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一座古村的传统与传奇
2021-04-28黄橙
_黄橙
云南·云龙县
像诺邓这样的千年古村落出现在滇西山野上,怎么看都觉得奇异。
100多座依山构建、风格典雅的古民居分布在海拔1900米到2300米的山坡上;古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龙王庙、棂星门、玉皇阁、文庙、武庙等明清庙宇点缀其间;村落里崎岖多变的街巷皆为石砌,村落周围古驿道四射而出,东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缅甸、北连西藏。此情此景,谁能否认诺邓是茶马古道上一处最重要的轴心地呢。
依山势而建的诺邓古民居
太极锁水
玉皇阁藻井绘画“二十八星宿图”可称为“诺邓一绝”
传统民居里的建筑智慧
漫步诺邓古村,拾阶而上,一路壁衣苍苔,偶遇村民,或肩负包裹,或牵马而行,颇有古风。有时见到一些民居大门敞开,不免要好奇地探头一望,旋即会有一个绿植欣欣向荣的庭院跳入眼帘,内堂木楼四处呈现着花开花落望穿秋水的岁月质感,梁上挂着绿霉金皮的火腿亦映衬了这一院的古朴。近年得益于旅游开发,村民也开始将老宅装修成旅馆,不过除了节假日,生意都很清淡,他们也不在意,因为自己就住在里面,过波澜不惊的小日子。
我曾经在古盐局旧址附近进了一家古楼客栈,典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建筑,已是200 多年的老宅了,院内仍然收拾得花草鲜丽,舒适如春。到了客栈二楼,远眺云雾缭绕的香山岭,真有独享一方宁静的暗爽。
乍看上去,整个诺邓漫山古宅,分不清哪儿是村落的中心,连诺邓村委会也设在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长的家宅里,这幢老宅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庭院内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以前的功能是作法事或弹演洞经音乐等,如今是接待村民来访。
当然,在诺邓人心中,村落还是有中心的,山腰上那棵膀粗腰圆的大青树(高山榕)就是中心。300 多年的风雨没有摧毁它,倒是滋润了它,虬枝密叶撑起的大华盖越过了所有想遮挡它的门楼和墙体,即使在山下也能望见它的英姿。
诺邓古村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海拔1900 米的古盐井所在地,与海拔2300 米的玉皇阁所在地之间必定有一条分界线,依我看,这条分界线应该在那个岔路口,也就是以北到藏区的盐马古道为分界线。线下是人界,充满了物欲、功名与世俗的悲欢;线上是神界,诺邓人把精神的依托和对未来的期许都供奉在这里。道也好,佛也好,儒也罢,都有炽旺的香火和一路的跪拜。玉皇阁、文庙、武庙、佛寺、道观一个个都修得恢宏精致,美轮美奂。
次日早晨,我换了一个角度打量诺邓村。这个角度令人惊艳:在诺邓古村的下方有一个地貌奇观“太极锁水”,正好与高处的玉皇阁形成神奇的呼应。话说古盐井边的诺水流着流着,就汇入山脚下的沘江(澜沧江支流),只见它绕了一个“S”形的大弯,竟然形成了无比传神的道教“太极图”。古人还编了一段“狮象把门”的传说,好像诺邓天生就是神仙的钟情之地。
台梯式四合院
一口盐井衍生出的舌尖美味
深山箐谷里的诺邓成为繁华一方的集市,源于一口盐井,兴于众多马帮的前赴后继。
如今要进诺邓村,最先遇见的就是这口千年盐井。为了保护它,有人早已为之盖了大大的井房。据考证,此盐井最早开凿于2000 多年的汉朝,始称云龙井,后改叫诺邓井,与诺邓村名相伴,经1100 余年未改其名。
因为拥有含钾的诺邓盐,自古以来诺邓家家户户都热衷于腌制火腿。要说腌制火腿水平比黄桂生高的,有的是!然而,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偏偏就挑选了他。而且在长达6 分钟的诺邓火腿制作片段里,黄桂生和他的儿子几乎全程出现在镜头里。老黄父子出名了,诺邓火腿也迷倒了无数饕餮客。
梁上挂着绿霉金皮的诺邓火腿
诺邓盐与火腿
在诺邓村住下后,我的第一要务就是到盐泉农家菜馆去,与老板黄桂生聊聊天,品尝一下他家著名的火腿。其实,诺邓火腿早已成名,明清时期就随着盐马古道传到大江南北、东南亚各地。黄桂生说,诺邓火腿好吃的两大秘诀是村里人人皆知的:一是猪好,必须以玉米大豆等喂之,让它肉质细,油脂薄;二是盐好,这诺邓盐口味清淡,天生就是腌制火腿的好伴侣,即使盐放多了也不发苦。腌制之后,将火腿挂在通风阴凉处,将它交给老天爷处理。诺邓雨量适中,气候温和,霜期较短,放得愈久,越能成就它完美的品质。
肚子饿了,我跑到厨房点菜。掌勺的厨娘正在将刚出锅不久的火腿炒饭捏成一个个元宝形的小饭团,这样摆盘的目的是为了宴席间客人取食方便。捏到最后有富余,她顺手就给了我一个,说先尝尝。晶莹的米饭混上火腿丁、小葱,红绿相间,煞是好看!我接到手里还是温热的,米香、肉香和葱香混合成美妙的口感,吃起来像是救命的美味。
回味无穷的生火腿
诺邓火腿炒饭
我点了一盘可直接生吃的火腿片,据说只有腌制三年的火腿才能享有被生吃的待遇。我见证了厨娘切片的过程,只见火腿切口肉色嫩红,铺展于圆盘之上如盛开的娇艳花朵。坐在菜馆临水的庭院中,栾树的小黄花落满了长桌,小妹过来欲拂去黄花,我示意不必。
一盘诺邓火腿片放在满桌栾树黄花之上,它味觉上悠长的咸鲜,由于有了视觉愉悦的映衬,才能更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