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反馈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1-04-27程松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创动态建构

程松松,赵 芳

(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0 引言

在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特质的经济环境中,如何在资源困境中通过整合有限资源,响应市场机会、躲避竞争威胁,进而适应环境变化,成为新创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作为战略管理领域的关键能力要素,动态能力能够较好地概括新创企业在感知响应市场、整合重构资源等方面作出的努力。换言之,动态能力是影响新创企业生存和成长的核心因素之一[1],有助于新创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并获取卓越的绩效[2-3]。动态能力固然对新创企业意义重大,管理者也逐步认识到动态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新创企业仍未形成强有力的动态能力[4]。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动态能力本身具有内在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动态能力的建构路径尚未厘清[4]。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挖掘动态能力的前因变量及相应作用机制,以理顺动态能力形成路径,剖析动态能力内在机理。

已有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通常利用社会资本方法探究动态能力的前因变量,尽管这一方法有助于理解情境因素和组织线索在推动动态能力提升中的作用,但在某些方面仍受到限制。具体来说,根据组织行为理论[5],尽管绩效表现会正向影响企业下一步战略行为,但鲜有研究分析绩效反馈对动态能力建构的影响,如Sengul&Obloj[6]指出,企业管理者期望达到某种绩效水平,并基于实际绩效与期望水平间的差距作出企业战略决策。但绩效反馈与动态能力建构、提升间的联系机制仍待探索。同时,在某种程度上,绩效反馈可以预测新创企业的动态能力建构行为,但Bingham等[1]指出,动态能力是在知识、技能等资源整合与创新基础上建构形成的。因此,在绩效反馈与动态能力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机制也尚未明晰。

为克服上述局限,本文探究了绩效反馈在塑造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方面的作用,并试图用两种中介机制(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解释其传递效果。之所以选择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作为中介机制,是因为学习能够为新创企业知识、技能等资源的更新、重组及创新提供条件[4]。换言之,动态能力建构过程与企业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而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会造就不同的知识集合。根据March[7]提出的探索式和利用式双元视角,探索式学习聚焦于新知识、新观点的搜寻与创造,利用式学习注重更新和重组现有知识、技能。虽然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两者间存在根本性差异,但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创企业的学习活动。因此,本文认为,在实际绩效低于历史期望的负绩效反馈下,新创企业建构与提升动态能力离不开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活动,这两种学习活动是新创企业在业绩不佳条件下开发动态能力的关键[8]。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组织行为理论以及探索式和利用式的双元学习视角,运用“绩效反馈—双元学习—动态能力”的理论逻辑,旨在挖掘在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两条中介路径下,绩效反馈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新创企业建构动态能力提供新视角和新路径。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基础

1.1.1 负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指企业基于特定期望水平评估其实际绩效,并在此评估结果生成信息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战略规划和行动[9]。其中,历史期望和社会期望是绩效反馈研究中常见的期望水平[10-11]。社会期望是指同期同类市场上其它可比企业的平均绩效水平,历史期望则聚焦于企业自身过去数年间的历史平均绩效。中国新创企业绩效研究与实践倾向于选取具有成熟理论支撑的变量指标,组织行为理论的提出激发了众多学者对绩效反馈研究的兴趣[5],历史期望正是从组织行为理论中溢出的。而且,相对于明确且易获取的企业自身历史期望值,社会期望强调外部可比企业的绩效,而可比标准存在异质性,不具有统一性[12],多样的选取标准导致社会期望值模糊[8],并可能造成研究结论不具有一致性和普适性[13]。基于此,本文基于历史期望研究新创企业绩效反馈。

此外,组织行为理论认为,未达到期望绩效水平会驱动企业积极搜寻解决方案,但当实际绩效达到甚至超越期望时,企业会坚守当前战略,主动搜寻意愿大大降低[5]。换言之,只有当实际绩效低于期望水平时,才会触发企业的行动机制。因此,本文将聚焦于新创企业的负绩效反馈,而负绩效反馈是企业将当前实际绩效与自身历史绩效进行比较,且差值小于零的一种结果。

1.1.2 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

March[7]提出探索式和利用式的概念,并将其用于描述成熟企业在探索新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活动与开发现有知识和能力的活动之间取得平衡的现象。Gupta等[14]指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不同。探索式学习是指探索新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活动,意味着打破现有主导设计,背离现有日常活动;相反,利用式学习并未改变活动的本质,仅侧重于开发企业现有知识和能力,是一种增加企业现有知识基础和能力集合的活动,涉及的是常规化过程[15-16]。换言之,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活动,前者侧重于搜寻与创新,后者则聚焦于更新与重组。

1.1.3 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整合、建构和重组内、外部优势,以契合适应快速变革环境的一种组织能力[17],包括感知响应、整合利用和重构转变3个维度[18-19]。感知响应、整合利用与重构转变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层层递进。其中,感知响应反映企业在获取竞争者或消费者的实时信息,以及快速识别市场中机会和威胁等方面的能力;整合利用聚焦于企业在各部门内及各部门间整合、协调和配置资源,确保资源与工作任务(如机会利用)匹配得当;重构转变是指企业重组内部运营流程,并创新性部署现有能力,以进一步契合动态性环境的一种微观能力[18]。总之,相对于运营等其它组织能力,动态能力不仅具有系统性,还具有复杂性[20]。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动态能力源于对成熟企业的研究,而随着创业的兴起,动态能力研究逐渐被引入新创企业中。由于“新且小”的天生劣势,新创企业存在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相比于成熟企业,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具有一定独特性。一方面,在探索中成长。新创企业不仅存在资源难题,还缺乏发展经验和组织惯例,既无法从过往经验与实践中学习,也难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部署动态能力发展活动。换言之,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更多的是在探索新领域、新市场和新机会中实现有机式成长。另一方面,成长速度极快。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新创企业亟待通过整合和重组资源,以响应商业机会、应对竞争威胁,进而契合环境变化,破解成长难题。在此过程中,新创企业感知响应、整合利用及重构转变能力迅速提升,也即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快速增长。

1.2 研究假设

1.2.1 负绩效反馈与动态能力

组织行为理论指出,未达到期望绩效水平会驱使企业启动搜寻活动,提高企业实施风险性战略行为的可能性[5]。根据这一理论,本文认为,实际绩效低于历史期望水平的负绩效反馈在促进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建构与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随着负绩效反馈程度提升,新创企业管理者会逐渐意识到组织现行战略在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特质的经济环境中已无法有效发挥作用[21],组织需要面向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由于顾客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终端消费者,并用货币行使投票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新创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处于负绩效反馈下的新创企业会在市场中积极搜寻有关顾客需求变化或竞争者优劣势演变的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判断市场变化趋势,感知并识别市场中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对于潜在的市场机会,面临绩效压力且急于改善企业业绩不佳现状的管理者会积极协调企业内部资源、调整生产运营流程进行响应。同时,Vidal & Mitchell[12]也指出,负绩效反馈会促使新创企业管理者投身于资源重组和流程重构活动中。具体来说,负绩效反馈导致企业可用资源减少,而开发和利用市场中的潜在机会需要资源支持。通过整合重组现有资源,企业能够形成新的资源组合,确保资源在不同活动或部门之间配置得当,从而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机会成功开发的机率。通过重构生产和运营流程,企业能够创新性部署、整合现有资源和能力,提高机会开发活动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随着实际绩效与期望水平差距增大,新创企业会逐步塑造和提升其感知响应市场机会、整合利用组织可用资源以及重构转变生产与运营流程的能力,即推动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负绩效反馈与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正相关。

1.2.2 负绩效反馈与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

作为组织的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能够探索与创造新知识,并将这一知识转移利用到需要的活动中,是组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探索式和利用式反应。根据组织行为理论,处于负绩效反馈中的企业有动力学习,通过获取和吸收新知识,以提高企业绩效[22]。同时,Kim等[8]指出,历史绩效反馈是有效的学习推进机制。因为实际绩效与历史期望水平的比较结果会向管理者发出强烈的绩效威胁信号[10],促使管理者将新创企业不断发展的现实纳入评估之中,并更新当前战略有效性的假设。因此,本文认为,实际绩效与历史期望水平的差距越大,新创企业实施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动机越强,即负绩效反馈正向影响新创企业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

首先,负绩效反馈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利用式学习。作为绩效问题的责任承担者和决策者,实际绩效低于历史期望水平的程度越高,新创企业管理者面临的绩效压力越大,管理者企图寻找能够立即产生效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以期在短时间内降低绩效的负面效应,解决绩效问题。根据Hu等[23]关于绩效反馈与注意力分配的研究,急于解决绩效问题的管理者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因为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生产技术、运营流程等工作内容更熟悉,将经验、精力、注意力等资源嵌入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更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积极反馈效应。因此,当实际绩效低于历史期望的程度越高时,新创企业管理者越会在组织内部开展问题搜寻活动,并积极更新、重组现有知识、技能和经验,以改进产品技艺,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换言之,负绩效反馈激发新创企业实施利用式学习,基于利用式学习这一活动,管理者能够较好地处理企业当前面临的绩效困境。

其次,负绩效反馈正向影响新创企业探索式学习。实际绩效与历史期望水平的负向差距越大,新创企业可用资源就越少,组织能力也就越弱[8],新创企业越有可能开展探索式学习活动,改善当前组织困境。一方面,负绩效反馈机制反映了新创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难以推动组织超越历史期望水平,为此,其必须获取新的产品知识,搜集现有市场与技术之外的新信息和观点,因为着眼于现有产品知识难以使绩效跨越式提升,虽然聚焦于现有产品能降低成本,但成本的降低是有限的,搜寻和试验有助于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和观点,从而促进新创企业绩效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组织行为理论认为,未达到期望水平会促使企业实施风险性搜寻行动[6,24]。探索式学习涉及高风险的知识搜寻、试验和创新活动,不仅有助于新创企业进入新的技术领域或市场,还有利于打破组织常规认知模式,从全新的知识视角提出改善业绩不佳现状的方案。因此,在负绩效反馈下,新创企业通过探索式学习改变绩劣局面的动机增强。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负绩效反馈与新创企业探索式学习正相关。

H3:负绩效反馈与新创企业利用式学习正相关。

1.2.3 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的中介作用

根据动态能力相关研究,知识创新与整合是建构动态能力的重要基础。探索式学习活动与搜寻、试验和创新紧密相关,其倾向于收集能够引导新创企业进入新市场、新技术领域学习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探索式学习不仅有助于新创企业搜寻及了解现有产品市场和技术之外的新信息、新观点,保持对机会和威胁的警觉性,还有利于新创企业创新性整合、利用以及部署资源和能力,调整生产和运营流程[16]。利用式学习则聚焦于现有产品和市场,对其中潜在的机会和威胁保持高度敏感性,并通过重组与现有产品和技术相关的资源改良产品,以及通过收集与现有产品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观点,更新重构生产运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无论实施探索式学习还是利用式学习活动,新创企业均能有效感知响应现有或潜在市场的机会和威胁,积极整合利用内外部知识、技能等资源,重构转变生产和运营流程,促使新创企业主动契合环境,即促进动态能力提升。综上,本文认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对塑造与提升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积极作用[25]。

根据前文所述,负绩效反馈能够刺激新创企业管理者提高对市场机会和威胁的敏锐性与警觉性。但根据动态能力模型框架[19],感知响应内、外部环境机会仅仅是构造动态能力的第一步,距离形成包含感知响应、整合利用、重构转变3维度的动态能力还很远,企业在动荡的环境面前依然无能为力。如很多面临负绩效反馈问题的新创企业管理者积极搜寻消费者需求变化、竞争者优劣势转变及市场环境信息,但仍未锻造出强有力的动态能力,也未能成功应对环境变化。Bingham等[1]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机制,而学习机制是建构动态能力的重要基础。通过有效的学习机制,实际绩效低于历史期望水平的新创企业能够积极整合创新知识、技能等资源,形成动态能力。在以上逻辑的基础上,结合负绩效反馈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积极效应,以及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与动态能力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认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可能是新创企业负绩效反馈作用于动态能力的两条中介路径。

根据组织行为理论,在负绩效反馈下,新创企业管理者会积极搜寻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和行动,以突破企业绩效困境[5],而这一搜寻过程会引导企业启动探索式或利用式学习机制[26]。而探索式学习有助于新创企业搜集新知识、新观点,开拓思维视野,促使企业进入新市场或新产品领域;利用式学习能够通过收集与现有产品和市场相关的知识、经验等,促使新创企业改进产品技艺,提高生产效率和效能。对于面临负绩效反馈问题的新创企业而言,无论选择探索式学习还是利用式学习,均可以从中获取知识、技能等资源,为塑造和提升动态能力奠定基础。换言之,在探索式学习或利用式学习的桥梁作用下,负绩效反馈能够间接促进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因此,本文认为,在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中介作用机制下,负绩效反馈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塑造与提升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探索式学习在负绩效反馈与动态能力间发挥中介作用。

H5:利用式学习在负绩效反馈与动态能力间发挥中介作用。

2 研究数据

2.1 数据来源

根据国内诸多学者有关成熟企业与新创企业的划分标准,本文选取成立时间在8年以下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新创企业的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和动态能力3个研究变量难以用客观数据量化,因此本文选择调研问卷方式收集以上变量相关数据。同时,尽管绩效数据也能通过调研方式获取,但本文选择使用企业的客观数据,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和动态能力的效果显现需要一定时间,本研究选取两年作为时间窗口,即历史期望为t-1年的绩效数据,实际绩效数据为t年发生的,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和动态能力的调研时间为t+1年;若采用调研方式获取绩效数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经费,且由于时间跨越两个年度,一些企业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不再配合,导致先前大量投入付诸东流。综上,本文数据来源有两种:①主观调研数据,通过向企业高管发放问卷,获取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和动态能力数据;②客观绩效数据,利用CVSource(专业创投数据库)和熟人等关系查阅新创企业财务报表,获取企业实际绩效和历史绩效相关数据。

本研究调研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此期间,向CVSource中能够获取联系方式的企业高管发送包含调研问卷的邮件,同时,利用熟人、MBA学生等周边关系向外辐射,通过定向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其高管发放问卷。在一年时间内,共收回2 274份问卷,有效问卷1 013份,有效率为44.55%。其中,负绩效反馈样本量为429份。鉴于本文关注重点是负绩效反馈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因此,本文后续分析仅使用429份负绩效反馈样本。

2.2 变量测量

2.2.1 因变量

借鉴卢启程等[19]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采用“企业能够及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顾客需求变化信息”、“企业能够及时获取竞争者优劣势演变的实时信息”、“企业能够快速发现、识别新商业市场机遇或可能的威胁”、“企业能够根据获取的信息准确判断情况变化趋势”4个题项测度感知响应;采用“企业能够成功整合现有资源,从而产生新资源组合”、“企业能够有效协调内部各部门及其成员之间的合作”、“企业能够确保资源(信息、时间、报告等)在不同部门(团队、员工)之间配置适当”、“企业能够确保成员间平等地共享资源”、“企业能够确保成员的知识、技能与被分配任务相匹配”5个题项测度整合利用;采用“企业能根据环境变化需要调整内部运营流程”、“企业能够创新地部署、整合现有资源和能力”、“企业与外部企业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网络”3个题项测度重构转变。

2.2.2 自变量

负绩效反馈界定为新创企业实际绩效低于历史期望水平的差距[13],测量公式为∣ROAt-1-ROAt-2∣,这一绝对值越大,表示实际绩效与历史期望的差距越大。其中,ROAt-1表示新创企业t-1年的资产回报率,为绩效的基期实际数据;ROAt-2代表企业t-2年的资产回报率,为绩效的期望水平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选择资产回报率ROA(净利润/总资产)这一指标量化绩效主要是因为,该指标是学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衡量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数据具有代表性,且易获得。

2.2.3 中介变量

借鉴Atuahene Gima&Murray[27]的研究,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进行测量。采用“在信息搜寻过程中,我们聚焦于涉及试验、高市场风险的产品战略知识”、“我们倾向于收集潜在战略市场需求信息,以确保产品试验成功”、“我们的目标是获取知识并开发一个能引导我们进入新市场和技术领域学习的项目”、“我们搜集现有市场和技术经验之外的新信息和观点”、“我们的目标是搜集新信息,并且这种新信息能够促使我们学习新产品开发中的新知识”5个题项测度探索式学习;采用“我们的目标是搜寻信息,以改进产品问题解决中的常见方法和想法”、“我们的目标是搜寻能够确保企业生产效率的想法和信息”、“我们搜寻常见且经过验证的方法和方案,以解决产品开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用信息获取方法帮助我们了解和更新企业现有产品和市场经验”、“我们强调使用与现有产品经验相关的知识”5个题项测度利用式学习。

2.2.4 控制变量

根据已有研究,本文选取新创企业年龄、规模和所属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年龄用成立年限表示,企业规模用员工人数表示,行业划分为高科技行业和非高科技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赋值为1,否则为0。

3 实证研究

3.1 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误、Alpha系数和相关系数。变量间的零阶相关系数与研究预期基本一致,即绩效反馈(r=0.374,p<0.01)、探索式学习(r=0.447,p<0.01)、利用式学习(r=0.435,p<0.01)均与动态能力显著相关。各变量的Alpha系数均大于0.7,表明样本具有较高的信度。此外,尽管本研究数据从两个渠道获取,但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以及动态能力3个变量是从同一人处获得的,这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偏差问题,进而影响研究结果。因此,进一步采取哈曼单因子方法,通过哈曼单因子模型检验问卷中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在未旋转情况下,首因子解释率为25.14%,远低于临界值,即共同方法偏差不会对研究数据和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N=429)

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评估研究变量的建构效度,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因子与二因子模型,三因子模型数据拟合效果更优(χ2/df=2.417,RMSEA=0.075,CFI=0.872,GFI=0.894)。同时,模型适配度大于0.5表示愈接近1愈好,0.8以上为可接受,0.9以上为理想值;适配度小于0.5表示愈接近0愈好,0.08以下为可接受,0.05以下为理想值,RMSEA介于0.05与0.08之间、CFI、GFI均大于0.8,虽然未达到理想值,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N=429)

3.3 假设检验

由于本文的假设模型是绩效反馈经由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两条并行双重中介路径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利用James等(2006)提出的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方法(multi-lev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SEM)检验假设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主要是因为该方法可以同时估算多重间接路径,并提供模型拟合指数。图1给出了基于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假设分析路径系数。

图1显示,负绩效反馈分别与探索式学习(β=0.426,p<0.01)、利用式学习(β=0.434,p<0.01)显著正相关,H2、H3通过验证;探索式学习(β=0.307,p<0.01)和利用式学习(β=0.289,p<0.01)均与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显著正相关,与研究预期一致;负绩效反馈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动态能力(β=0.130,p<0.01),H1通过验证。同时,结合负绩效反馈与新创企业动态能力间的显著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分别在绩效反馈与动态能力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H4、H5获得初步支持。

图1 假设关系的路径系数(N=429)

表3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N=429)

为进一步以及更直接地检验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使用Bootstrap方法[28],重复抽样10 000次。结果显示,经由探索式学习,负绩效反馈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131,在95%偏差校正下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085,0.186],且不包含0。从而H4得到支持。重复以上步骤,结果显示,负绩效反馈经由利用式学习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126,在95%偏差校正下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084,0.176],且不包含0。从而H5得到支持。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组织行为理论和双元学习视角,利用429份主客观匹配的新创企业数据,考察了经由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两条中介路径下负绩效反馈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负绩效反馈可以积极推动新创企业建构和提升动态能力,负绩效反馈正向影响新创企业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是负绩效反馈作用于动态能力的两条有效中介路径。

4.2 理论贡献

(1)虽然已有研究表明,绩效反馈与风险性战略行为密切相关,但大多聚焦于成熟企业,从新创企业视角挖掘绩效反馈与风险性行为的研究较少。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存在质的区别,具体来说,“新且小”的先天不足不仅导致新创企业面临资源窘境,还使得新创企业难以跨越合法性门槛从外部汲取资源。因此,本文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绩效反馈与动态能力建构、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绩效反馈研究提供了新的洞见,有助于拓宽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边界。

(2)现有研究聚焦于动态能力对绩效的影响,却忽略了绩效对动态能力的反向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组织行为理论,构建并检验了绩效反馈与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模型。负绩效反馈与新创企业动态能力间的正相关关系体现了负绩效反馈的积极一面,为研究绩效反馈的有效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从新的视角展现了动态能力的建构与提升路径,从而有助于深化动态能力理论研究。

(3)本文从探索式和利用式的双元学习视角出发,挖掘绩效反馈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深层次影响机制,促进了组织行为理论与双元学习视角的交叉融合。具体来说,绩效反馈经由掌握新知识、新观点(探索式学习)和熟知现有产品相关知识(利用式学习)两条路径均会推动企业追求风险性战略行动(构建和提升动态能力)。本文基于以上结论,揭示了负绩效反馈对动态能力构建的双重中介机制,打开了这一关系间的“黑箱”。这一结论实现了组织行为理论与双元学习视角的互惠互交,为绩效反馈推动实现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建构、提升提供了两种理论上的合理解释。

4.3 实践意义

本文为新创企业建构与提升动态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建议。一方面,研究表明,负绩效反馈在推动新创企业建构动态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虽然负绩效反馈表征新创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降,但也是刺激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之一。因此,在管理实践中,面临负绩效反馈,管理者应积极处理和利用这一不良情境,保持警觉性,树立信心,调整目标,助力企业打破当前困境。另一方面,在负绩效反馈下,管理者不仅需要聚焦于组织现有产品和能力,通过获取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改进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提升动态能力,突破绩效困境,还需要从企业“走出去”,通过汲取新思想、新观点,积极开发市场中潜在新机会,实现跨越式成长。换言之,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同等重要。

4.4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数据局限性。本文使用的数据类型为横截面数据,只能解释企业短期内的阶段性变化,无法解释企业长期性及动态性变化。未来研究可以采用案例等质性研究方法,以深入挖掘绩效反馈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动态联系。另一方面,关于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本文将动态能力三维度进行加权作为单一衡量指标进行研究,但很明显,感知响应、整合利用和重构转变3个维度具有不同作用,新创企业负绩效反馈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未来可以从不同维度入手,深入剖析绩效反馈对某一维度的作用,也许会得到新的发现。

猜你喜欢

新创动态建构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动态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新创企业的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