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频次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血流速度和肿痛的影响

2021-04-26杜国君李志凤吉洁唐晨曹婧李小六陈剑青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周径患肢气压

杜国君,李志凤,吉洁,唐晨,曹婧,李小六,陈剑青

1.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1199;2.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骨科,上海,201199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髋关节疾患晚期和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量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因此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也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等并发症[1-2],其中DVT 危害性最大,文献报道接受下肢手术的患者中DVT 的发生率可达50%[3],其中THA 后DVT 的发生率可高达40%~80%[4]。气压治疗是常用的康复治疗手段,通过促进下肢静脉及淋巴循环,在预防DVT 的形成方面疗效明确[5]。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气压治疗的频次对THA 后患者患侧下肢的肿痛以及血流速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骨科收治的THA 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22 例,年龄65~88 岁,平均(74.2±8.0)岁,股骨颈骨折19 例,髋骨关节炎12 例,股骨头坏死9 例(40 名患者中右髋21 例,左髋19 例);观察组男性16 例,女性24 例,年龄63~89岁,平均(73.1±7.6)岁,股骨颈骨折22 例,髋骨关节炎11 例,股骨头坏死7 例,(40 名患者中右髋19例,左髋21 例)。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无失访病例。

入组标准:(1)术后生命体征平稳;(2)无严重心、肺等疾病患者。(3)治疗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骨折或/和伴感染者;(2)髋关节周围肌肉瘫痪者;(3)伴有患肢周围神经感觉障碍者。

1.2 方法 采用Link Gemini MK2 CR 髋关节假体,2组患者均按骨科术后常规抗凝治疗3~7 d;常规早期康复治疗,所有患者未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1.2.1 常规康复治疗 (1)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在术后第2 天对髋关节进行CPM 治疗,第1 次被动运动角度不超过45°为宜,1 h/次,1 次/d,治疗第2 天开始逐步增加角度,每天增加不超过10°,直至增加至90°停止。(2)手术后当天患者穿戴高弹力袜、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内收或内旋、避免患侧髋关节屈曲角度超过90°、呼吸训练、踝泵运动、指导患者转移、站立、步行等训练,所有患者未使用针对疼痛的物理因子治疗。1.2.2 气压治疗 术后第2 天进行气压治疗(韩国生产:Power-Q3000 气压治疗仪,4 腔)。治疗方法:以间歇性向心性循环持续加压,充气压力为(9.92±1.68)Kpa,每腔持续加压时间为12 s,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其中观察组2 次/d,每次间隔时间约3 h;对照组1 次/d;治疗天数7~10 d,平均为(7.34±1.89)d。

1.3 观察指标

1.3.1 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6]在纸上划一条长10 cm 的横线,其中一端作为0 分,另一端为10 分,0 为无痛,10 为剧痛,0~10为疼痛的不同程度,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横线上划下自我感觉疼痛程度的分值,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患肢疼痛进行评估。

1.3.2 周径测量[7]在THA 术前、康复治疗后第3 天、康复治疗后第7 天由专人测量髌骨上缘15 cm、髌骨下缘10 cm 处的周径,用(患侧周径-健侧周径)/健侧周径×100%表示患肢肿胀程度的相对值。

1.3.3 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 使用菲利普-Envisoc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5~10 MHz。取患肢仰卧位,下肢伸位外展,充分暴露下肢腘窝部,依次探查患肢腘静脉股总、股深静脉,观察记录管壁情况、血管内径、管腔内回声及彩色血流速度情况。均由同一医师在术前、康复治疗后第3 天、治疗后第7 天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用(±s) 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检验,<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 评分比较 2 组患者VAS 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第3 天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第7 天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2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第3 天 治疗后第7 天对照组( =40)观察组( =40)images/BZ_140_1320_1783_1341_1807.png6.32±0.35 6.13±0.26 1.898>0.05 5.20±2.31 3.95±1.19 2.143<0.05 3.36±0.56 2.83±1.50 1.485>0.05

2.2 周径测量比较 2 组患者术前周径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第3 天周径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第7 天周径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周径测量比较(±s,%)

表2 2 组患者周径测量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第3 天 治疗后第7 天对照组( =40)观察组( =40)images/BZ_140_1320_2536_1341_2560.png4.18±0.19 4.27±0.13 1.732>0.05 3.11±0.16 2.65±0.11 2.376<0.05 2.01±0.18 1.73±0.12 1.282>0.05

2.3 患肢股总、股深和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2 组患者在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康复治疗第3 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2 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第7 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股总、股深、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3 2 组患者股总、股深、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组别 治疗前股总静脉 股深静脉 腘静脉治疗后第7 天股总静脉 股深静脉 腘静脉对照组( =40)观察组( =40)治疗后第3 天股总静脉 股深静脉 腘静脉18.32±0.28 17.90±0.32 0.971 16.75±0.41 16.88±0.28 1.187 18.22±0.91 18.72±0.39 2.232 14.53±2.04 16.72±2.52 2.962 17.92±1.42 18.72±1.27 1.878 23.62±0.08 23.72±0.05 1.021>0.05 18.22±0.91 18.72±0.39 2.232<0.05 20.35±4.36 18.72±3.32 1.33>0.05 15.66±0.74 16.02±0.67 1.617>0.05images/BZ_141_219_669_242_693.png

3 讨论

下肢关节术后由于炎性物质使得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内容物渗出至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导致患肢肿痛[8]。

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由于创伤的影响,疼痛和肿胀不会很快消除,疼痛影响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有实验证实[9-10],高效疼痛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所以髋关节置换术后个性化疼痛管理流程,超早期使用物理因子结合被动关节活动,对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骨科在围术期给与抗凝药物和高弹力袜处理外,结合康复治疗关节运动以及物理治疗均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于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易造成出血等并发症,机械性预防下肢肿痛和深静脉血栓等措施尤其气压治疗方面更受到患者的青睐[11]。

通过本研究分析,患者在治疗前通过VAS 评分、周径测量、超声检查患肢股总、股深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PM 结合气压治疗第3 天,对照组在VAS 评分、周径测量、患肢股总、股深、腘静脉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2 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这与Becattini等[12]研究气压治疗对腘静脉血流速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术后早期气压治疗通过机械压迫作用增加淋巴与静脉循环,促进组织渗出液吸收,加速致炎物质循环,减少炎性物质对靶器官的刺激,从而减轻肿痛[13]。李小六等[14]研究认为,肿胀和疼痛明显减轻与三个方面因素有关,分别是持续关节被动运动对局部静脉血管起到按摩效应;术后患肢抬高有利于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和关节滑膜的循环有利于消退肿痛;持续被动运动和气压治疗不断将刺激信号经关节囊的神经末梢上传至神经中枢,抑制痛觉信号上传,痛阈上调从而缓解疼痛。本研究CPM 结合气压治疗后第7 天,2 组VAS 评分、周径测量、超声检查患肢股总、股深、腘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郑光新等[15]关于下肢创伤性水肿研究发现,间歇性气压治疗,不同模式下治疗压力与患肢静脉回流、水肿吸收效果呈正相关;研究认为单次治疗的时间20 min 延长到60 min 并不能加速消肿效果,可能肿痛在关节被动—主动运动结合气压治疗3 d 左右明显下降,结合老年人的血管特点有关,加之术后活动量少、卧床时间长等原因,丧失肌肉的舒缩动作,降低静脉血流的驱动力,使血流速度未明显改变以及与治疗周期短有关[16]。

通过本次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尤其在3 d内进行CPM 结合气压多次治疗可以较快改善术后肿痛,同时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超过3 d 后,气压治疗频次方面以单次治疗即可维持治疗需求。

不足之处:缺乏组间数据,以及受彩超移动不便等影响,未能采取每天治疗后休息间隔的静脉血流速度样本。

猜你喜欢

周径患肢气压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看不见的气压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足背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