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 年随访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结果分析
2021-04-26贾薇何真桂梦汝肖俐佳
贾薇,何真,桂梦汝,肖俐佳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眼科,广东深圳 518102
屈光不正是近视、远视、散光的统称,当前我国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发生率较高,且发病后若无控制措施,会呈现出明显的进展趋势。 目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幼儿园儿童因为6 岁以前有生理性远视的保护很少出现近视, 所以以散光为主,该病是指因眼的轴长度和能力相匹配,导致外界物像不能准确聚焦于底视网膜上而形成清晰的图像,从而造成近视[2]。 散光包括近视性散光和远视性散光等,幼儿时期发现近视性散光不戴镜不但容易弱视且长大后易出现近视。 其也可以使得患儿左右眼视觉输入存在差异,从而引起不同清晰度的物像间形成竞争,进而造成儿童视力减弱, 严重影响儿童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但是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3]。 该文于2016 年1 月—2018 年12月间随访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14 000 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结果, 希望为明确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因素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连续3 年随访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14 000 名。 纳入标准: ①均为学龄前儿童,且年龄介于3~6 岁范围内;②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均正常,不存在认知障碍;③调查前取得家长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调查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儿童;②器质性病变的学龄前儿童;③先天性精神和认知疾病儿童;④临床或者调查资料缺乏者。
2016 年调查5 670 名,其中男3 000 名,女2 670 名;年龄最小3 岁,最大6 岁,平均年龄(4.56±0.24)岁。2017 年调查6 420 名,其中男3 120 名,女3 300 名;年龄最小3 岁,最大6 岁,平均年龄(4.51±0.32)岁。 2018年调查1 910 名,其中男1 000 名,女910 名;年龄最小3 岁,最大6 岁,平均年龄(4.38±0.18)岁。
1.2 屈光状态筛查
由专业的儿童保健医生采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对儿童进行筛查。 选择室内线稍暗的场所,操作者用吸引儿童注意的语言,保持评定与稳定后进行检查,球镜(S)为+6.00 DS ~-5.00 DS,柱 镜(C)为+3.00 DC ~-3.00 DC。
屈光异常判断标准;S≥3.00 D 或≤1.00 D,C≥+1.00 D 或≤-1.00 D。
1.3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自制表进行,调查内容为儿童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生活行为等资料。 问卷信效度检验,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
1.4 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和管理,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所有学龄前儿童屈光现状的分析
在14 000 名儿童中,筛查出屈光不正4 520 名,检出率为32.3%。其中散光4 210 名(93.1%),远视190 名(4.2%),近视120 名(2.7%)。
2.2 不同年份的屈光不正检出占比的比较
2018 年屈光不正检出占比高于2016 年和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不同年份的屈光不正情况比较[n(%)]
2.3 不同性别的屈光不正检出占比的比较
男性和女性屈光不正检出占比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屈光不正检出率比较[n(%)]
2.4 不同年龄的屈光不正检出占比的比较
3~4 岁儿童屈光不正检出占比高于4~5 岁和5~6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的屈光不正检出情况比较
2.5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14 000 名儿童中,以屈光不正作为因变量,以调查的资料作为自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双亲近视、过敏性鼻炎、早产儿、户外活动少、电子产品使用多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因素(P<0.05)。 见表4。
表4 连续3 年随访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屈光不正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不良主要原因,是引起儿童弱视和斜的最常见原因, 当前我国儿童发生率的已跃居为世界第二,近视眼发生病数逐年增多,发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4]。 该病通过合理治疗能够有效治愈,其成因除先天性因素外,在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由于外界或自身等因素导致光线对眼睛的刺激不足[5]。 有研究[6]显示屈光不正多发生在人类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 由于光线对眼睛的刺激不足导致黄斑无法形成较为清晰的物像从而引起患儿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该研究显示在14 000 名儿童中,筛查出屈光不正4 520 名,检出率为32.3%,这远高于临床相关文献报道。付敏等[7]研究针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调查,结果2 294 名学龄前儿童中,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4.39%(330/2 294)。秦二伟等[8]研究针对1 524 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调查也显示,屈光不正率12.99%(198/1 524)。该研究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率,高于相关报道,分析原因可能如下: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样本数量的差异,该研究14 000 名儿童样本数量大于2 294 名;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深圳市发展水平较高,教育、科技、文化等,而这些领域发展及其衍生产品对人提出的要求较高, 对于学龄前儿童则体现在学习方面。 其中散光4 210 名,远视190 名,近视120 名,表明了散光是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主要的屈光不正类型。 在2016—2018 年,屈光不正的检出占比逐年增加(P<0.05),表明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防治形势的严峻性。 在不同性别方面,屈光不正检出占比相比较差异不显著, 表明了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发生屈光不正的儿童,男性和女性相差不大。在不同年龄方面,3~4 岁儿童屈光不正检出占比高于4~5 岁和5~6 岁儿童 (P<0.05),提示3~4 岁儿童屈光不正可能性更大,尤其是表现在散光方面, 而秦二伟等研究也发现,3~5 岁年龄段屈光不正率最高,构成比48.48%(96/198),要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且326 只眼屈光不正中散光占比最大,为55.83%(182/326)。由此可以看出,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问题比较严重, 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屈光不正的防治,以此减少屈光不正的发生。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具有隐蔽性、渐进的特点,如果未能行定期视力检查一些儿童疾患, 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9]。 其他可能致病因也包括体质虚弱、近距离用眼不当、照明不足等。 该研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双亲近视、过敏性鼻炎、早产儿、户外活动少、电子产品使用多为影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因素。视觉发育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已被广泛认同, 视力不良家族史是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 推测孕期接触不良暴露因素也会对子代视力发育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与病毒感染、X 线辐照、服用药物等有关。早产儿均可能存在视神经系统发育不完整, 可对视系统的高级中枢造成损害[10-11]。 户外活动少、电子产品使用多可使得许多儿童沉迷于电视节目, 使得眼球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视力下降[12]。 张颜芳等[13]研究发现,户外活动少、看电子视频产品较多者,发生屈光不正可能性较高, 而这种因素也目前造成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最主要因素。 而过敏性鼻炎也可使得眼睛得不到休息,促进不成熟视力发育,引起视力低下。 在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中,屈光不正患儿为中心注视性的,在进行屈光矫正治疗后,双眼视力矫正效果不佳的,可采用遮盖治疗[14]。可对患儿家属充分介绍屈光不正将对儿童产生的严重危害以及戴镜和遮盖治疗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以此提高屈光不正患儿的治疗依从性[15-16]。
综上所述,2016—2018 年间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检出率较高,以散光为主,防治形势严峻,不同年份、不同年龄间屈光不正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性别层面差异不大,双亲近视、过敏性鼻炎、早产儿、户外活动少、电子产品使用多为主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