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2021-04-28赵嫦莹游远坤黄春荣
赵嫦莹,游远坤,黄春荣,童 钟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440)
足下垂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是由于高级中枢神经受损造成的运动障碍,患者出现足内翻异常步态,导致行走能力受限[1-2]。足下垂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可导致关节挛缩、变形,影响患者步行能力,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康复训练是治疗足下垂的主要方法,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加强足背伸肌肌力,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3-4]。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透穴针刺治疗,采用针刺方式刺激经络,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本文观察了透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下垂40 例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脑卒中诊断标准[5];偏瘫侧足下垂,踝关节无法背屈;年龄<75岁;排除标准:伴先天足下垂畸形、关节挛缩者;并发心肌梗塞;合并重症感染者。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0.17±5.43)岁;卒中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偏瘫部位:左侧16例,右侧2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60.23±5.46)岁;卒中类型:脑梗死17例,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偏瘫部位:左侧18例,右侧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抗感染、降颅内压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胫前肌力量训练。指导患者仰卧位、坐位等不同体位时进行胫前肌力量训练。仰卧位:放置枕垫于双膝,髋膝关节呈微屈,护理人员用双手握住患肢足跟部及其前部,行足背伸、外翻动作,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重复10~15 次;坐位:双脚后跟着地,用力最大程度地抬高患侧脚掌,双脚交替进行前脚掌触地动作。(2)小腿三头肌痉挛训练。患者可下床活动后,采用楔形板法,将具有一定坡度的楔形板固定于平行杠间,患足以背伸姿势置于楔形板,患者借助自身重力对小腿后侧肌群进行牵拉,20~3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透穴针刺治疗。取患者外关穴透内关穴、丘墟穴透照海穴、束骨穴透太白穴、跗阳穴透交信穴、阳陵泉穴透阴陵泉穴、环跳穴透风市穴等穴位;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采用一次性无菌毫针(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680号,0.25 mm*50 mm*10支)快速进针得气,施以捻转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以针感传至肢端抽动为宜,依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节针感强度,留针0.5 h,行针1次/15 min,针刺治疗1次/d,持续不间断治疗30 d。
2.2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采用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0 d后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反射等17项,采用3级评分法,总分34分,分值越高表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2)足趾屈改善程度:优(足外形正常,无足跟内翻、外翻等)、良(畸形得到基本纠正,足跟内翻轻微)、一般(畸形有所改善,存在足跟内翻)、差(足跟内翻、足内收畸形等足下垂症状明显、跛行明显)。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40例]×100%。
3 结果
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分)
3.2 治疗后两组患者足趾屈改善程度比较 观察组足趾屈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足趾屈改善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足下垂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步态及步行能力形成制约,不利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给患者恢复独立日常生活能力造成阻碍[6-7]。如何纠正患者足下垂、提高其步行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常规康复训练疗法经过重复、有针对性的胫前肌力量训练、小腿三头肌训练等运动训练,一定程度能够改善患者足跟挛缩程度;但由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小腿以及肌群痉挛程度不同,常规康复训练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整体调护,易出现训练量分布不均、过度训练等情况,致使部分患者痉挛加重,效果较不理想[8-9]。
透穴针刺具有实用性、经济性等优点,针刺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足下垂治疗中能够优势互补、主动、被动相结合[10],将透穴针刺与康复训练两者有机结合,从而利于治疗足下垂,改善患者步态及行走能力,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足趾屈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透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提高中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促进足趾关节活动能力改善。透穴刺法是采用一针两穴或多穴的方式,使得两穴经气相通,能够扩散疾病治疗的范围,促使各个穴位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一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进而加强穴位针刺的疗效[12-13]。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是足太阴脾经经气所入之合穴;丘墟穴属足少阳胆经,为脏腑原气所过和留止胆经之原穴;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交会穴。针刺上述穴位能够达到调节阴阳两经、平衡阴阳的作用,进而实现患肢内外侧肌张力均衡,提高患者对踝关节的控制和足部稳定性,抑制痉挛肌群,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在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透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足趾关节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