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檫木截干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研究

2021-04-28李上前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长量样地增幅

李上前

福建省福鼎后坪国有林场,福建 福鼎 355200

檫木(Sassafras tzumu)又名檫树,樟科檫木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檫木材质优良,叶型奇特,树型美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近年,随着造林理念的变化,乡土和彩叶树种越来越受到重视,檫木造林具有广阔的前景。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由于高温和强日照等因素影响,檫木裸根苗造林初期成活率偏低,造林三年苗木保存率仅65%左右,导致林分郁闭慢,影响了檫木造林成效。有关檫木造林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混交林营造、栽植密度、土壤立地条件影响、抚育和施肥管理等方面[1-8],同时一些造林技术有关文献指出檫木截干造林成活率高[9-10],适宜推广。虽然这些研究为檫木造林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但这些报道文献一般为经验性总结或者是综述性质,没有试验数据支撑。有研究表明五角枫、构树、刺槐等树种[11-16]截干造林成活率提高25%以上,个别树种(如丝棉木)成活率提高80%以上,且生长表现优异,截干造林效果良好。在生产实践上也发现造林风折后的檫树更易成活,长势良好,因此设计檫木截干造林试验,研究截干造林对檫木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程度,探讨造林效果,以期为檫木造林提供技术指导及理论支撑。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檫木造林地位于福建省福鼎后坪国有林场后坪工区58-050 小班,地理位置为东经119°57′37″,北纬27°9′20″,坡向西北,坡度17°~23°,海拔960~970 m,土壤为黄红壤,立地质量等级为Ⅲ级即中等较肥沃级,土层厚度比较薄。试验地属东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4 ℃,年平均降水量1 668 mm,冬春两季多云雾,偶有冰霜,夏秋两季风凉气爽。

1.2 试验材料

苗木为裸根苗,苗木种子2017 年采自福鼎后坪国有林场吴阳工区04-030 小班母树林,2018 年春育苗,2019 年3 月造林。采用不炼山块状整地方式,株行距2.0 m×2.0 m。试验采用截干和不截干(对CK)两种处理,每种处理各栽植0.6 hm2,合计1.2 hm2;截干用修枝剪一次性剪断苗木,确保截口平滑,高度保留30 cm,截干后用于造林试验。

1.3 测定及分析方法

2019 年10 月、2020 年8 月分别调查成活株数、地径、苗高和抽高情况。每个处理调查设置上、中、下3 个固定样地,每个样地调查100 株。试验成活率、平均值等数据用Excel 处理分析,地径、抽高、树高等生长性状分析时将每个处理的3 个样地数据合并分析,方差分析用SAS V8/STAT模块进行计算,模型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造林成活率分析

由表1 调查统计数据可知,檫木截干造林当年全部成活,成活率100%,第二年8 月调查,3 个样地共死亡6 株,平均每个样地2 株,平均成活率为98%。未截干造林当年10 月底调查3 个样地合计死亡54 株,成活率平均为82%,第二年8 月死亡数量累计达到74 株,成活率平均为75.3%。由此可见,截干造林第一年100%成活,第二年成活率可提高30.15%。

表1 截干造林试验成活情况统计分析Tab.1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Sassafras tzumu in stem-cutting afforestation study

对两个年度造林成活率数据分别进行T 检验(见表2),表明截干与未截干造林成活率差异显著,截干造林可大幅度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

表2 截干造林试验成活率T 检验Tab.2 T test of survival rate of Sassafras tzumu in stem-cutting afforestation study

2.2 试验生长情况分析

对地径、树高和抽梢等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由表3 可知,2019 年地径、树高和抽梢性状均差异极显著,2020 年地径和抽梢差异极显著,树高差异显著,截干造林对檫木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1)地径生长量差异分析

由表4 可知,檫木截干造林当年(2019 年)地径均值1.82 cm,未截干地径均值1.41 cm,截干造林地径生长量增加0.41 cm,增幅29.21%;造林第二年(2020 年)地径均值2.26 cm,未截干地径均值1.76 m,地径生长量增加0.5 cm,增幅29%。可见,截干造林后地径生长量明显提高,截干促进了檫木地径的快速增长。

表3 截干造林试验方差分析表Tab.3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Sassafras tzumu in stem-cutting afforestation study

(2)树高生长量差异分析

由表5 可知,檫木截干造林当年(2019 年)树高为0.74 m,未截干树高1 m,截干造林树高相比降幅26.32%;造林第二年(2020 年)树高为1.07 m,未截干树高1.17 m,截干造林树高相比降幅8.86%。檫木截干造林第二年后树高均值还未超过未截干造林树高。但从檫木苗个体看,截干造林的苗高最高值已经高于未截干造林的最大苗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截干后苗木主干高度降低,导致整个苗木在树高生长起点上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不能说明截干对树高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相反截干还会进一步促进苗木的生长,具体影响还应还结合苗木年度抽梢生长量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

表4 截干造林试验地径生长情况Tab.4 Ground diameter growth of Sassafras tzumu in stem-cutting afforestation study

表5 檫木截干造林试验树高生长情况Tab.5 Tree height growth of Sassafras tzumu in stem-cutting afforestation study

(3)抽梢生长量差异分析

由表6 可知,檫木截干造林当年(2019 年)抽梢为0.55 m,抽梢变幅为0.11 m~1.19 m,未截干抽梢为0.17 m,抽梢变幅为0.02~0.45 m,截干造林抽梢增幅222.78%。造林第二年(2020 年),截干抽梢量为0.33 m,抽梢变幅为0.010~1.21 m,未截干抽梢为0.17 m,抽梢变幅为0.02~0.43 m,截干造林抽梢增幅94.49%,截干造林抽梢增幅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综合两个年度的数据,檫木截干造林在造林初期能明显促进树干抽梢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檫木截干造林与未截干造林相比,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方面差异显著,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提高30.15%。明显促进地径生长,地径年生长增幅29%。大幅度提高抽高生长量,第一年增幅222.78%,第二年增幅94.49%。檫木苗截干后,降低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使苗木更加健壮,提高了苗木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因此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该研究结果与红椎、刺槐、构树、紫穗槐等树种的截干造林结果相似[11-12,16-18],验证了截干造林能提高檫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当前,为了提高檫木成活率和生长量,檫木的造林栽培技术要点主要是选择檫木适宜的立地条件、利用壮苗、加强管理等方法[1-2,19-21],但这些方法均属林业生产常规性的育林管理措施,成活率提高有限。且在林业生产上往往受困于林地立地条件、经济条件和人为等主客观因素影响,难以适合所有的林业生产者,特别是对个体林农来说更是难以操作实施。有研究[22]用间伐后的檫木去掉主干保留树蔸进行造林,1 年造林成活率达100%,2 年生时比不截干造林的裸根苗树高大105.6%,胸径大171.4%,但此方法缺点是成本较高、造林时间长,难以推广,与裸根苗直接截干造林相比并无优势。檫木截干造林原理是利用檫木萌芽能力强的特性[9],截干后能迅速萌芽生长,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成本低廉,更具可操作性和简便性,是值得推广的造林方法。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试验设计了30 cm 截干高度一种处理方式,样本数量不够大,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增加不同截干高度的处理试验,扩大样本数量,以增强结果的可靠性,并确定最佳的截干高度。

表6 截干造林试验抽梢生长情况表Tab.6 Shoot growth of Sassafras tzumu in stem-cutting afforestation study

猜你喜欢

生长量样地增幅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2020年墨龙舌兰酒出口创14年来最大增幅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15 年生鹅掌楸林分生长差异性研究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