渫水河畔的那些故事
2021-04-27
位列“九澧”之一的渫水,是澧水的第二大支流,水量丰沛,支流众多,孕育了许多不同的风景和故事。
黄虎港河是渫水的一级支流,其汇入渫水之处,素以地势险峻著称,尤其到了雨季,暴涨的河水奔腾在悬崖峭壁之间,“仰看头上青天小,俯视脚下白浪翻”,着实让人不寒而栗。黄虎港河的东南岸是大面山,至今仍保留着光绪二年(1876年)修建的一块石碑,碑文记载道:“黄虎港南北要冲地也,峭壁千仞,羊肠一线,结曲崎岖,摧车折轮……”不难想象,这里的复杂地形曾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不便与困扰,也因此,当地一直流传着“到了黄虎港,爹娘都不想”的民谣。
直到1959年,一座大桥横跨黄虎港河两岸,让昔日天路变成了今日坦途。相比武汉长江大桥等恢宏之作,这座石拱桥可以说一点都不起眼,但它却是载入中国近现代桥梁建设史的一座大桥。它的主孔跨径为60米,桥高52米,桥面宽8米,全长103米,是我国当时跨径最大、桥孔最高的石拱桥。耀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群人的辛勤付出,1200多名石门县民工和840名公路专业人员都加入了这场无声的战斗。黄虎港大桥承载着石门人顽强拼搏的意志和作风。
商溪河也是渫水的一级支流,以其源头向阳洞河最为特别。向阳洞河是一条地上河,建有石门县第一座引水式水电站,年发电量可达140万千瓦时。向阳洞河河水平缓,水量充足,两岸农田可自流灌溉,稻谷产量很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社会,河流往往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得益于商溪河的滋养,这一流域在宋朝末年就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加上商溪河临近桑植、慈利边境和渫水航道,水运便利,商贾云集,于是便有了“有钱难买商溪水”的美誉。据说,商溪河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古代的商溪河是商业重地,近代的商溪河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都曾建立过苏维埃政府。这里还走出了著名的“商溪三杰”:毛泽东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毛泽东的亲家、八路军115师后方留守处政治部主任陈振亚,著名抗日将领、民革中央副主席郑洞国。他们从商溪出发,一步步走向伟大的革命舞台。
仙阳河是渫水最大的一条支流,有南岔河、北岔河、夹山溪三个源头。仙阳河岸地势平坦,水草丰美,盛产水稻、油桐籽、油茶籽,煤炭、石灰石、陶土等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金仙阳”之称。仙阳河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有刘家峪革命纪念地、杜家岗革命纪念地等红色基地。1935年秋,贺龙、萧克曾率领红二、六军团在仙阳河一带驻营休整两个多月。今天,我们还能在一些老屋的墙壁上看到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
峡峪河是渫水较为有名的一条支流,以壮丽的飞瀑溶洞闻名遐迩。峡峪河素有“36洞72泉”之说,风景可谓千奇百怪,各有不同。若非要从中选出代表来,我们就不得不提天子洞、奸臣洞和娘娘洞了。相传很久以前,当地有个姓廖的农民,因为不堪忍受乡绅压迫,便集众举事,自称天子。后来,因为叛徒告密,廖天子起义失败了,只好退入山洞继续抵抗。而那个叛徒也被钉枷上镣,打入天牢(山洞)。廖天子被敌人杀害后,他的妻子便移居另一山洞,隐居修行。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天子洞、奸臣洞和娘娘洞。峡峪河可以说是溶洞的迷宫,一山一石都带着神奇的传说,一泉一水都藏着自然的魅力。
当然,在黄虎港河、商溪河、仙阳河、峡峪河之外,渫水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支流,每一条河都有不同的风光,每一条河都可以写一箩筐的故事,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渫水河畔的那些人,因为有人才有故事,才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