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互联CEO时宗胜:标识解析规模化应用还要迈过几道“坎”?
2021-04-26王改静
王改静
在万物互联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每个物品、元器件,甚至每条信息都有其全球唯一的“身份证”,拥有这张“身份证”后,每一个产品的基本信息、来源、去向都可以随时查询并清晰显示,让数据实现跨平台共享,这个“身份证”就是标识。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标识注册量超过130亿,日均解析量超800万次,上线的二级节点更是近百个。二级节点作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中间环节,直接面向行业企业提供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二级节点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了标识解析体系在应用中的发展情况。
中天互联作为第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运营单位,较早参与到了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中来,并率先建成与国家頂级节点对接的二级节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建设,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说中天互联已经成为全国标识运营的领军企业。
“截至目前,中天互联标识接入企业有2000多家,标识注册解析总量超10亿次,解析总数超2亿次,各项数据在全国位居前列。”中天互联CEO时宗胜在近日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天互联以工业码云平台为核心,已研发出50多款基于标识的应用,与伙伴合作逐步形成标识应用生态圈。
标识作为企业数字化中模拟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纽带,对企业全面数字化起到关键性作用,也能很好地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时宗胜告诉记者,企业在应用标识过程中,能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总的来说,充分利用工业互联标识及解析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付期,从而增强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虽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新生事物,但经过两年的发展和宣贯推广,企业在观念转变和应用接受方面已有很大的改观。”时宗胜表示,标识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目前企业对标识体系正在逐步接受,应用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但值得关注的是,具体应用还主要集中在轻应用上,如防伪、溯源、防窜货等环节。要实现数字营销领域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还需要对现有编码方式和系统改进,而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当业内在现有工业软件上达成统一共识后,应用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大规模应用的标识解析体系尚未发展成熟。
对此,时宗胜表示,标识解析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他认为主要是由三方面造成的。
一是企业对标识解析体系认识不足。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还属于早期发展阶段,大家对标识体系还没有充分认识,对新事物还存在一定的畏惧感,对工业互联网标识发挥的作用还有些疑虑。
二是标识解析应用产品不够丰富。工业企业全产业链的运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软件系统,这些软件系统都是使用自身的标识编码,目前还没有全面更替到工业互联网标识,因此具有工业互联网标识属性的应用产品还不够丰富,也从另一个角度限制了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的规模化应用。
三是标识生态圈不够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生态圈涉及到软件系统、扫码终端、读卡终端、标签制作,赋码设备、网络终端等,但是这些目前还是比较孤立运行,很多生态圈的产品还没有进行相关研发和升级,致使对应的全面应用受到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时宗胜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各地政府和二级节点建设企业应多宣传,多请企业到成功的单位进行学习,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大家认识到标识体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体验到标识体系带来的发展红利。其次,通过研发更多的标识解析系统产品,并且对原有的工业软件进行工业互联网标识化改造,丰富应用产品,让企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带动标识体系的应用。最后,应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圈,形成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全社会应用标识体系的氛围才能形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