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2021-04-28金严彧
金严彧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物流产业,即物流资源产业化形成的复合型产业。物流是商品销售分工的结果,在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物流影响着地区生产到销售的组织方式,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扩大交易范围,实现商品的价值,进而涉及到地区的核心竞争力[1]。
理论上,物流作为交换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区域分工和交换,使地区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效应”认为,政府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发挥财政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增加就业,提高社会对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大物流的需求。
实证上,谭清美等(2004)通过对1978年以来,江苏南京的经济物流弹性分析,认为物流对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张宁等(2014)使用电子商务发展与物流产业增长指标,证明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和网络支付方式普及,电子商务将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业务增长的主要因素[3]。张竟成等(2017)证明了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在长期同方向变化,物流发展促进经济增长[4]。田源等(2008)基于MF理论,得出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的结论[5]。
以上理论和实证中,已经证明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正面的相互影响。本文认为,除了物流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产业环境也会影响经济发展,良好的产业环境可以通过推动物流发展对经济起到正面影响。
一、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1.研究方法
本文立足浙江区域的物流产业环境发展状况,建立代表性指标,以公路通车里程反映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年货运周转量衡量物流产业需求环境[6]。建立三元VAR模型,分析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和货运周转量对经济增长动态的影响机制。
2.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1)浙江省运输线路长度公路通车里程绝对值。公路通车里程指达到规定并由部门正式验收且交付使用的公路里程数。2018年浙江省公路运输线路长度占总运输路线长度的97.2%,同时,公路通车的里程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运输能力,因此以公路通车里程作为反映物流产业设施环境的数据。
本文选用2000年~2019年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用mile表示,以公里为单位。
(2)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计算公式:货物周转量=实际运送货物吨数×货物平均运距。货物周转量指标不仅包括了运输商品的数量,也包含运输距离的因素,能够全面地反映运输生产成果。本文选用2000年~2019年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可表示浙江省物流业一年内被满足的运输商品的需求及距离的乘积,为了反映每年货运周转量的实际水平,通过一阶差分得出每年货运周转量的增长值,用zturn表示,单位为亿吨/公里。
Zturnt=turnt-1-turnt
(3)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本文采用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指标,使用1999年~2019年间的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固定1999年为基年,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再使用名义GDP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相除,得到实际GDP,用tgdp表示,单位为亿元。
tgdp=GDP/CPIt*
最后,计算每年浙江省GDP的净增加值,反映宏观经济水平增量,用ztgdp表示。
ztgdpt=tgdpt-tgdpt-1
以上数据均来自《浙江省统计年鉴》。
二、模型与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stata进行计量分析,先使用ADF单位根检验确认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估计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绝对值(mile)、年货运周转量增长值(zturn)和浙江省实际GDP的增长值(ztgdp)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在给定冲击变量变化的条件下,说明系统内各变量的动态影响反应。模型表达式如下。
Yt=β0+β1yt-1+β2yt-2+…+βiyi-k+utt=1,2,3,…,T
其中,Yt为内生变量向量,yt-i是向量Yt的i阶滞后变量,β0为常数项,βi为带估计的系数,t表示时间,i表示滞后的阶数,ut是误差项。
1.时间趋势分析
首先,对浙江省实际GDP增长值、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增长值进行简单的时间序列画图,初步判断进行一阶差分后的实际GDP增长值、公路通车里程和货运周转量增长值没有时间趋势。
图1 浙江省实际GDP一阶差时间序列图
图2 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时间序列图
图3 浙江省货运周转量时间序列图
由图可见,浙江省物流的公路通车里程在2005年~2006年间迅速增长,其余时间以较为平稳的速率增加,这是因为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公路通车里程跨越式增加。货运周转量变化与GDP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可以初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
2.ADF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t检验失效和伪回归现象,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认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文本对所选指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以5%显著性水平为判断标准。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对ztgdp进行一阶差分,时间序列在95%的置信区间是平稳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zturn、mile、dztgdp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3.协整分析
本文采取Johansen的MLE方法估计该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确定以上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创建VAR模型,将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货运周转量(turnover)、货运量(freight)作为内生变量序列。并通过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来证明协整向量的存在性。
表2 迹检验结果
迹检验结果表明,最多可以有2个线性无关的协整向量。迹统计量拒绝不存在协整向量和最多存在1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但是无法拒绝最多存在2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1.06<3.84)。即在95%的置信区间内表明浙江省实际GDP增长值的一阶差分与货运周转量、公路通车里程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得出的协整方程如下:
Dztgdp=1.73*10-18mile - 7.54zturn + 352164
[0.00***] [3.16***]
协整方程显示:从长期来看,货运周转量对浙江省GDP的影响为负向作用,影响系数为7.54,统计结果显著;公路通车里程对浙江省GDP的影响为正向作用,系数为1.73E-18,统计结果显著。
进一步可得到误差修正方程:
Dzgdp= -0.006*ECM(-1)-1.299*dztgdp(-1)-0.001*dztgdp(-2)-5.8-0.159*dmile(-1)
[-5.54**] [-0.2] [0][-0.39]
-0.007*dmile(-2)+254+0.032*dzturn(-1)+0.002*dzturn(-2)+1038.7
[-0.64] [0.04][1.89*] [3.82**] [3.67]
结果显示:从短期来看,滞后一期的ztgdp对其自身的影响为负向作用,系数为-1.2991,且在统计结果上显著;滞后二期的影响为负向作用,统计结果不显著。滞后一期、二期的公路通车里程影响都为负,但在统计结果上不显著。滞后一期、二期的货运量周转量对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影响为正且在统计结果上具有显著性,滞后二期的货运量影响不显著。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长期来看,公路通车里程对GDP有正向影响,因为通车里程的提升意味着物流产业设施更优,公路车能够到达的范围更广,有利于促进物流业发展;货运周转量增加值对GDP有负面影响,中国交通运输业中,公路、铁路、水路的“推动效应”系数均大于1,推动作用远大于拉动作用[7],意味着物流业的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起到负面作用。
(2)短期内,公路通车里程对实际GDP增长的影响为负,由于修建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时,往往会破坏当地原有的交通结构,造成道路拥堵或封闭,因此可能阻碍物流通畅程度;货运周转量对实际GDP增长的影响为正,货运周转量可以反映物流行业已满足的产业需求,物流行业需求扩大有利于扩大市场,增加经济效益。
总体而言,公路通车里程对实际GDP增长的影响较小,一方面,公路通车里程数在近几年不会再有大幅度提升,道路数量基本饱和;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新技术、新业态拉动,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基本保障,不会对经济增长提供较大贡献。
4.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误差项受到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公路通车里程预期第一期冲击为负,第二期转变为正向冲击,后八期后逐渐接近0;货运周转量预期前三期影响为负,四期后为正向冲击,随后逐渐接近0。
图4、图5 mile、zturn对dztgdp的脉冲响应分析
由于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必须要经过相对漫长的建设过程,无法避免对道路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更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来规划不同时间的合理路线,来应对道路条件的变化;货运周转量的增加意味着物流行业供给增加,满足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物流行业整体供不应求的产业供求环境,必然与经济发展无法匹配,从而导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使用2000年~2019年的数据,就物流产业环境的两个维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做出实证分析,结论如下:
(1)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变化对浙江省GDP影响相对较弱,但是贡献了长期的正向影响,应该重视产业设施环境的建设,为物流发展提供保障;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对浙江省GDP的影响短期为正,长期为负,需要提升物流行业的供给能力,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满足物流需求。
(2)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预期货运周转量对未来的影响比公路通车里程的影响要略高一些,因为货运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业发展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公路通车里程作为产业设施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作用不强。
2.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货运周转量比代表公路通车里程更能影响经济发展,说明浙江物流产业的供求状况将会起到比基础设施更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物流运输的覆盖范围,提供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硬件设施。应加快推进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有效改善城乡、异地互联网信息设施条件,进一步优化物流设施环境。
(2)在物流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人才供给无法与需求适配。浙江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具备现代物流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人才队伍[11]。
(3)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业务模式。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水平、质量直接决定了发展前途[8]。要加强物流企业创新,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9],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平台应用能力,围绕物流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智慧物流,对物流复杂的组织网络和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