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两会: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4-26

中国计算机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工业老年人数字化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极为重要。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创新、科技、金融、农村、农业、粮食、绿色等方面的关注明显增强。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今年的政府报告回顾了2020年和今年以来的工作,报告了今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政府报告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运用好“互联网+”,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推进科技适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化在社会治理和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凸显。受疫情影响,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已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拓展,数字经济红利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已经飞速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數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称,数字经济发展正在大踏步向前迈进,特别是工业经济正在向着数字经济大踏步地迈进。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夯实;二是5G垂直应用的各种场景将进一步拓展;三是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四是加快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的融合,催生创新出更多的新业态、新应用。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是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也是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要逐步推进公共数据无偿共享,提升数字经济社会效率。浙江大学教授王春晖表示,应当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依托国家一体化在线平台驱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强调,应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进一步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企业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创新监管与治理方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合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数字经济治理新路,构建未来发展优势,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介绍说,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将逐步恢复,线上服务等新业态仍将持续强势发展,并为我国服务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但当前,我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仍相对较低。他建议从两方面着力,加快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强化政策引领,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有力支撑;其次要构建商业体系,鼓励平台企业投入研发数字化转型产品,鼓励其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夯实转型基础,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规范引导,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产品质量,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大部分数字产业仍然处于激烈竞争、产业结构快速演变状态,总体来说,尚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格局。不过,长期以来中国数字产业发展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这导致一旦出现争议性事件,有关监管应急响应机制多是基于对传统产业的监管经验,使得对新问题把脉不准。他强调,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应避免“运动式”的治理模式,避免实行“一刀切”式的简单监管。为此,他建议,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数字经济发展与监管委员会,协调发展和监管二者的关系,提升对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数字经济企业的治理能力,推动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的规则制定。

数字中国建设法治化是实现数字化规划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此,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总商会副会长、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山对加强数字中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一是加强数字法规体系建设。二是完善数字监管体系。科学构建适应社会需求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监管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法治环境。三是建设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体系。四是构建全民参与合作共管的数字治理体系。数字技术为虚拟社群的“组织化”、边界确立、资源动员和集体行动能力塑造发挥着支撑作用,有利于实现个人、组织和政府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个人、组织与政府三者合作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积极推进“互联网+ ”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互联网+”通俗地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猛。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介绍说,以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为雏形的智慧医疗必将在未来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为提供更高质量、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智慧医疗服务,胡豫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智慧医疗顶层设计;二是进一步拓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智慧医疗服务;三是进一步加速智慧医疗相关技术研发;四是进一步健全智慧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善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

目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用 “互联网+”打造智慧农业,可以重构新型农业产业化体系,培育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马化腾在“关于积极利用数字科技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享发展的建议”中提到,调查显示,没有特色产业、缺乏人才,是农村网民认为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网民对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诉求迫切,超过九成网民希望尽快在农村推广互联网技术。而在农村数字化方面,农业生产设施、医疗设施、公共基础生活设施等,是农村网民最希望得到智能化改进的方面。

马化腾提出,应引导互联网科技与智慧农业“同频共振”,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同时,他认为,人始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应该大力吸引并培育信息时代“新农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他建议,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针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和乡村治理基层骨干,加强农业科技、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业技能培训;在乡村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的“数字化”领域,系统化推广政务公开、便民服务、乡村特色等平台;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等。

疫情催生了网课App和在线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李心指出,当前,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还存在突出短板。一是在线教育机构野蛮生长、恶性竞争、缺乏自律,将盈利模式建立在让孩子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在线教育平台上。二是学校对学生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缺乏常态化、系统性的引导教育。三是部分家长盲目听信在线教育广告宣传,在线下辅导班不减量的同时,又为孩子报名参加多个在线教育平台学习。

李心建议,要加强行业监管,推动在线教育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从教师资质、内容质量、营销手段、收费标准、学费安全等方面对在线教育机构全方位加强监管。禁止在线教育机构将学习群组与特定学校、班级捆绑,形成“校外校”“班外班”。对中小学在线教育课程单节时长进行限定,高中一般不超过30分钟,初中一般不超过25分钟,小学一般不超过20分钟。课程中间休息不少于10分钟,并采取强制黑屏、退出等方式让学生放下电子设备。高中、初中、小学课程每天在线作业平均完成分别控制在20、15、10分钟之内。

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工业互联网”已经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部分提到,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建议,建立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联盟,鼓励开发者参与开源贡献代码和应用开源系统,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推动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的建设,实现各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以及工业App跨平台调用和订阅;推动行业、领域、解决方案等工业应用标准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集成化服务,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鼓励已经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本土化复制,鼓励平台在当地国建立服务机构,支持通过平台出口的软硬件在当地国开展服务化延伸。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提出,研究论证工业數据成本计量和交易方法,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建立全国性的工业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来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资源对接,实现工业数据共享和交易。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表示,工业制造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是实现工业强国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一方面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沿用消费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对工业互联网的属性体现不足,在专注、专业、专家等方面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工业的转型和升级。结合多年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他认为,工业互联要强化“专注、专业、专家”的工业思维,基于工业制造的全流程、全产业链去运用互联技术,从底层往上,从产业端做起,从产品做起,从车间做起,以新技术叠加工业思维,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提出,“强化政策引导,加速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重点产业培育;加大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夯实产业数字化基础;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实现产业数字化重点领域精准扶持”三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建议,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契机,推动“5G+安全生产+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建立覆盖全国、上下联动的“5G+安全生产云平台”,将矿山、危化品的安全生产行业经验知识沉淀到云平台,提供“按单点菜”式的低成本、灵活部署的中小企业上云解决方案,普惠广大中小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马国湘认为,工业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应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农业生产领域全面渗透,利用工业互联网提升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水平。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产业演进趋势,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势在必行。

肖亚庆在“部长通道”谈到,工业互联网在过去三年发展当中,起步非常好。工业互联网把单一的设备、单一的工艺、单一的企业相互串联在一起。下一步,工业互联网发展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要打好基础。在原有基础上,未来几年要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打好。未来几年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第二,要在融合上下功夫。就是保障工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将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各个层级相互融合,通过工业互联网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使它为经济发展起到助力和促进作用。第三,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还要把发展和安全平衡好,要一手坚定不移抓发展,一手坚定不移保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把两者结合好,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下一步,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这些发展会呈现更多的好应用,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载体、平台和融合的空间。

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2020年,中国5G建设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中国累计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数量占到全球的70%左右,5G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2020年5G智能手机销量为1.63 亿部,占智能手机总销量近53%。

与此同时,5G创新应用日益丰富,在消费领域,5G+超高清、5G+AR/VR等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游戏娱乐、赛事直播、居住服务等领域都在探索和实践。教育、医疗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供服务。近年来,“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统筹新兴产业布局。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赵大春提出了两份建议,涉及加大“5G+北斗”高精度定位在自动驾驶、智慧港航、智慧民航、共享出行及大众消费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赵大春表示,“5G+北斗”将成为智能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5G与北斗的融合可以实现天地一体、通导一体,促进万物智联与精准协同,将成为新基建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升级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但同时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比如,基础设施资源尚未融合共享,缺乏相应行业标准以及配套发展政策,产业链尚未完善等。

为更好地推动规模化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赵大春提出了三方面建议。首先,加强“5G+北斗”高精度定位国家顶层设计,完善以5G和北斗为核心的国家综合时空基础设施规划,形成通导一体、统一衔接的国家综合时空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其次,加快“5G+北斗”高精度定位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制定,将“5G+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应用纳入交通、能源、工业、农业等重点行业规划,加快“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行业关键标准规范制定,出台系列化扶持政策及配套支持;最后,引导龙头企业打造“5G+北斗”高精度定位示范标杆,深入研究“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商业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加快“5G+北斗”高精度定位进入大众消费和民生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在今年两会提案中表示,除了城市,基础电信运营商推动5G高质量发展,还要部署更多的基站覆盖县城和乡村。他指出,5G也将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如智慧农业可利用机器人、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和农耕操作。

在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就如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国市县城区、重点乡镇及重点区域5G良好覆盖,建设高品质千兆宽带网络,加快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布局落地。

在5G网络建设和应用落地加速跑的同时,一些代表委员也在关注更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杨震表示,在加快5G建设和应用的同时,要着眼6G布局。他认为,6G时代是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实现对全球的覆盖。卫星,即天上的基站,与地面的基站不同,卫星频率和轨道資源是世界各国的共用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加快布局,尤其是加快低轨空间互联网的发展,推动6G技术发展和标准化进程,6G将改变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国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鹰建议,集成国家力量加快6G技术研发,构筑未来科技战略新优势。他认为,6G将主要利用太赫兹频段进行太空卫星组网,建设卫星互联网和卫星移动网,实现比5G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广的连接。加快速度研发6G,通过卫星互联网可以实现对地球的立体覆盖,真正做到“万物互联”。他认为,一是在有序推进5G建设的同时,抢抓6G研发的时间窗口。二是发挥制度优势,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6G创新体系优化组合。

在北京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上,肖亚庆表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还存在薄弱环节,核心技术需进一步突破,网络覆盖面和便捷程度、个人消费体验方面还需加强,数字经济发展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要加快。他表示,融合发展催生创新出更多的新业态、新应用,要用数字化思维理解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确定性,使我们面对当前不确定的世界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时,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推进科技适老 融合共创智能时代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以每年超过1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5年60岁及以上老人或将突破3亿。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11.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仍有许多老年人在使用“健康码”等基础智能应用时遇到了困难,我国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亟待解决。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推进科技适老,也成为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议基层政府、街道加强对现有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及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管理,面向老年人积极开展智能手机操作的培训普及。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尽快出台一批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是从国家层面,传递了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的信息。2021年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明确将切实维护老年人在信息时代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开展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开展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等四方面12项重点工作。

周云杰指出,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关乎社会公平问题,社会的智慧化、数字化是一种进步,老年人也应该享受到这种智慧化和数字化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因此,他提出企业需要以老年人体验的便利化为创新方向,加强老年人场景化生活体验,减缓老年人对网络参与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参与感、获得感。对此,他在《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智慧便利的建议》中提出两条具体建议:一是研究编制面向老年群体的智慧家庭场景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并形成相应的标识认证体系,对满足标准的智慧家庭适老产品和服务进行认证,形成产品推广目录,并能进一步拓展;二是融合智慧家庭与适老化的多样性需求,出台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相关政策,支持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开展智慧家庭居家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打造老年人居家生活新模式。

如何帮助中老年人正确安全使用信息技术,规避网络风险,已经成为“智慧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具体建议:产品层面,鼓励企业推出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服务层面,统筹考虑各类互联网便民服务的线上线下整合,便利老年人使用;安全方面,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执法力度和个人隐私保护水平,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在应对老龄化问题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建设和应用推广。对此,他建议: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智能科技要惠及各类群体,老年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建议,应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怀力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他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推进科技适老。对此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关爱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已经成功试点的案例进行积极的评估和鉴定,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快速推广。二是打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监护人或网格员之间的兜底闭环机制,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坐席和人工坐席,为老年人提供人机交互的在线咨询、健康宣教、服务呼叫、应急处置、主动关怀等服务。按照设定的策略理解老年人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出的交互诉求,依赖城市大数据平台分析重点关爱人群的家庭水、电、气使用数据,通过智能语音机器人预警模型,实时监测动态。

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围绕适老化改造给出建议:一是不仅做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还要在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前提下考量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全面和平衡。二是尊重市場规律,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扶持与综合监管双管齐下。一方面,政府通过监管底线问题保安全。对于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和侵犯个人信息等网络犯罪,坚决打击,重拳治理。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扶持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有益应用,通过信息化缓解医疗、教育等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尊重市场规律,用鼓励性产业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三是聚合社会力量,形成产业内外协同。发挥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的作用,展开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调研、体验反馈和技能普及。

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表示,回望“十三五”,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奋进“十四五”,要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逐步建立更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国家创新体系。

虽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强大的赋能作用,仍也存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性投入不足,部分领域处于产品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不足等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认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充分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抓住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重大机遇,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拓展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我国迫切需要完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科技工作者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视频会议发言时表示。他建议,“十四五”期间,对于事关国家长远竞争力的核心关键领域要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面向长远目标,形成系统性的布局和前瞻性的储备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认为,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企业需要持续修炼内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二是要推动电子信息制造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攻克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产业生态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与各个行业领域的高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全面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实施建设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和产业数据生态,拓宽产业应用领域,从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持。他认为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推进和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一种新形式,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先机。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更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杨元庆提出,企业创新工作中人才队伍建设也十分重要。“加快产业人才培育,加强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在‘十四五期间良好发展。”杨元庆说,”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能够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紫领人才,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发挥出更大的才能,支撑‘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人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也谈到了人才培养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她认为,企业应该坚持自主培养人才的发展路径:“这个过程需要的是投入,资金投入、时间投入。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干成一个伟大的事业,这需要有一个沉淀的过程。”董明珠表示,给年轻人搭建创造创新的平台,让他们有时间去锻炼和积淀,最终形成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工业老年人数字化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工业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数字化制胜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