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总是一个圈?
——西方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2021-04-26编辑一凡
编辑=一凡
史前维纳斯
1908 年,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在奥地利维伦多尔夫(Willendorf)附近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一块高约11.1 厘米的女性雕像,该雕像是由非本地的、带有红赭色彩的鲕粒石灰石(oolitic limestone)雕刻而成。从造型来看,这件作品可谓“有舍有得”,着重突出女性生理特征,在五官刻画上却不事雕琢,人们将这件作品命名为“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现有出土实物证明,这样的原始维纳斯并非个例,《The Venus of Hohle Fels》《The Venus of Moravany》等,都与维伦多尔夫出土的女性雕塑作品有着许多相似性。丰满的乳房、十分凸出的腹部和臀部、模糊不清的五官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左图: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 高11.1 厘米 公元前25000-28000 年 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藏
右图:The Venus of Hohle Fels
原始社会,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十分有限,也并不了解生殖的秘密,因此学者认为,此类女性裸体雕像的大量出现所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生殖繁衍的崇敬。原始人认为女性一定是拥有了神秘的力量,才能孕育出新的生命,所以制作了这样凸显女性生理特征的雕像。
刻意突出的生理特征显得这些女性体态非常丰满,而臃肿的体态正是生育能力旺盛的保证,这是人类基于朴素世界观对胖与瘦做出的最早的审美判断。
古典健美
史前人类迷恋脂肪更多是源于生殖崇拜和带着强烈的实用目的,这一观念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发生了较大转变。同样是维纳斯雕塑,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约创作于公元前150 年左右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断臂的维纳斯》),无论从体型还是内涵来看,都与《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截然不同。
阿历山德罗斯《米洛斯的维纳斯》(约公元前150年)局部 整高2.04米 大理石 法国卢浮宫藏
左图:古希腊(约公元前200 年)胜利女神像(又名《萨莫色雷斯尼姬像》)法国卢浮宫藏
右图:《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 木板蛋胶画 81.5×49cm 约1280 年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 1507 年 113×88cm维也纳艺术博物馆藏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最早的源头,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由古希腊始,文明的积累和产生意味着人们与原始、朴素的世界观已经拉开距离,女性身体不再被神秘化,女性雕塑形象逐渐脱离刻意的夸张,朝着正常的女性体态形象靠近。
不过,古希腊所谓的“正常”体态并非指简单卸下原始的臃肿,也并非是病态瘦观念的发端,它不是过渡的居中位置,而是强调由内至外的一种“匀称”和“健美”。从现有的所有古希腊雕塑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健硕、健壮、健美的理想状态,那其实也是生活状态的显现。洛伊斯·玛格纳(Lois Magnaer)在《医学史》(A History of Medicine)一书中表示,古希腊医学和古埃及的文献,都将肥胖视为一种“不健康”。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经说:“肥胖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它是其他疾病的前兆。”更有不少医师建议以运动来应对多余脂肪的增长。
希腊时期的男性与女性都非常热爱健美,而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又从生活出发,肯定人生,赞美人的美,赋予人的肉体和精神以崇高的理想。《米洛斯的维纳斯》所展现的维纳斯拥有丰满的胸脯、浑圆的双肩、柔韧的腰肢、微妙起伏的腹部,安详自信的眼睛和微笑的嘴唇,给人矜持而又富有智慧的感觉,毫无柔弱、顾影自怜的造作神态。
中世纪苦行
夹在希腊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中世纪不仅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更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的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在这样的宗教传播背景下,在宗教所强调的灵魂和来世之说教义影响下,人们对肥胖和体态的看法较古希腊时期又发生了转变。当时的人们认为,肥胖所代表的是尘世的、沉重的、肮脏的品质,肉体和精神的对立观念,正是中世纪的主导思想。
从男性形象来看,这种观点主要影响以基督教为信仰的十字军,职业战士追求健壮的体魄,保持不胖不瘦的身体。中世纪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基督教中的女性人物,描绘平民女性的绘画几乎没有,如中世纪绘画《亚当与夏娃》《逐出乐园》以及画于十三世纪的《圣母与圣婴》等。
欧洲宗教改革之后诞生了基督教新教,新教的产生是为了遏制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的穷奢极欲现象,所以其所鼓吹的是“清教徒”文化,认为基督在心,不在形式。从某一方面来说,新教进一步将现世物质的不堪和来世完美生活的精神希冀区分开来,很多教士认为瘦削才是完美体态。
我们能从中世纪绘画中捕捉到的非常有限,那些生活在周期性饥荒阴影和宗教统摄思想下的普通人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可能无从得知,但能够想象得出。物质与精神的流转、对立对辛苦劳作的人来说是一种诱人的说辞:日子虽苦,来世总是美好。不仅基督教,其他诸如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中都或多或少有苦行和禁欲等思想的流传,这是宗教形而上性质所决定的。
上图: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局部1487 年 原作尺寸:175×287.5cm 蛋彩画意大利佛罗伦萨乌斐齐美术馆藏
重新复活维纳斯
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等城市兴起,这是科学对宗教的拨乱反正,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标志,是艺术的革命,欧洲现代历史的序幕由此开启。如果说中世纪注重形象的神性,那么相对的,十六世纪欧洲盛行的女性形象则相对的侧重人性,强调人的力量、关怀人、尊重人是文艺复兴的主导思想。
之所以称之为文艺复兴,是因为这些画家取法的是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精神。不离古典主义绘画精神,仍然延续基督教女性绘画题材,但同时加了希腊神话和普通市民入画,表现方式上,画中的女性不再呆板、麻木,具有概括和程式性,而是开始显现出浓浓的人情味,拉斐尔的圣母正是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下图: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1538 年119×165cm 意大利佛罗伦萨乌斐齐美术馆藏
除了基督教题材,这一时期,女神维纳斯被重新复活。马西利奥·费契诺曾言:“应该关注维纳斯,也就是人性。因为人性是最优美的女神,降生于天国,最受上帝的宠爱。她的灵魂和心是爱和慈悲,她的眼里是尊严和大度,她的手是慷慨和壮丽,她的足是优美和贞洁。整体是节制和诚实,美丽和光辉。”画家波提切利将维纳斯的美再一次发挥到了极致,《春》中的维纳斯站在画的中央位置,亭亭玉立,高贵优雅,秀美的容貌和长裙下优美的S 形体态令人为之倾倒。《维纳斯的诞生》中,维纳斯身材高挑,带着一丝羞怯在海水中出世,蓝色的海水和天空与闪耀着金辉的浓密长发形成强烈对比。
乔尔乔内、提香等皆有维纳斯题材的作品。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松弛躺下,一只手轻轻放在身上,周围环境更具现实生活气息,画面气氛庄重又柔和。相比乔尔乔内,提香绘画中的女人形象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他笔下的女人大都有丰润的肌肤和华丽的服装,一派威尼斯上流社会美丽女子形象,并且更注重女性身体的肉感表现,如《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的维纳斯。推崇人欲,推崇爱与肉欲,提香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资产阶级贵族享乐主义、肯定现世时代精神在艺术中的反映。
左图:彼得·保罗·鲁本斯《美惠三女神》1639 年 木板油画 221×181cm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右图:安格尔《泉》1856 年 布面油画 163×80cm 法国奥塞美术馆藏
当代的体量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历经鲁本斯色彩与线的动势演绎、洛可可的贵族浮华以及安格尔《泉》的新古典理想,终于迈进现当代的绘画语境。艺术不再只能依附于现实,女性形象逐渐褪去形用性,向观念靠拢。
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以诙谐、幽默的“胖子”形象闻名于世,他的画中有一脸稚气的蒙娜丽莎、傻乎乎的猫、马戏团小丑、翩翩起舞的恋人,在他的艺术世界中,一切都是臃肿活泼的,人体的臃肿并非指向现实中的体态,是无异于花草树木的臃肿,因此艺术家本人认为,他所描绘的并不是肥胖,而是体量。纽约James Goodman画廊的总监Patricia Tompkins 认为,虽然波特罗绘画的风格轻快活泼,浅显易懂,不需要任何学术背景就可以欣赏,但要真正理解波特罗作品中蕴含的社会批评,就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如其早期的“肥胖”人物所描绘的便是哥伦比亚的富人:贵族、教会和军官。
相较之下,英国女艺术家珍妮·萨维尔(Jenny Saville)似乎更愿意在人体的错位表现中寻找隐喻其中的观念。珍妮·萨维尔的作品大都尺幅巨大,她从女性的视觉和自己的感受入手,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与表现。她画中的女性体格巨大,犹如巨石山丘,让男性观看女性时产生的色情意识和态度荡然无存。
约翰·威廉·格维得《Idleness》1900 年 布面油画 111×73cm
费尔南多·波特罗 1979年作 《The Bedroom》194×134cm 布面油画佳士得伦敦2019 年2月拍卖会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日间拍卖)专场成交价:RMB 4,811,861
左图:珍妮·萨维尔 《临界》 油彩画布 305.1×168.3cm 伦敦苏富比 2019年3月拍卖会 当代艺术晚拍成交价:RMB 47,504,964
右图:珍妮·萨维尔作品
在一次采访中,珍妮·萨维尔表示,如果说自己的艺术语言是绘画,那么自己的绘画中便是有一些原始的东西。这不由让人联想到那件出土于奥地利的史前维纳斯雕塑,关于艺术和女性体态的描绘兜兜转转一大圈似乎又回到了起始点。
现代潮流标榜以瘦为美,无论是费尔南多·博特罗还是珍妮·萨维尔等艺术家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只要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便是一定不被接纳的,现实审美与艺术审美终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有学者曾写到:在希腊喜剧中,肥胖的角色通常是丑角,他们由于贪吃而被当成嘲弄的对象。基督教信仰中,肥胖被认为是不够自律的结果,而且肥胖的人会犯下懒惰的罪过。在当代西方文化中,人们对肥胖也不够宽容,肥胖的人与不受欢迎者是同义词,这是一种充满歧视的负面刻板印象。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于脂肪和肥胖的看法持一种开放态度,但恐怕以胖为美的审美时代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