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兵艺谈(七)真形妙造 意象巧绘
——黄筌《写生珍禽图》品鉴

2021-04-27撰文杨兵

艺术品鉴 2021年1期
关键词:珍禽徐熙画风

撰文=杨兵

公元 940 年前后,后蜀画师黄筌信手勾画了一些动物图形,交予儿子黄居宝,作临习之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鸟兽大小各异,互相没有关联,且排列无序,显然,这不是公开示人的完整作品,而只是一幅居家习作。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绢本设色 41.5×70.8cm 故宫博物院藏

乌龟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流传至今的唐宋名品大都被认为是后人所仿。而《写生珍禽图》是被公认为五代画家黄筌的传世真迹。该卷长 70.8 厘米、高 41.5 厘米,绢本着色。上绘飞禽10 只9 种,龟2 只,天牛、蝉、蜂、蟋蟀、蚂蚱等草虫 12 只,共计24 只。形象准确生动,笔法工细,色调柔丽协调。在没有摄像摄影的年代,写生达到如此精微的地步,体现了古代花鸟画的高超技艺。至此,我国花鸟画完成了从早期粗拙向精美的转变。

黄筌(903-965 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自幼以工画得名。经历前、后蜀和宋三个朝代。十七岁就任前蜀画院待诏,二十三岁就做了画院主持,后官至“累京副使”。他的儿子居、居宝及兄弟黄惟亮同在画院做“翰林待诏”。黄家画风风靡一时,影响了当时画院的画风。由于黄筌技艺超群,常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黄筌多画宫中珍禽异卉,徐熙多写野外汀花水鸟,故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黄筌的绘画技艺涉猎极为广泛,在《宣和画谱》中记有黄筌博采众家之长。花竹师法滕昌,鸟雀师法刁光胤(印),山水师法李升,画鹤师法薛稷,画龙师法孙遇。还记有“凡山水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岛,钓艇古槎(查),莫不精绝。”在此著作中记有黄筌所画各类作品多达349 件之多。《写生珍禽图》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作品。黄筌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都是得益于他长期生活于宫廷,每天看尽许多珍禽异兽,花鸟鱼虫,历代名迹,耳濡目染所成就的。

左图:款署『付子居宝习』

右图:黄筌《写生珍禽图》 题首

黄筌绘画技艺之绝妙,从《益州名画录》中所记的一则故事可以知晓。广政七年(944)后蜀与占据淮南的南唐相互遣使通好,南唐派使者为后蜀送去许多礼物,礼物中有活鹤数只,蜀主孟昶命黄筌将鹤画在偏殿的墙壁上。黄筌凭借写生的功力,将鹤的六种姿态和神情描绘的神形兼备,比活鹤还要灵动,竟然骗得活鹤站在了画的旁边。蜀主惊叹其妙,随即将殿改名为“六鹤殿”。只可惜我们早已无法目睹“六鹤殿”的神奇了。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从黄筌传世的《写生珍禽图》一睹其绘画绝技的真容。

小蜜蜂

爬动的蟋蟀、欲跳跃的蚂蚱、探路的牵牛、飞行的蜂、扇动薄翼而鸣叫的蝉,还有或飞或立的虫儿或觅食的鸟儿,全都在画面上活动着。笔法极细腻却不匠气,比例结构的精确令人惊叹。

—— 冯骥才

TIPS

“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五代时期,有两个很有意思的花鸟画流派,根据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里提到“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此两种。

徐熙是南唐时出身江南的名画家,一生没有做官,被称为“江南布衣”。他擅长画花竹、禽鱼、草虫等,就是一些自然小景物,充满闲野意趣,风格清新淡雅又洒脱豪迈,因而被人以“徐熙野逸”称之。

而“黄家富贵”就是指黄筌的画风了,黄筌是宫廷画师,虽和徐熙一样画花鸟,但他选取的自然多是些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画风也透露出一股富丽堂皇之气。

《写生珍禽图》左下方有一行小字款署“付子居宝习”,是黄筌画给儿子黄居宝作习画范本用的,黄居宝去世时还在后蜀时期,所以这幅《写生珍禽图》是五代时期的花鸟画作。

蚂蚱

蝗虫

大山雀

灰椋鸟

麻雀

白头翁

天牛

小甲虫

蟋蟀

《写生珍禽图》中所画的24 只飞禽、虫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画面左下角题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可知,此画是作为黄筌的儿子黄居宝学习临摹的画稿。虽然只是为了临摹作稿之需,信手拈来。但是动物大小不一,形象逼真,特征鲜明,细节精微。以至于画面中的动物均可以与自然界的具体形象一一对应,确定相应的品类名称。如其中的九种飞禽即为:白、灰掠鸟、大山雀、北红尾鸲、丝光椋鸟、麻雀、蓝喉太阳鸟、白腰文鸟、白头鹎等。这些动物均以细劲匀亭的线条勾画轮廓,然后以或浓丽、或轻薄的颜色赋彩。鸟雀姿态各异,或静立,或飞翔,或对语,或啄食,生动活泼;昆虫各有大小,小如豆粒,大如童指,或爬行,或展翅;此画最难处是对飞禽羽毛和昆虫翅膀的质感表现。黄筌刻划飞禽的羽毛采用了“丝毛法”,用笔如拔丝,笔笔精到,毫无懈怠。羽毛的蓬松感、轻柔感惟妙惟肖。昆虫翅膀的透明状及扇动的虚无状,则采用断续的线条,笔断意连;浅淡的赋色,若隐若现。大有呼之欲出之感。画面右下方的两只乌龟一大一小,均采用俯瞰的视角描绘,前后透视关系准确。两只乌龟四爪伸张,做缓慢爬行状;龟壳的坚硬感,四爪的柔软感,黄筌刻划的惟妙惟肖,显示出画家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刻画能力,令人赞叹不已。黄筌之所以能够将这24 只动物表现的鲜活如生,得益于画家长期对自然的细微观察与专注写生,再经过内心的领悟,真正做到了得心应手。正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价到:“……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于手也。”

作者如此苦心教授,只可惜曾经接受此画的儿子黄居宝未满 40 岁便匆匆离世,没有在画史上留下太多记载。

公元 965 年,宋灭后蜀,黄筌被归入大宋画院,又被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赏赐丰厚,由于其年事已高,他请辞回到成都故里,不久离世。随行的小儿子黄居为宋太宗所器重,他将承袭自父亲黄筌的精致画风带入到宫廷画院,影响了北宋花鸟画风近一个世纪之久。

乌龟

黄筌自任画院待诏后,就再没有离开过宫廷。《写生珍禽图》画成后就收入宫廷。宋太宗乾德三年(965),黄筌随蜀主归宋,此图藏于内府。画幅钤有“睿思东阁”“瑶晖堂印”等印;后归权相贾似道,有其“秋壑”“悦生”“长”三印。

明清时期经吴廷、姜绍书、钱宁、梁清标、汪元臣等收藏名家鉴藏。乾隆朝入内府并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溥仪逊位后携图出走,解放后入藏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后转入故宫博物院收藏。黄筌入北宋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但对北宋花鸟画崇尚“写真”的审美意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翰林图画院评判花鸟画作品优劣,即以黄筌的“勾勒填彩,旨趣浓艳”作为标准,形成“院体”画风。至此标志着中国花鸟画已经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珍禽徐熙画风
我的梦想
栩栩如生——《写生珍禽图》
大小S 对照记
富贵野逸
诗人玩微信,画风很奇特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徐黄异体”两种画派产生的原因
农民工创业:珍禽养殖是一条路
提高珍禽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