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通逐瘀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45 例

2021-04-28杨月毅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温通罗沙小剂量

杨月毅

(丽水市残联康复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兰苏平

(丽水市中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腰骶疼痛,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重,带下增多,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及不孕。西医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因用药周期长,抗生素因耐药及副作用常限制其应用,且效果一般。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大优势,不仅能够抑菌抗炎,而且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盆腔微循环[1]。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证,虚主要为阳虚兼夹气虚[2],实为湿、热、寒、瘀,其中瘀贯穿疾病的始终[3]。本文将笔者临床应用自拟温通逐瘀汤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45 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 年1月丽水市残联康复医院、丽水市中医院门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 例)和观察组(45 例)。90 例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4],中医辨证为寒湿凝滞型[5]。观察组45 例,年龄25~50 岁,平均(36.27±6.13)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8 年,平均(3.11±0.53)年。对照组45 例,年龄23~50 岁,平均(35.62±5.75)岁;病程最短5 个月,最长6 年,平均(2.95±0.61)年。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均衡可比。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为寒湿凝滞型;2)年龄20~50 岁,已婚;3)对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其他证型;2)妊娠、备孕、哺乳期;3)急性盆腔炎;4)2 周内接受过相关治疗;5)对使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氟罗沙星片(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97)0.2 g口服,每日1 次;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自拟温通逐瘀汤灌肠,组方如下:鸡血藤20 g、红花15 g、川芎15 g、牛膝12 g、延胡索10 g、五灵脂10 g、虎杖10 g、败酱草10 g、桂枝15 g、干姜12 g、吴茱萸12 g、小茴香12 g;水煎浓缩汁150 mL,每日1 剂,睡前灌肠,药液温度保持在38~41 ℃,保留时间30 min,连续用药4 周。

2.2 疗效标准 依照“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的疗效标准判定。

2.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慢性盆腔炎症状(下腹痛、腰骶疼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改善,按4 级积分(0~3 分)进行评定。2)停药后随访3 个月,记录复发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停药3 个月复发情况 停药后随访3 个月,对照组复发10 例,复发率为22.2%(10/45);观察组复发3 例,复发率为6.7%(3/45);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盆腔炎是育龄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流产、宫腔手术及不洁性生活等诱因使得病原体经阴道口上行感染蔓延到盆腔,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导致盆腔组织因炎症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迁延难愈而成慢性,对女性生殖功能和健康产生危害。氟罗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与其它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但长期用药效果一般,且部分患者存在胃肠不良反应。因此笔者对患者给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月经不调”及“癥瘕”“不孕”等范畴,因经行或产后失于调养、气血耗伤,正气未复之时,外邪乘虚内侵于冲任胞宫而发病。临床中医辨证可见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肾虚血瘀等证,其中寒湿凝滞在临床为常见证型。可能由于性观念的开放,或反复流产、房事不洁、房劳多产等损伤阳气,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或过于贪恋寒凉之品,经行、产后不注意调护,感受寒凉之邪;或过服苦寒之剂及抗生素过度使用等;诸因素均可导致阳气受损,下焦失于温煦,遂寒湿内生,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而发病。体质研究显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在阳虚质呈聚集状态,阳气虚弱,阳虚则寒,盆腔脏腑动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将致病菌及炎性分泌物排除体外,日久容易导致盆腔炎脏器粘连[2]。治疗当温经通阳、散寒祛湿、祛瘀止痛。温通逐瘀汤药用鸡血藤、红花、川芎行血散瘀、调经止痛;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延胡索、五灵脂活血行气止痛;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干姜、小茴香、吴茱萸温阳散寒,吴茱萸更兼止痛之用;虎杖、败酱草性微寒,可防前药温热太过,清热解毒、祛湿散瘀止痛。众药可奏温阳散寒、祛瘀止痛、行气除湿之功效。根据女性解剖特点,临床采取灌肠给药,使药物经直肠黏膜静脉丛吸收,直达相邻之胞宫。结果显示加用温通逐瘀汤灌肠观察组治疗后下腹痛、腰骶疼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改善均好于单用小剂量氟罗沙星对照组,随访3 个月复发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猜你喜欢

温通罗沙小剂量
基于红外测温的火针“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作用靶点研究*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性的研究进展Δ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萌宠小熊猫做体检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芭芭拉和她的魔法游乐园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