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海经》异兽系列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2021-04-26张馨心闫凤玉段芸

艺术品鉴 2021年6期
关键词:异兽白泽布艺

张馨心 闫凤玉 段芸

近年来国内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先秦书籍《山海经》也逐渐开始以各式各样的文化物质载体商品走进人民的视野,并由于其想象力丰富的文字开始有流行趋势,从《山海经》的本质内涵来说,这些衍生意识也大多与《山海经》本身的编纂历史性和文学性值得长久推敲有关。作为传统文学经传的代表作之一,《山海经》相关文创产品的内涵和文化传输更值得一观。

一、《山海经》的历史性文学性研究价值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 《列》 《离骚》 《周书》 《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 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 篇约32650 字。共藏山经5 篇、海外经4 篇、海内经5 篇、大荒经4 篇。《汉书·艺文志》作13 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同时它也是中国先秦古籍,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一部融合了地理、历史、民族、矿产、医药等多学科的著作。若说“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就没有世界观”的话,从此书中,无疑是能够窥见中国古人之世界观的,因为《山海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古人观世界的记录。

这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如今仙侠、玄幻等电影、小说里虚拟世界的整体架构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一本书可窥见千年前山川湖海,再现上古人神传奇、异兽珍禽,是“中国奇幻思维开山之作”、中国奇幻文学的成长沃土,开启洪荒世界的大门的一本奇书。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历史的某个特殊阶段,中华大地上曾经有过一段《山海经》的语言表达方式,它继承了商周的文字特征,然后借用山海大荒,草木山石鸟兽来继续转译和整合商周以及商周之前的中华生命认知。其中对事物认知的表述和对思想的整合进行的描写,对研究文学历史有一定帮助。文字来源于象形视觉认识,文字也是视觉语言的特殊符号表达。

我认为,《山海经》可以作为探索文学艺术的范本之一,其特殊之处是,文字使用手法特殊,中国独有,汉后近乎绝迹,章法组织与自然隐喻手法特殊以及所表达的内涵特殊。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中华大地上产生了与其他族裔不同的文学表达方式,并且此后也一直无人解读,这些本应该激励我们去挖掘和推广《山海经》这种特殊文化创意。

二、《山海经》与传统文化传承与输出

针对目前“拿来主义”盛行和国外文化势力冲击的情况,当下多数艺术家开始关注《山海经》并以此为蓝本创造具备传统艺术基因的作品,文化市场掀起了一场上古异兽文化的产业浪潮。作为集神话传说、民俗、异兽等艺术元素为一体的中国上古百科全书,《山海经》绝非一人一时能编撰完成,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具有厚重的文化背景。异兽文化元素具有广泛的故事载体,易促进设计师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发掘,激发其设计灵感,增加文化底蕴提升汉服价值,从而实现中华服饰文明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山海经》的文化创意创新以及文化输出的两大原则,其一是文化象征性原则,即需要文化产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该原则对设计者的要求在于贴合原作,并用图形表达文字,运用艺术手法将故事具象化,但不能仅局限于对其“形”的执迷,更应通过对异兽文化的理解探索其蕴含的“意”,从而使文创产品能具备属于其自身的神韵以及灵魂。感受文创产品的创意美感并解读蕴含的文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异兽文化元素的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山海经》中的异兽皆是代表自然界的神异力量象征着天然,设计师通过自身对异兽文字描述和相关注解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材料、配色、构图则代表人力,将其融入文创产品中进行故事的形象具象化和造型的再设计。其二是多元创新性原则,即原创性和文化再创新的结合,在大多数较为严谨的学科研究及科文献当中,《山海经》基本没有插图,而很多白话书籍却有很多插图,插图的质量良莠不齐,在更多的概括性整理当中插图多为写意插画或者行思插画,例如毕方鸟常常因为《山海经》中描写“蓝翅红纹羽,独脚,体较细长,”而使得绘制出来的图案常常会具有鸵鸟的身体和凤凰的彩色羽毛。我们需要改变人们通过插画绘制出来的形似而形成的板刻印象,通过贴近故事和内涵充分了解文创产品的异形设计,打破常规,不做“拿来主义”,充分激发人们想象空间,向人们传递多元化的艺术思维,使人们对《山海经》的认识更上一层楼,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原创文化创意感受,有更深刻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情趣。

三、《山海经》异兽形象选择

在《山海经》中每一个神怪不仅仅形象怪异,各自还被赋予了特殊的凶吉符号,以下选择几个故事性强特征鲜明和寓意内涵较为深刻的来说明。

白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位崇高的神兽,祥瑞之象征,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白泽最早记载于葛洪的《抱朴子》中,书中描述白泽号称无所不知,能透过去、晓未来,同时亦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制作图鉴(又说作《白泽精怪图》)。所以从很早开始,白泽就被当作驱鬼的神兽和祥瑞来供奉。白泽它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常与麒麟或凤凰等,视同为德行高的统治者治世的象征。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得白泽(又名“独角兽”)神兽。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写之,以示天下,后用以为章服图案。唐开元有白泽旗,是天子出行仪所用;明有白泽补,为贵戚之服饰。

《山海经》:“南禺之山有凤凰、鵷雏。南禺者,谓罗山之南番禺之东也。”凤凰,亦称丹鸟、火鸟、鶤鸡、威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龙相同。其羽毛一般被描述为五彩,“凤”为雄性,“凰”为雌性。其图徽常用来象征兴国祥瑞,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常用来象征祥瑞。汉画像常与西王母一同出席。此外,九尾狐传说也流传到了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相传狐狸尾巴聚灵气,灵足,尾一分为二,终至九尾。九尾狐有不死之身且会喷火。

四、《山海经》异兽与新艺术形象视觉结合

在反复的市场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山海经》由于其卷宗及资料是多人多个时代完成的原因,资料较为零散,与之相应的,带给人们的文化创意体验也没有形成系统认知。由于部分商品对《山海经》并不是非常了解,其相应的物质载体种类也并不全面。

在研究《山海经》的写作手法和想象之后发现,异兽的不同样貌也是其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文学创作想象的代表,其想象力反应的经济条件和作者愿景又能推敲出当时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在反复修改后研究小组画出了一部分《山海经》的异兽图。在寻找合适的文创载体材料中发现布艺手工制品是与外形制作要求最为合适的物质载体。

《山海经》各种异兽的主要特点为各不相同,纹路清晰,辨识度高。而近年来逐渐流行的布艺手工制品能满足造型塑造和染色方便,布艺摆件更能有效控制成本,注入市场,面对的目标人群也比较庞大,合理的价格以及布艺摆件独特温柔又富有纹理的手感,能获得大多数人的喜爱,且布艺摆件较为方便携带、重量较轻而且非常易于清洗,随时间变化磨损程度也较低,易于保存完整。

设计出《山海经》中的怪物,把里面的内容展现到图纸当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把部分抽象化的图形和人物气质进行具象化设计,再进行比较、修改,最终确立手工布艺的样本设计。同时向老师和专业缝纫师傅学习了制作工艺技术并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做出了市场需求的商品。

目前正在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了解市场上相关布艺,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创新,改进自己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从日用品和艺术品出发,将《山海经》的先秦文化进行提炼和改造,从传统文学艺术文化出发而不是古代神话书籍,进行实用性物品和家居摆件设计,来设计出不同的文创产品。经研究决定协商开发不同领域的衍生品如丝巾、手帕、剪纸、艺术观赏品、居家用品、生活小产品。

五、结语

作为现代历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历史图鉴类百科和历史最悠久最全面的民间传记集合,《山海经》在文学传播和文化传承都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希望在各类文创产品的推出开发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进一步得到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能有更多的物质载体,以看得见、摸得到的形式传递保存下来。使文化得到传承、得到创新、得到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异兽白泽布艺
奇珍异兽去哪儿了
瑞兽白泽
塑料包装中3种抗氧化剂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中国古代异兽形象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布艺软装饰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梦回人间
森系布艺书皮
浅谈色粉画与神话故事的交汇
布艺贴画——勤劳的惠安女
异兽传说——古代的狮子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