库资源、功能、使用技巧等。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共同宣传,如线上利用微信等新媒体途径,线下开设讲座、组织活动等方式,让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了解数据库,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4.7 后期更新维护
数据库建成后的更新维护是数据库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不少特色数据库一次建成,缺乏数据的更新或数据库系统维护,使得数据库成为“死库”。而缺乏生命力的数据库,用户并不会使用,浪费了建设数据库的投入,实现不了数据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数据库建成后,要设置专人负责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与系统维护,特别建设自贸港数据库,其新闻、政策,以及图书馆新购进的纸质、电子文献资源都是随着自贸港建设而不断增多的,只有保持数据的实时更新以及功能的可用性,才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使师生和社会大众将自贸区数据库作为信息获取的第一渠道,达到数据库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天鹏,戴萍萍,叶修群.自由贸易园区促进加工贸易开放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论丛,2020(10):3-11.
【2】张小燕.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产业升级机制与策略分析[J].经济论坛,2020(10):97-102.
【3】张扬.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下的海南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12):180-184.
【4】魏龙,张敏,王磊.双循环背景下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创新[J].开放导报,2020(06):65-70.
【5】王玲,徐凤翔.浅谈数据库与信息资源建设[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8(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