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水厂沉淀池排泥方式改进探究

2021-04-27袁光海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排泥气举沉淀池

袁光海

胜利油田新邦水务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东营 257091

某污水处理公司,日常所经厂的污水主要来自市政污水,处理量在每日15万吨,厂内所采用的二沉池规格为71×84m,共两座。在两座沉淀池中,分别设置了8条64×10m的沉淀池,沟内液位置主要控制在3.5m,沉淀沟底部区域,会设置相应的出水、进水端口,前端口与后端口前倾保持在0.5%规格内。其中,沉淀沟前端位置还会设置两个5×5m深度为4m的锥形集泥斗,并分别将一套非金属链板式刮泥机安装于两个沉淀沟内,该刮泥机的功率在0.25kW。刮泥机上的刮板运行效率为每分钟0.6m,集泥斗内DN300排泥管,排泥管两端分别配置于排泥井内与集泥斗底部区域[1]。

1 存在问题

正常运行时,由于回流泵连续运行,各沟排泥沟与沉淀池之间有0.15m左右的水头,沟内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沟连续流入泵井。但在运行中,经常会发生堵泥现象,即在运行过程中,某一沟渠中的污泥被刮泥机刮入污泥斗,然后沉积在污泥斗中,无法通过排泥管排入污泥渠。污泥在池底堆积后,沉淀池失去沉淀功能,出水超标。

2 原因分析

(1)流入不均。由于各沉淀沟进水不均,导致沉淀在沟内的污泥量出现偏差,使得在恒定水头条件下,污泥量较大的沟内污泥难以排出。

(2)排泥不均。每池平行布置8条水沟,根据回水泵流量控制回流污泥总量。本设计认为各沟间的返泥量由各返泥闸门的开度控制。但本规程既没有测量装置,也没有目测,即无法判断污泥排放的均匀性[2]。

(3)系统无自调整功能。在泥浆堵塞的情况下,畅通的水沟因含泥量小而稳定,而随着进水量的增加和污泥的堆积,堵塞的水沟越来越严重,即系统本身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自我调节功能。

3 针对某污水厂沉淀池排泥方式进行改进的几点方案

在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排泥方案的改进过程中,全厂技术人员重点研究了不同沉淀沟的阀门开度调整方向。但在具体的调节操作中,技术人员发现,调节阀门后,沉淀池内出现堵塞问题的沉淀沟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还有一个问题,即排泥量小的沉淀沟也存在堵塞问题。沉淀沟原有的淤堵现象得到缓解,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并发问题再次出现。由于污水排放量过大,工艺运行受到不利影响,说明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某污水处理厂技术组经过多次试验和经验总结,发现单纯依靠厂内现有的运行设备和配置设施,并不能完全消除沉淀池的排泥问题。因此,技术组主要提出以下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3.1 沉淀池增设污泥泵

沉淀池排泥作业中发生污泥堵塞时,厂内技术人员首先将污泥泵应用于溶液中,实现辅助排泥。但在实际运行中发现,污泥斗内安装小型临时排泥泵后,污泥泵电流严重超标,造成这种超负荷运行的原因主要是受污泥浓度高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厂内技术人员再次对拦泥沟的排空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沉淀沟底部沉积了大量固体污泥,超过了沉淀沟的10%,采用原有技术手段无法排放。对此,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在厂区内增设一台专用污泥泵,但该方案存在资金投入大的不足。根据厂内运行的沉淀沟数量,需要32台污泥泵满足资金需求[3]。

3.2 排泥时增设连续气提装置

在沉淀池排泥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冲突的第二个改进方案是在排泥过程中采用连续气举装置。该方案的应用原理是排泥管底部深入压缩空气管。在浮力的作用下,气泡会上升并充满排泥管。管道由液体和水混合而成,管外由污水组成,但排泥管内外不连通,连接处位于管底,提升后促进管内泥浆排出。在此期间,由于水蒸气溶液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低密度的液体会在排泥管中上升。在h高度的水柱压力下,根据液相平衡条件,可以发现水蒸气溶液会上升到L高度,从而得到以下公式:

式中:p1——污水密度(kg/m3);p2——排泥管内水汽溶液密度;H——淹没深度(淹没率:H/L);L——提升高度与淹没深度之和;在计算过程中,当数值p2L低于p1H时,则代表水汽溶液就能够在排泥管上升口溢出,从而实现气提排泥目标。

3.3 将真空吸泥技术引进工作流程中

在改进沉淀池排泥方案的过程中,有技术人员提出先利用厂内现有排泥管,再利用现有排泥管抽泥时引入真空泵,使厂内现有排泥管上部区域的所有气孔都能密封,从而在物理环境中创造真空条件。其次,将真空管与排泥口连接,实现方案的改进目标。从理论上讲,该方案确实可以实现,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可以有效、快速地抽出。但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发现,实现真空抽污目标的首要条件是抽污工作的不间断实施,这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当污泥被抽到排泥管出口时,如果仍采用真空抽泥方案进行污水排放,很难实现现有技术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该方案设备购置投资相对较少,厂区土建建设也相对较少。同时,厂内现有排泥设备即管道的利用率较高,相当于只对厂内固有的排泥系统增加了辅助排泥促进功能[4]。

3.4 连续气提装置进行排泥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压缩空气管伸入排泥管的底部,由于浮力的作用气泡会上升,填满整个排泥管。管内是气水混合物,管外是污水,管外是管底连通。排泥管中的泥水被提升。根据接管原理,水蒸气溶液的密度小于水蒸气溶液的密度(一般上升水蒸气溶液的相对密度为0.25~0.35)。在H高度(排泥管液位以下部分)的水柱压力下,水蒸气溶液按液相平衡条件上升到L高度。式中:ρ1H=ρ2L,式中:ρ1为污水密度(kg/m3),ρ2为排泥管中水蒸气溶液密度,h为淹没深度,l为提升高度+淹没深度,h/l为淹没率。只要ρ1H>ρ2L,水蒸气溶液即可上升至管口,沿排泥管溢流,气举即可正常工作。

气举计算公式:立管最小淹没深度Hmin=(L-H)/(n-1),其中n为密度系数(2~2.5)。一般H/L≥0.5。风量q一般为最大提升水量的3~5倍,也可按q=(1.2×q液×h)/(231g×η×h+10)/10计算,其中q液为液体提升量,η为效率(0.35~0.45)。根据实际情况,排泥管淹没深度接近7m,提升口低于液位。同时气举仅起辅助排泥作用,排泥主要根据原水扬程保证,约为2m3/min,故不能按上述公式确定汽提风量。由于排泥管底部水下约7m,污泥浓度较高,应根据较高的压力选择气举压力。首先,使用小型空气压缩机进行试验。当0.6MPa压缩空气通过直径10mm的橡胶管到达排泥管底部后,池底污泥迅速上升,流速非常快,效果非常明显。

这种方法具有设备投资少、土建改造少的优点,也可以利用原有管道进行排泥,只是对原有系统的辅助排泥促进[5]。

4 污水厂沉淀池排泥方式改进方案落实

通过对以上提出的几个方案的综合总结和分析,工厂进行了方案应用经验的会议分析和总结,并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与相应的设备厂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最终制定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在沉淀池和气提塔的泥斗上增加两根风管,即软管。

柔性排泥管外侧设一根柔性管,按圆周围成一圈,并设4个小气孔,规格为Φ3mm。其功能是在污泥提升前完成短时间的气体扭转。当空压机放气时,沉积的污泥在空气提升的作用下被翻转和稀释。

气举管安装时主要布置在沉淀池排泥管内,与管底距离控制在20cm。排泥作业中,气举管弯曲5秒后立即放气,促使管内气体短时上升。此时,稀释后的污泥会随着空气的上升顺利进入排泥管,然后流入污泥通道,一个排泥循环就完成了。

为保证上述沉淀池排泥方案顺利推进,设备选型可选用5.5kW空压机,风压0.8MPa,风量0.67m3/min[6]。

5 结束语

通过对沉淀池排泥方式的上述改进,现阶段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排泥系统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运行多月以来没有再出现堵泥问题。结果表明,改进方案的提出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希望该方案的应用能为污水沉淀池的排泥提供参考,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排泥气举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西门子S7-200 SMART在好氧池排泥控制中的应用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渤海S油田气举故障诊断及解决对策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气举采油技术在渤中26-3油田的应用
涪陵页岩气田柱塞气举工艺研究与应用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二沉池排泥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污水沉降罐排泥工艺试验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