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菊科艾纳香属一新记录种

2021-04-28刘小凤王亚锋鲁昕魏雪苹张逊黄春萍胡君徐波付志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菊科药用植物宜宾

刘小凤, 王亚锋, 鲁昕, 魏雪苹, 张逊, 黄春萍, 胡君, 徐波, 付志玺*

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2.宜宾海关,四川 宜宾 644000;

3.成都海关技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5.成都市锦江实验学校,四川 成都 610066;

6.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近期,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课题组在普查及药用植物丰富地区进行资源考察,与整理四川省中药资源本底的基础上,重点对四川省产的菊科标本展开了一系列分类名录、标本等的梳理工作。其中,在四川海关植检部门的帮助下,经过3 年的观察,于2020 年5 月,在宜宾高县确认一种菊科杂草的居群范围,查阅已有志书及文献资料后[1-3],经四川师范大学鉴定,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复核,确认该种为菊科旋覆花族六耳铃Blumea sinuate(Lour.)Merr.,为四川省新记录种。该物种的发现,是四川省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补充,为进一步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性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四川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SCNU)。现在报道如下:

1 六耳铃新纪录

文献引证,形态描述及标本引证

六耳铃 Blumea sinuata(Loureiro) Merrill 5: 436.1836; Forb.et Hemsl.in Journ.Linn.Soc.Bot.23: 421.1888; Gagnep.in Lecomte, Fl.Gen.Indo-Chine 3: 532.1924; Merr.in Lingn.Sci.Journ.5: 183.1927, Chang in Sunyats.3: 268.1937; Randeria in Blumea 10: 258.1960; Kitam.in Act.Phytotax.et Geobot.23: 68.1968;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4: 455.中国植物志 75: 38, 1979;Flora of China 24(2): 388.1935.

据志书记载[1-3],该种生于田畦、草地、山坡及河边、林缘,海拔400—800 米。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及台湾等省区,四川省的居群及代表种为省级首次记录,分布于四川宜宾。其与相似种全裂艾纳香(B.saussureoidesChang et Tseng)区别于,前者叶琴状分裂,基部不扩大,瘦果具10 条棱左右,而后者叶羽状全裂,基部扩大抱茎,瘦果5—6 条棱。

标本引证:China (中国): Yunnan (云南): Jinghong(景洪), S.S.Zhou (周仕顺) 832 (PE); Simao (思茅),H.Wang (王洪) 4413 (PE).Guizhou (贵州): Wangmo(望 谟), Guizhou team(贵 州 队) 1114 (IBSC), 1115(IBSC).Guangxi (广西): Lingui (临桂), C.F.Liang (梁畴芬) 30934 (IBSC).Guangdong (广东): Lechang (乐昌), Nanling team (南岭队) 3894 (IBSC).Fujian (福建):Yuxiao(云霄), G.D.Ye (叶 国栋) 1260 (PE).Taiwan(台湾): Gaoxiong (高雄), T.Y.A.Yang 14481 (PE).

图1 六耳铃(取自标本付志玺Z.X.Fu 4888.)Fig.1 Blumea sinuata (Loureiro) Merrill (Collected from specimen Z.X.Fu 4888)

省级新分布纪录引证标本:China (中国): Sichuan(四川), Yibin (宜宾), Gao Xian (高县), Laifu (来福镇),Maqiao (马桥村), Z.X.Fu (付志玺) 4888 (SCNU).

2 讨论

四川省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是天然绿色的植物宝库。近年来四川菊科新纪录屡有发现[4-5],充分证明了四川省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六耳铃是常用的药用植物,具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治妇女头风痛,抗菌活性等功效[6]。由于经济发展和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意识的缺乏,部分艾纳香属植物资源蕴藏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潜在的艾纳香属种质资源或新药源面临着威胁,加强对艾纳香属的调查尤为迫切[7-8]。今后,应深入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工作,实现六耳铃资源的合理运用。本次发现四川省的新分布记录,拓宽了该种的分布区域,对丰富四川省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致谢

感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成都生物所标本馆工作人员对研究工作的帮助;感谢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处及四川省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对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猜你喜欢

菊科药用植物宜宾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宜宾(外四首)
傣医学药用菊科植物药材品种与标准整理
菊科几种野菜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技术
青岛崂山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