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对“大气压强生活化”创新教学设计

2021-04-28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330022宋楠柯周新雅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抽水机大气压魔术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330022) 宋楠柯 周新雅 周 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目标是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纽带,适时利用学生熟悉的材料、物品、器具创新物理实验,开展生活化的、新颖的实验教学活动,既是对学生必做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又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 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选自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同时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本节课通过学生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托里拆利实验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通过“科学世界”栏目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通过实验将看不见的大气压强转变为看得见的现象,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2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点、知识储备和认知困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心理特点:8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对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具备了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2)知识储备:学生在本章已经学习了“压强”和“液体的压强”,掌握了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3)认知困难:大气压强看不见、摸不着,在生活中不易被感知。笔者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创设物理情景,将看不见的大气压强转化为看得到的实验现象,降低了学习难度。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结合多媒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以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1 物理观念

(1)通过演示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学生实验感知大气压强;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大气压强。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了解其实验过程,并通过该实验掌握计算大气压强大小的方法。

(3)知道常见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3.2 科学思维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理解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了解实验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设计思维。

3.3 科学探究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了解实验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后实验探究大气压强与液体高度的关系。

3.4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原理。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托里拆利实验掌握计算大气压强大小的方法。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由于水银有毒,不便在课堂上直接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所以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测量大气压强大小的方法。

5 教学资源

自制魔术瓶、塑料量杯,带孔的饮料瓶、吸盘、不锈钢盆、打火机、纸片、胶带、自制抽水机、透明收纳箱、麻绳等。

6 教法与学法

根据“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有趣的魔术瓶实验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魔术瓶实验“奇怪的瓶子”“拉不开的盆”以及自制活塞式抽水机抽水实验,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

学生实验:学生亲自做“拉吸盘”实验,经历实验过程,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7 教学流程

整节课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为思路,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现象中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流程图

7.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魔术表演:利用自制魔术瓶表演魔术。如图2所示,教师往魔术瓶里倒一大杯红色的水,让学生猜想会流出来多少水。学生看到流出来一小杯水。接着教师继续往魔术瓶中倒一小杯水,让学生再次猜想。结果却流出来一大杯水。

图2 自制魔术瓶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自制魔术瓶实验演示,形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固体与其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与其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压强,那大气会对处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大气会对处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吗?

7.2 实验探究,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思路如图3所示。

图3 新课教学思路

演示实验1:“奇怪的瓶子”。

如图4所示,教师演示带孔的透明饮料瓶装满红色的水,盖上瓶盖,没有水流出来。教师在任意方向旋转瓶子,依然没有水流出来。拧开瓶盖,水从瓶子侧面的小孔流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图4 “奇怪的瓶子”实验

实验揭秘:当瓶中装满红色的水,盖上瓶盖,此时可以近似认为瓶中没有大气,而瓶子侧面的小孔外面与其接触的是大气。这说明大气压着水不让水流出来,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确是存在的。教师在任意方向旋转瓶子,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说明大气压强的方向是朝各个方向的。当教师把瓶盖拧开,水在大气压强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从瓶子侧面的小孔流出来了。

学生体验“拉吸盘”实验:如图5所示,学生将吸盘扣在桌面上,排尽吸盘和桌面间的空气,再拉吸盘,发现吸盘很难拉开。

图5 “拉吸盘”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新奇有趣的“奇怪的瓶子”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拉吸盘”实验,学生不仅亲自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感受到大气压强之大,为接下来学习大气压强的大小作铺垫。

演示实验2:“拉不开的盆”

如图6(a)所示,教师展示两个不锈钢盆,盆底分别焊了一个不锈钢管,两根绳子分别穿过不锈钢管。教师把两个盆扣在一起,很轻松就拉开了。接下来教师在其中一个盆中点燃纸片,再将两个盆扣在一起,(实验完毕)请学生上台拉盆,如图6(b)所示,学生发现两个盆很难拉开。

图6 “拉不开的盆”实验

探究原因:如图7(a)所示,刚开始两个盆扣在一起,盆内的大气压强等于盆外的大气压强,两个盆很容易就拉开了。接下来,教师点燃纸片,由于纸片燃烧消耗了盆内的大气,如图7(b)所示,盆内的大气压强小于盆外的大气压强,盆外的大气压强就将两个盆紧紧的压在一起。刚才两位同学尝试用很大力气都没将这两个盆拉开,这说明大气压非常大。

图7 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拉不开的盆”实验,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强之大。

教师借机设问:如果想拉开这两个盆,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比如:可以找更多人或者马来拉,或者在盆上钻个孔,让空气进入盆内。教师展示其中一个盆有一个小孔,刚才用胶带堵上了,现在教师把胶带撕掉,让大气进入盆内,使盆内的大气压强等于盆外的大气压强,盆就可以拉开了。

设计意图:从“拉开的盆”到“拉不开的盆”再到“如何拉开盆”,设置疑问,环环相扣,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介绍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拉不开的盆”其实是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物理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尝试用生活用品做实验,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接下来,教师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并带领学生探讨以下问题:①为什么灌满水银;②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③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上方是否有空气;④水银面为什么下降一段距离后又不再下降了;⑤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5个问题,并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就等于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结合前面一节学习的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为P0=ρgh=1.36×104kg/m3×9.8 N/kg×0.76 m=1.013×105Pa。

设计意图: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实验都做到在课堂上演示。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方式,尽可能的将实验过程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7.3 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大气压强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相互分享,如用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

科学世界:活塞式抽水机就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其主要构造如图8(a)所示,教师展示自制活塞式透明抽水机,如图8(b)所示,并演示抽水过程,如图8(c)所示。

图8 活塞式抽水机

工作原理:如图9(a)所示,教师将上面的瓶子记为1号瓶,下面的瓶子记为2号瓶。教师巧妙地将1号瓶塞进2号瓶,它们就组成了活塞,同时1号瓶又可作为圆筒。这根弯的吸管作为出水管。两个带孔的瓶盖和两枚硬币作为两个阀门,教师分别把这两个阀门记为A阀门和B阀门。当教师上拉1号瓶时,A阀门关闭,B阀门打开,由于2号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导致大气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外界的大气压压着水从B阀门进入到2号瓶。如图9(b)所示,当教师下按1号瓶时,A阀门打开,B阀门关闭,2号瓶内的水从A阀门进入到1号瓶。这样反复按拉1号瓶,就可以将水抽出来了。

图9 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活塞式抽水机到利用生活用品自制透明的活塞式抽水机,简单明了,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抽水机的抽水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工作原理,同时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有重要价值。

教师展示魔术瓶的内部构造,如图10所示,揭示其奥秘。

图10 魔术瓶内部构造

揭秘魔术:魔术瓶里面其实还有一个瓶子,教师把它记为A瓶,魔术瓶外面的瓶子记为B瓶。当教师把一大杯水倒进瓶中,一部分水流入A瓶,一部分水流入B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往瓶中倒一大杯水却流出来一小杯水。当教师往瓶中再加一小杯水,同样一部分水流入A瓶,一部分水流入B瓶,由于上一次加水A瓶已经储存了适量的水,此时A瓶中的液面高于A瓶内细管上端的位置,A瓶内的水在大气压强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顺着软管流入B瓶,一直流到A瓶内软管下端的位置,因此,流出来一大杯水。魔术瓶实验其实利用的就是虹吸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揭秘魔术真相,巩固上节课学习的液体压强和本节课学习的大气压强,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实践,将会发现物理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奇妙现象。

7.4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请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想想做做”自制气压计,并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的奥秘。此外,完成本节教材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学”,通过“做”,促进学生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学生通过体验自制气压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8 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将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自制魔术瓶、利用不锈钢盆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强”转化为可以看到的现象,为学生营造了符合认知水平的物理情境,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破除思维障碍。通过自制活塞式抽水机,使抽水机的原理和结构简单、明了,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感受、体验和深化理解,既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又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促成学生正确物理观念的形成,促进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抽水机大气压魔术
抽水机旁的水瓶
魔术学
可怕的大气压
捣蛋吧,大气压
吸管悬浮
在身体里安置一台抽水机
自动抽水机
庞大的魔术联盟
小小魔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