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深度挖掘问题的内外业融合方法及其应用

2021-04-27周新民欧阳群文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业外业河长

周新民,麦 桦,欧阳群文

(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广东 广州 501000)

广州以河长制为“统领”,深入开展清四乱和源头控污工作,全市水环境治理水平及治理成效实现了根本性的提升,纳入国家监管平台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13个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其中国考鸦岗断面由2018年劣Ⅴ类水现已稳定保持Ⅳ类水。

然而河道水安全和水环境依然很脆弱,各类问题有反弹风险,存量问题更加隐蔽,河长履职有松懈倾向,常规发现问题的措施手段已不相适应。以往河道巡查方法主要是以陆路巡查和水域巡查两种方式进行,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内业对台账的整理和外业的现场巡查,而缺乏内外业信息互通、以及对河道隐蔽问题、河长履职松懈等问题开展针对性和深入性的挖掘和追踪。随着广州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信息化手段的河长管理机制不断更新迭代,运用日渐成熟,实践证明以“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支撑的内外业融合工作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已基本消除黑臭情况下的河涌巡查难题。

1 内外业融合的含义

本文的内业是指对各类多源数据和问题开展的分析工作,诸如河长履职行为、河涌水质数据、河涌存在的各类问题等开展多维度分析,聚焦问题河涌和疑似不履职河长;外业是指利用人工或无人机等手段开展实地巡查,成果以河涌存在的各类问题台账为主。所谓的内外业融合是指内业能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分析成果能有效指导外业对某河涌、某类问题开展针对性巡查,外业的巡查成果能客观真实反映河涌问题情况,同时将外业的数据反馈至系统中进一步更新迭代、问题闭环,以此将内业和外业工作有机融为一体,形成数据互通,机制共享的内外业融合方法。通过内外业融合方法,可以实现定向巡查、定向督导河长,挖掘河涌存在的隐蔽问题、定向监管履职松懈的河长。

2 内外业融合工作方法的技术路线

应用内外业融合机制的工作方法开展河涌巡查工作的主要技术路线为:

1) 以广州市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内业工作人员对数据源梳理,经多维度分析后,形成巡查备选名单库。

2) 通过内外业工作小组成员组织召开例会,在备选库中确定一条河涌开展外业巡查任务,外业工作人员完成巡查任务后,对其巡查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形成巡查报告,然后将巡查成果报告反馈至河涌责任主体,并督促其履职。

3) 经过一定时间的履职周期,再由外业巡查人员对河涌存在的问题进行检验,跟踪管理河涌、河长、水质、问题4个方面的后续履职效果,并及时反馈至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中,以此对问题形成闭环。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内外业融合工作机制技术路线示意

3 内外业融合工作方法的应用流程

3.1 内业工作

内业管理工作中,对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水质情况、河涌问题情况、河长履职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分别筛选重点关注的河涌。分析各项数据之间内在关联关系。本方法分别对河涌水质情况,河涌问题数量、质量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3个维度分析筛选,对应得出水质情况对应的河涌名单库、问题河涌名单库及责任河长所属的河涌库,再以3个维度筛选得出的河涌的交集为最终的备选名单库,同时结合社会舆情等其他线索来源,对河涌情况进行综合研判,选取1~2条存在问题最严重的为待巡查河涌,委派外业进行巡查(如图2所示)。

3.2 外业工作

3.2.1外业巡查

根据内业委派任务,外业需到河涌现场进行巡查。外业需要按照河涌特征问题开展专项摸查、河涌污染源常规摸查、河涌网格化查控及小微水体抽查,并及时对现场问题进行摸查上报、对水质同步进行检测。

图2 内业工作筛选名单库形成过程逻辑表达示意

3.2.2外业反馈

外业根据内业提供的河涌清单完成巡查后,形成巡查报告(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源分布情况、河长履职情况、重大问题办结情况、水质分析、污染源成因分析、污染源防控建议)反馈给内业使用。同时根据现场巡查发现的问题,上报至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

3.3 汇总分析

内业利用外业提交的巡查报告,对问题情况、水质情况、河长履职情况、重大污染源成因分析及问题整改工作建议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河涌内外业融合报告。

3.4 成果应用

将内外业融合工作形成的成果反馈至主管部门,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导整改,同时亦可对河涌责任河长履职不到位情况进行定向督导监管,提升履职水平。内外业融合工作实施流程见图3。

图3 内外业融合工作实施流程示意

4 内外业融合工作方法的应用实例

根据内外业融合技术路线和工作实施流程,以广州市南沙区金某涌为例详细介绍内外业融合工作方法的应用。

4.1 主要工作内容

4.1.1建立外业定向巡查备选名单库

以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为数据源(截止数据统计为2020年8月31日),利用内外业融合工作方法,经多维度分析建立外业定向巡查备选名单库。

1)河涌水质筛选

对列入全市重点整治的主要河涌以及重点监控断面的一级支流河涌分别设置3个筛选因子,形成水质情况对应的河涌名单库。具体筛选结果如图4~5所示。

图4 主要河涌水质筛选情况

图5 一级支流河涌水质筛选情况

从图4可知,有8条主要河涌水质在过去6个月存在恶化情况,列入重点监控河涌;由图5可知,一级支流的河涌中,有15条河涌水质在过去3个月连续两个月水质评价为劣V类,该15条河涌也列入重点监控河涌中。上述23条河涌一并形成水质情况对应的河涌名单库。

2)河涌问题筛选

对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问题进行筛选,主要按重大问题、存在公众投诉或市级巡查发现的问题3个因子进行筛选,形成问题河涌名单库。具体筛选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知,全市1 368条河涌中,存在重大问题情况的河涌数量较多,其中最严重的因子中(过去3个月河涌重大问题超过10个且存在公众投诉或市级巡查发现问题的情况)有43个。上述43条河涌进入问题河涌名单库。

图6 河涌问题筛选情况示意

3)河涌责任河长履职分级筛选

在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全市河长履职情况按问题上报情况和巡河情况2个一级因子6个二级因子进行筛选,形成责任河长所属河涌名单库。具体筛选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河涌责任河长履职分级筛选示意

从图7可知,有129条河涌存在任意责任河长过去3个月上报问题为0且有公众投诉或市级巡查发现该河涌存在问题;有3条河涌在过去3个月存在任意责任河长巡河履职不到位,巡河率率低于60%的情况。上述两个二级因子得到的132条河涌进入责任河长所属河涌名单库。

综上,通过3个维度筛选得出的河涌的交集情况,得出4个备选河涌名单,同时结合社会舆情等其他线索来源,经综合研判,确定南沙区金某涌为外业定向巡查河涌(如图8所示)。

图8 南沙区金某涌确定为外业巡查名单过程示意

4.1.2外业巡查情况

根据内外业融合工作中内业对南沙区金某涌存在的问题梳理,外业巡查开展对问题的复核和污染源溯源。现场巡查发现,该河涌流域范围内存在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各类生活污水直排和存在工业废水偷排现象,严重影响了河涌水质(见图9);从现场存在的问题来看,河长履职不到位,河涌存在的问题未及时上报或有效处理。外业巡查的同时将该部分问题反馈至信息系统,让问题流转迭代,形成问题闭环。

图9 外业现场巡查发现南沙金某涌水质存在恶化反弹,污水直排(偷排)现象

4.1.3汇总分析

根据外业现场巡查及污染源溯源分析结论,初步判断金某涌水质反弹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1)责任河长对河涌巡检不到位、对河涌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上报,导致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2)河涌范围内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造成污水直排河涌;

3)河段部分段区存在清淤工程;

4)存在其他点源污染及不明排口。

4.2 成果的应用

1)根据内外业融合工作形成的结论,找出金某涌镇街级河长陈某、村居级河长周某履职不到位的原因,从而达到对该河长的定向督导或定向服务,不断压实上述两位河长的履职责任,提升履职水平。

2)根据内外业融合工作形成的结论,找出河涌水质恶化反弹原因、河长不履职情况,分析重大污染源的来源及河涌流域污染源的分布、特性,根据上述情况,及时反馈至南沙区责任主管部门,督促问题整改。

5 结语

内外业融合方法已在广州河涌巡查工作中广泛实施,采用内外业融合工作方法,可以有效挖掘出疑似不履职河长行为及名单,从而实现对此部分河长进行定向督导,亦可根据广州河长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甄别出影响河涌水质的重要因素,达到指导外业定向巡查的目的,是一种深度挖掘问题的方法。通过内业数据挖掘并结合外业专项的巡查,能弥补内业发现问题的局限性,在有限的资源利用背景下,达到最优化分配,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督导巡查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根据巡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河涌关联所属河长,实现对河长的定向督导,压实了河长履职责任,提升履职水平。

当前广州治水已初见成效,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挖掘广州河长信息系统与其他行业系统的数据关联,打造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智能化驱动模型,不断将内外业融合工作推上更高水平。

猜你喜欢

内业外业河长
公路施工项目内业资料管理探讨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不足及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内业资料管理思考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基于市政管线外业采集命名规则和辅助软件开发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探讨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