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其防控策略
2021-04-27王胜权熊冰洋
王胜权,熊冰洋
(1.贵州省安顺市农村能源工作站,贵州 安顺 561000; 2.贵州省安顺市植保植检站,贵州 安顺 56100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属鳞翅目夜蛾科,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世界粮农组织(FAO)作为重大农业迁飞性害虫发出全球预警。我国于2019年1月11日在云南省普洱市首次发现该虫入侵为害玉米,之后逐步由南向北扩散,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发现其为害;贵州于2019年5月10日在铜仁市碧江区首次发现其幼虫为害玉米[1-4]。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繁殖和迁飞能力强及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其主要为害玉米和蔬菜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对我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已构成严重威胁[5-11]。草地贪夜蛾为害苗期玉米一般可致减产20%~30%,重者毁种绝收[3]。鉴于此,介绍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现状与有效防控措施,以期为减少其为害损失、保障作物安全提供参考。
1 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危害现状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可以为害玉米、水稻、高粱、烟草、番茄及辣椒等80多种作物,尤其嗜好禾本科植物,根据其为害植物类型可分为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和棉花的玉米品系,及主要为害水稻及牧草的水稻品系[8-11]。草地贪夜蛾迁飞能力强,暴食为害重,且适生温度和区域广。据全国农技中心官网消息,此害虫进入我国后正逐步由南向北扩散,将成为我国“北迁南回”常发性重大害虫,因此需要做好长期应对打持久战的准备[9-11]。据农业农村部公开信息,2019年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发生为害,受灾作物主要为玉米、甘蔗和高粱等,部分地区玉米减产20%~70%。据全国农技中心官网信息,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我国25个省(市、区)发生为害,见虫面积100余万hm2,实际为害面积16.4万hm2,为害主要集中在西南等地,产量损失在5%以内。据安顺市农业农村局植保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8月,安顺市共有229个村发生该虫为害,累计发生面积0.245万hm2,累计防治面积0.285万hm2,为害虫龄1~6龄。此外,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繁殖率高且防控难度大。草地贪夜蛾属完全变态昆虫,完成1个世代的时间与其所处环境温度及寄主植物密切相关,其在11~30℃均适宜发生,且由于没有滞育现象,因此,繁殖力极强,28℃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只需30 d左右,而在低温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则需要60~90 d。
2 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控策略
2.1 防控原则与目标
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必须做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一是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突出“综合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的防控策略,加强草地贪夜蛾的虫情监测预警,及时指导展开防治。如:采取灯诱或性诱等绿色防控措施控制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单用或混用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等进行应急防控,压低田间虫口基数[9-10]。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原则,落实防控责任,动员乡镇、村支两委干部和广大群众,全面开展草地贪夜蛾虫情普查和监测,力争“治早、治小”。三是要严密监测,科学防控,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学习掌握草地贪夜蛾识别技术,积极组织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普查工作,一经发现可疑症状和害虫,及时上报相关植保植检站,对于发生区域,及时组织防控。防控该虫可采取集中连片区实施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分散零星区采取带药侦察、点杀点治的措施,务必确保发生区的防控率超过90%,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不低于30%,综合防治效果超过85%,以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
2.2 综合防控方法
2.2.1 加强田间调查及监测 主要调查卵、幼虫及蛹的发生数量和状态,根据当地温度估算各虫态发育进度,做出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测。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色、头宽和体长随虫龄变化而变化,1~6龄幼虫平均头宽0.35~2.60 mm,平均体长1.70~34.20 mm(表1)。幼虫龄期不同其形态与为害症状不同,可据此判断幼虫龄期,进而明确重点调查部位。如为害玉米,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于叶片背面进行取食为害,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吐丝并借助风力转移扩散至周边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较之低龄幼虫更重,其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甚至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严重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为害[9-10]。
表1 草地贪夜蛾1~6龄幼虫的平均头宽和体长 mm
2.2.2 做好宣传培训 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完善提升和推广应用。针对基层干部群众识别难、防治难及认识不足等问题,要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等活动,同时,通过网络媒体、报纸、手机、电视等推送,及发放宣传挂图、手册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人们对该虫为害的认识,增加人们的防范意识,并普及防范措施。要加强舆论引导,防止“恐虫心理”,减少负面影响。同时,争取上级部门防控资金支持,备足备齐防控应急物资,确保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2.2.3 农业防治 主要是采用诱捕器、灯诱或性诱剂等作为常用的绿色防控措施,其在该虫的监测与防治过程中起着积极的防治作用,可在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初期使用。诱捕器诱杀,可在集中连片地安装使用太阳能自控多方式高效害虫诱捕器诱杀成虫,安装密度1套/hm2。杀虫灯诱杀,在集中连片地使用太阳能杀虫灯,安装密度2~3.3 hm2安装1台。性诱剂诱杀,采用配套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芯的夜蛾诱捕器,以1套/667 m2的密度连片大面积使用;诱捕时间从成虫始见开始;诱捕器进虫口需离地面1.2~1.5 m[1-2,12-16]。
2.2.4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在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盛期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施用可根据田间虫情和天气状况进行选择,常用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多杀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短稳杆菌及乙基多杀菌素等[12-16]。
2.2.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即药剂防治,是目前多种作物上应急控制的最有效方法。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可选用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防治。国内学者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毒杀效果存在差异,草地贪夜蛾对常用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化学药剂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强的抗药性[11-15]。因此,防治该虫应根据田间虫情和天气状况,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甲维·苏云金悬浮剂、氯氟氰菊酯、甲维盐·高氯氟、氟铃脲·茚虫威及溴氰虫酰胺等施用,并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性。在化学防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用药,科学确定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及用法,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禁止使用长残留农药,注意防止农残超标。
3 结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防治理念,加强虫情监测预警,认真落实“综合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的防控策略,及时指导展开防治,力争“治早、治小”。防治应采取分阶段、分区轮换科学用药的策略,延缓抗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