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团长祁发宝:我们是祖国的界碑
2021-04-27
2021年2月19日,我军边防部队8个月前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的英雄事迹终于被公开报道。
在现场视频中我们看到,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然而对方无视我方诚意,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祁发宝张开双臂挡在外军面前,大声呵斥:“你们破坏共识,要承担一切后果!”
这个背影让万千中国人泪湿了眼眶。戍边20多年,这位英雄团长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一次,他也是身先士卒,身负重伤,最终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面对生死,面对肩上的责任,他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无怨无悔!”
到高原去,到斗争一线去
1979年,祁发宝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一个贫寒的家庭。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懂事的祁发宝从小就会帮助家里干农活,村里邻居有什么力气活需要帮忙,他也总是第一个去“搭手”。或许,从那时候起,肯吃苦、肯奉献的军人精神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浸入了他的血液。
当兵是祁发宝从小的心愿,童年时起他就总是怀揣玩具枪,甚至连睡觉都舍不得放下。他喜欢穿哥哥脱下来的旧军装,房间里也贴着军事画报。一张老照片上,15岁的祁发宝拿着一把玩具枪,在学校门口义务“站岗”,像极了一名哨兵。
1997年,18岁的祁发宝如愿以偿,在高中毕业后光荣入伍。带着满腔热情和韧劲儿,他在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刻苦学习,严格训练,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南疆军区军事科目考试。作为一名优秀的新兵,祁发宝拥有很多选择,他本可以选择相对安逸的工作,但当首长问他想到哪个部队服役时,他却表示要到高原去,到斗争一线去!“苦一点累一点我不怕,我希望能去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
就这样,祁发宝来到了西藏阿里。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最遥远最荒凉的区域,被称为“屋脊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平原地区的数倍,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条件十分艰苦,因此也被称为“生命的禁区”。祁发宝驻守的前哨营房地处海拔5500米的高地,极度的高寒和缺氧对战士们而言是巨大的磨炼和考验。
在前哨睡觉,所有人都要戴着棉帽头套,穿着毛衣毛裤、棉衣棉裤,盖两床被子,身上还要压上大衣。可他们还是经常冷得整夜睡不着觉。冬天,阿里封山,时间长的时候可达20多天,没有物资补寄,他们就挖野菜,吃冻肉,10多年就这样过来了。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艰巨的执勤任务也在考验着战士们。
阿里地区夏季洪流频发,冬季大雪封山。蜿蜒崎岖的执勤道路,步步都很惊险。2005年7月,祁发宝带队骑马巡逻,途经一段不足0.5米宽的马道时,军马突失前蹄。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波涛汹涌的象泉河,军马坠落,瞬间被河水吞噬。感觉马一沉的时候,他推了一下,借助反作用力,幸运地到了悬崖的边沿上。他当即晕了过去,醒来时发现后背被划出六七道口子,鲜血直流。
即使如此,祁发宝也从未后悔来到这里,他说:“我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他还常说:“如果没有当兵,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如果没有部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即使在部队,我也不会忘记,我是农民的儿子。或许没什么大本事,可吃苦我是不怕的。”镇守边关,这是祁发宝对自己、对人民、对祖国最坚定的许诺!
这里没有爱情,却盛产友情
2015年,祁发宝接受媒体采访,回顾边防艰苦的执勤任务时,他总结道:“18年来,我先后上千次带队组织巡逻执勤,80多次参加边境管控行动,23次带领执勤分队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夏季雪融性泥石流,12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陪伴过我的军马有5匹受伤或牺牲。”
截至2015年,祁发宝的战友中就有16人掉入冰河和雪坑遇险,2人长眠雪山。对祁发宝而言,战友们一直是他坚守边关的最大动力。为了那些逝去的战友,为了那些并肩作战的诺言,他也必须坚守边防一线!
20多年的边防岁月,祁发宝从朝气蓬勃的新兵蜕变为沉稳干练的团长,见证了阿里边防区一代戍边人的成长与轮回。祁发宝深知当战友要同甘共苦,当干部更要为国育才。
祁发宝说:“现在‘80后’‘90后’的青年官兵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经过艰苦生活和艰巨任务的考验,要想让他们在雪域高原安下心、扎下根、戍好边、守好防,就必须把战士当兄弟看,把营连当家建,带着大家一起苦一起干,这样才能越苦亲情越浓,越苦感情越真,越苦战斗力越强!”
这番话绝不是虚言,祁发宝把军营当成家,把战士视为亲人。“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这些都是他对自己团队的要求。
2014年,祁发宝带队在某前哨执勤,每天要徒步巡逻30公里以上。为了让战士们能在睡前洗个热水脚解乏,他想方设法改造取暖火炉,利用晚饭后到点名前的这段时间为他们烧洗脚水。等战士们休息之后,他又利用熄灯后的时间烧大家第二天喝的开水。连续5个多月,祁发宝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烧了6000多暖瓶开水,让每个战士都感受到了他浓烈的战友情。战士们为祁发宝取了一个与其军人形象反差极大的爱称“大宝”,足以看出他们对祁发宝的感情。
两年后的一次媒体采访中,有人问祁发宝新年有什么愿望,祁发宝心里只想着战友,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搭起大棚,让战友们吃上新鲜蔬菜。几年后,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任务部队住进了保温营房,看上了卫星电视,换上了防寒被装,打上了亲情电话,吃上了新鲜水果。
尽管与其他岗位相比,边防岗哨的条件十分恶劣,但在祁发宝的影响下,每年老兵复员时,总有战士申请留队,每年新兵下连,也总有战士争相奔赴前哨守防。祁发宝欣慰地说:“这里没有爱情,却盛产友情;这里天寒地冻,却让人暖在心里。”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2020年6月15日晚,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挑衅。祁发宝带领战士与外军进行交涉,突然遭到对方暴力攻击,这引发了双方官兵激烈肢体冲突。在此前的多次边境斗争中,祁发宝曾带领指挥员一次又一次地维护祖国领土,让外军屡遭重创,早已成为外军忌惮仇恨的对手,因此也成为对方重点攻击的目标。对方用钢管、棍棒、石块发起攻击,祁发宝头部遭到重创,血流不止。
但与其他一同战斗的战士相比,祁发宝已算是“幸运”。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祁发宝,英勇牺牲。陈红军2009年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但当征兵的消息传来,他临时变卦选择了参军,牺牲时妻子正怀孕5个多月。陈祥榕牺牲时年仅19岁,事后他的母亲来到部队,只问了一句:“榕榕当时勇不勇敢?”
战士肖思远在突围后又义无反顾地折返营救战友,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战斗。他的钱包里珍藏着一个漂亮女孩的照片,执行任务前他还在憧憬未来能为这个女孩“做一辈子的菜”。
战士王焯冉奋力救援战友脱险,自己却永远倒在了冰河之中。当初他是瞒着家人偷偷在网上报名参的军,出任务前他写下家书,“愿有来生再尽孝道”,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却不想一语成谶。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誓言,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体国人,保卫祖国的英雄从未走远!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并为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除此之外,官方媒体还罕见地公开了“加勒万河谷冲突”的现场视频,让真相告白于天下。
消息传回村里,亲人们才知道,原来祁发宝在边疆岗哨吃了那么多苦,原来边防战士要经受这么多危险,而此前他从未对亲人们抱怨过一句。
由于任务需要,祁发宝曾8个多月没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直到任务结束才向家人报平安。电话那头的妻子泣不成声地说:“你还活着呀?”
2009年7月,祁发宝的父亲突发重病,他因在千里之外带队参加比武竞赛,没能赶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祁发宝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过去村里平田整地时,他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因此威望很高。祁发宝从军后冲锋陷阵,保家卫国,与父亲的教育密不可分。自古忠孝两难全,祁发宝说:“我们驻守边防,是为了守护更多的家庭圆满喜乐,我们为国尽忠,是为了给更多老人孩子一片平安乐土。尽忠到极致,那也是一种孝道。”
2010年5月,祁发宝的儿子出生,但祁发宝因为工作需要必须提前归队。刚刚生产的妻子拖着虚弱的身子,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伺候卧病在床的老人。组织上得知祁发宝的家庭情况,有意将他调到乌鲁木齐工作,但祁发宝想到留下他青春年华的阿里边防,想到一起坚守高原的几百名官兵,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
“假如我能活到60岁,那么前20年我献给了学校,我在那里学习与成长;中间20年我献给了祖国,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未来20年,我要献给家庭,尽最大努力去补偿妻儿为我受过的委屈、流过的眼泪。”他的话语中,透露的是一个军人的家国情怀。
在阿里高原的一块崖壁上,刻着八个醒目的大字——“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这是祁发宝刚任团长不久时带领战士们刻下的铮铮誓言。他们扎根在这片圣洁的土地,奉献在雪域边关。他们用忠诚回馈祖国,用生命丈量雪山。
祁发宝说:“在我们的心中,站在没有边界线的国土上,我们就是祖国移动的界碑。”只要有他们在,祖国的边关就无人可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