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居者的危险,不是“找个伴”就能解决的

2021-04-26贾辉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1年4期
关键词:浴室生活

贾辉

一天晚上,你进浴室洗完澡后,发现浴室门怎么也打不开,被困在浴室的你没带手机,而你又是独居,家人在千里之外,你有办法让自己逃出浴室吗?

这不是密室逃脱的游戏背景,而是发生在北漂独居女孩乐乐(化名)身上的真实故事。除夕夜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个人就地过年的乐乐却被困在浴室整整30个小时。

如果不是楼下同是北漂的邻居听到了乐乐的求救并伸出援手,乐乐想,大概要到初七上班旷工,单位才会发现她失踪了,而她很可能早已经饿死在这不到两平方米的浴室里。

在这孤立无援的“绝境”中,乐乐坚信自己能得救,没有慌乱无措,而是冷静思考如何求援,最后她获救了。她将这个故事分享到朋友圈,希望独居者都能从中获得提醒,及早防备,别再遭遇同样的“绝望30小时”。

然而,迎接她的不全是温暖的关怀和问候,还有各种质疑和嘲讽。

在这个引发热议的事件中,让人觉得可怕的,不仅仅是独居者的人身安全难以保障,大众对女性独居者的恶意、对陌生人求助的冷漠,才真正地刺痛了每一个人。

不是每一个独居者,都懂得自救

被困浴室后,乐乐的求救措施,可谓独居者都该学习的优秀范本。

发现浴室门打不开后,她先找出刮眉刀,沿着门的缝隙刮擦锁舌。因为锁舌相对来说比较脆弱,有较大的几率能撬开,但门锁还是纹丝不动。

紧接着,她拆下花洒,用花洒砸门。砸碎了玻璃后,她试图通过门上的洞,拧动插在另一侧锁孔上的钥匙。但她依然无法打开这扇门。

后来,她想到了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只可惜这么智能的音箱,暂时还没有报警求救的功能;她想到了路过门前的邻居、隔三岔五就来送快递的小哥,但他们都不信任这位自称身处险境、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身离去。

求救不成,她只能选择“骚扰”。“毕竟人都是利己的,只有他们的生活被打扰,才会意识到要上来看看。”

她是四川人,学校在汶川地震后专门安排了防震减灾的相关科普课程。她想起了课堂上学到的求生自救知识,拆下花洒,并用花洒敲击浴室里的水管。

不堪噪声骚扰的楼下邻居,决定上楼看看,才解救了被困浴室30小时的乐乐。

然而,就是这么冷静、机智、教科书般的操作,依然引发了网友的质疑:“不就是一个门锁,踹开不就行了。”“洗澡为什么不带上手机?活该!”“早点结婚,找个伴就不会遇到这种事了。”

这次事件上热搜后,乐乐甚至收到一个骚扰快递,里面的一个纸条写着:“我在看着你。”

独居者进浴室洗澡,难道就不配锁门吗?乐乐有了男朋友、老公,就不会被反锁在浴室了吗?

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除了手机,独居者就没有别的求救方式了吗?

被质疑的,不该是这个女孩的性格人緣、生活方式、婚恋状况,而是千万独居者的人身安全保障是否到位。该检讨的,不是独居者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是面对陌生人的求助,为何我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冷漠拒绝?

独居者的生活,冷暖自知

独居者的故事,没少登上社会新闻的版面。

2021年2月,日本福岛发生7.3级地震,首名遇难者为一名50多岁的长年独居男性。因家人无法与他取得联系,在地震发生10天后去该男子家中确认情况,才发现他被埋在家具下方,后被确认已因窒息死亡。

2020年9月,知名艺人黄鸿升被发现在家中死亡。据警方调查,黄鸿升的死因或是在浴室不慎滑倒后撞到头部、从而引发突发性心肌梗塞。因为是独居,所以他出现意外的时候,并没有亲友在身边,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独居意外死亡无人发现固然是极端情况,但独居引发的许多难与人语、无法独自克服的困难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独居女孩浴室求生三十小时》的文章留言里,很多独居者也分享了自己曾经遭遇的孤立无援的“绝境”:

“我在洗澡时血压骤降,直接体力不支倒在浴室,已经失去喊话的能力,手机在房里,不知道晕了几个小时后才醒来。”

“想起有一次半夜急性肠胃炎,疼到几乎晕厥了,我的猫舔我的脸,我挣扎着爬起来烧热水,家里没有药。当时是凌晨3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一夜就像一年。”

“自己一个人在家洗澡,洗完澡后发现门打不开了,手机也没带。最后一气之下用脚踹开了门下方的百叶窗,从下面钻了出来,万幸自己瘦。”

30年前,独居在中国可能并不常见,但现在,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独自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寻找机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独居者不再是“少数派”。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

中国即将迎来近1亿的独居者,他们的生命安全难道只能靠不离身的手机来保障吗?

作为独居者,除了沉浸在独居的自由自在中,也要在人身安全问题上打醒十二分精神,防患于未然。

比如,学习相关求生自救知识,不至于在意外来临时独自手足无措;每天固定时间给父母或朋友报平安,一旦发生失联情况,他们可以及时伸出援手;家中常备随身报警器、防狼喷雾、抵门器等防身自救工具;与邻里搞好关系,遇险时不至于孤立无援。

对独居的污名化,何时方休?

当然,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毫无风险的,独居不是意外发生的原因,也不该成为大众随意指责、诋毁的缘由。

“一个人住,肯定是性格不好,和别人相处不来。”

“三十几岁的老姑娘了,还一个人住,注定孤独终老了。”

“总是一个人,也没人说说话,不寂寞吗?”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独居人口即将突破1亿的今天,类似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独居都是主动选择,他们不仅不孤独、不寂寞,甚至感到无比的自由、快乐;他们不仅不自闭、不抑郁,甚至比已婚人士更热衷社交、身心也更为健康。

2020年9月,贝壳研究所联合珍爱网发布了《90后独居青年生活真相》,调查显示:近八成90后有过独居经历,平均独居时长2.2年。

其中,四成90后独居青年表示自己“经常感到幸福”,而认为自己“经常感到孤独”的独居青年仅占两成。

整体而言,90后独居生活的幸福感高于孤独感,而且女性的独居质量高于男性,“更加享受一个人独居的状态”。

将来有了购房能力,年轻人还是更希望购房独居。

独居生活自由自在、不受干扰,不用照顾、配合旁人的生活习惯,还享有独立隐私和空间,不比伴侣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鸡飞狗跳省心吗?不比父母亲友滔滔不绝的“为你好”清净吗?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曾在其著作《单身社会》中明确地指出:“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体,他们更容易聚集或创建有生气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绝大部分独居者没有性格缺陷、生活充实,他们不是找不到伴儿,只是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享受独居的时光。

十七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堂恩曾写道:“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幸运的是,独居者依然能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小角落。

独享生活闲逸的趣志,不应成为大众对他们指指点点的理由。不把独居和孤独、危险画上等号,是一个社会对独居者最基本的尊重。

理解,从尊重不同开始。

猜你喜欢

浴室生活
古代公共浴室是如何讲卫生的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掉下来的吸盘挂钩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浴室里的玩意儿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3知识要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