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无极:风景非风景,或可称之为“自然”

2021-04-26撰文一凡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
关键词:赵无极林风眠克利

撰文=一凡

赵无极的艺术生涯大约经历了浸润传统、西学探索、符号化回归再到实现中西完全融合四个阶段;艺术实践则是从具象到逐渐抽象化,直至形成具有典型风格的“抒情抽象”的过程;而他的生活足迹也大抵如此,北平出生、学画杭州、从艺重庆和上海、定居巴黎。他无限背离故乡,艺术上却更自由。

思想初建

赵无极虽画油画,一开始却是受传统文化浸润的。1921 年,他出生于北平的书香门第,父亲虽是银行家,却热爱绘画,喜欢收集古书画。两位叔父一位是文学教师,一位留学法国,赵无极的祖父还会监督赵无极背诵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及唐宋诗词,家中长辈的有意无意皆培养起赵无极对绘画和艺术的兴趣,这便是他艺术生涯的启蒙。

1935 年,14 岁的赵无极通过了杭州艺专的考试,进入当时以林风眠为校长、提倡“调合中西艺术”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在校六年,赵无极一边着重学习素描石膏像、油画,一边兼顾中国画及理论等课程。学习过程中,学院校旨中“调合中西艺术”一直在他脑中回响:所谓的调合中西究竟应该如何实践?如何才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

林风眠与吴大羽给了他不同的指引和方向。林风眠先生认为所谓的“新艺术”的产生应当是东西方艺术长短相辅,互为补充的结果,所以他非常鼓励赵无极在艺术上的思考和质疑;而吴大羽先生向赵无极徐徐展开的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意画卷,他建议赵无极取传统之精髓,画出对自然的真实感受。

赵无极《13.02.92》油彩画布 200×162cm 1992 年作 佳士得拍卖(上海)2018 年9 月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成交价:RMB 45,600,000

相比之下,应当说林风眠与赵无极之间更有惺惺相惜之感,因为林风眠曾留学法国,他个人的实践便是杭州艺专的办校理念: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在一次作业展览上,林风眠看到赵无极的几幅彩色写生作品,便认定这个学生可教可造,他一眼看到的,是赵无极在绘画上的天赋和灵性。但那时,谁都不知道这种天赋究竟能发挥多大的能量,他只是对这位学生格外关照,还在赵无极毕业后聘请他留校担任助教。

在后来的日子里,赵无极常常回想起在杭州艺专画画的时光以及林校长的教导。“林风眠鼓励他对传统的质疑,当赵无极想的、看的方式与其他人不同的时候,林风眠包容他,也保护着他,这使得赵无极没有受到别人的敌视。”①李胤杰.赵无极与中国艺术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杭州艺专的确成为赵无极这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艺术家的乌托邦,更何况还有这样亦师亦友的校长懂他、明白他。“助教不是永久职业,有机会一定要到国外深造。”后来,同样是林风眠建议赵无极赴法留学,去看看更大的艺术天地。为使赵无极没有后顾之忧,林风眠还建议学校为赵无极预留了教授一职。

西学洗礼

1948 年,赵无极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初到巴黎,赵无极首先接受了一番西方艺术的洗礼。徜徉于卢浮宫,那些只能在印刷品上看到的世界名画就这样与自己在同一空间相互交换目光。野兽派的强烈、粗野、线条、色彩,伦勃朗的质感,立体主义切割平面、结构空间的思维……他仿佛触摸到了整个西方艺术发展中的规律与逻辑线,那一瞬间,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与自由。

迟钦在《对传统的疏离与回归——赵无极的艺术之路》中,将赵无极赴法之后受西方艺术观念洗礼的阶段分为四个部分:

1.诗画的结合——亨利·米肖的鼓励

2.画面解构——来自塞尚的领悟

赵无极《三联作 1987-1988》 油彩 画布每幅200×162cm;总尺寸200×486cm佳士得香港2019 年春拍成交价:HKD 178,000,000

3.绚丽的色彩——“野兽”的教诲

4.异域的中国情——克利的指引

亨利·米肖是一位诗人,十分痴迷中国文化,也非常理解东方情感,正是他的出现让赵无极发现了更新的表达方式,扩展了创作思维。在赵无极初到巴黎绘制的版画上,米肖配上了诗词,他肯定赵无极的创作,赞赏他,鼓励他,支持他。两人还曾通过联合展览的方式出没于画廊,友谊一直延续到米肖逝世。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启发了赵无极在画面结构和解构上的新思考。曾有评论家认为:“如果试想从17 世纪荷兰的静物画中拿一个东西,立即就好像到了你手里;而如果想从塞尚的作品中挪动一个物体,它就会连带把整幅画一起拽下来。”这表达的是塞尚通过几何形象置换现实事物,通过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关联表现远近和空间关系的办法。而画面中混乱的透视关系,以及景物之间虚实关系的弱化,更加强化了画面的平面构成的意向。在这其中所有元素各司其职,任何一个颜色的移动都将使整个画面失去平衡。②迟钦.对传统的疏离与回归——赵无极的艺术之路[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第9页赵无极作品中以色彩概括归纳天、山、地的办法便是借鉴了塞尚的画面处理方式。

如果说塞尚是为赵无极后来的“抒情抽象”提供了观察方法,那么马蒂斯则是在色彩上启发了赵无极。赵无极未到巴黎之前便创作过模仿马蒂斯的作品《女人与狗》,其中女人的姿态神似马蒂斯画中女模特的姿态。色彩上,赵无极后来的抽象创作中常常以大胆、热情的主观色彩来表达心中的意境和氛围。

符号转折

米肖、塞尚、马蒂斯都曾启发过赵无极,却没有改变过赵无极,真正改变赵无极的是德裔瑞士画家保罗·克利。正是克利的出现使赵无极找到了自己艺术道路的方向,也促使赵无极迈入了自己的第三个阶段“符号转折”期。

和赵无极在巴黎的第一位知己米肖一样,克利同样热衷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克利在中国文化中已然是有所悟的,他发现了中国画中以“线”造型的动人之处,探索出了中国美学思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奥秘。在看过克利的画之后,赵无极说:“我经历了一场大混乱,但等我回到画室,我的路似乎更清晰地画出来了,我应该朝克利指引的路走去。”

左图:赵无极早期油画《女人与狗》中图:赵无极《巴黎诗集之三》 版画 1950 年作 21×17cm 中国嘉德香港2018 年春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成交价:HKD 49,560右图:赵无极《双裸女》油画画布 45.5×55cm 1952 年作 香港苏富比2015 年春拍 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 成交价:HKD 16,280,000

“如果仔细寻找,我们便能从赵无极的画中寻找到克利的影子……两人的作品且不论所描绘的内容,单从造型语言上来说便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以线来描绘主体,同样舍弃传统写实中的具象描绘,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造型特征。”③迟钦.对传统的疏离与回归——赵无极的艺术之路[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第13页

线,是中国绘画中的灵魂,极富精神性。这一脉络以原始图案、象形文字为始,此后派生出纯粹的线条艺术——书法和以线造型的绘画体系,可见,中国绘画与文字、书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赵无极在克利那里所获得的不仅是像在塞尚那里获得了一种关于造型和形式的理念,而是通过“线”重新发现了“中国”,发现了自己的故乡和早已放弃的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魅力和内涵。

前段已说,赵无极自小就有很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和修养,而在试图向克利学习的过程中,赵无极开始将两者结合,开始使用传统书画的表现方式和西方绘画媒介,去寻找失落的故国和自己心中的“道”。

他在此时开始利用传统文化中象形文字作为载体,“抒情抽象”开始显现。这从赵无极在巴黎之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如《船坞里的船只》中逐渐摒弃自然形象且出现大量类似于国画“铁线游丝描”等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绘画元素。而在后期作品《风》中,赵无极开始试图摆脱克利的影响转而挖掘绘画中更为抽象的符号,使自己的绘画语言更加完善。④迟钦.对传统的疏离与回归——赵无极的艺术之路[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第14页

无标题

青铜器、画像石、甲骨文、书法一度成为赵无极符号创作的依据,而随着他对这些传统内容内涵认知的加深,那些画面上的具象痕迹最终完全消失,只剩下了情绪、气势、韵味、氛围。1959年之后,赵无极的作品进一步摆脱具象性、描写性,更直率表达精神和情感。色彩如何有生命力?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如何显现?抽象的伟大之处即在于此,它创造出了原本在这个实质世界不存在的东西,那些看不到也摸不着的东西。

一位画家从具象逐渐走向抽象,既是不断感悟客体深层内涵的过程,也是由客体返回主体的过程。

1958 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削减掉作品仅剩的主题性和故事性。他强调绝对的“感受”,既是观赏者的感受,更是他自己的感受。

曾有人这么认为,我们既可以说赵无极带着中国精神去融合西方文明,用他独特的中国内核表现了西方;也可以说,他用西方技法深刻认识和表现了中国。但最准确的说法应当是,赵无极用世界文明去表现他的“道”,他的内在精神,他对天地万物、宇宙的理解。

赵无极自己也曾说,他更愿意将风景称之为自然。

人生观易得,宇宙观却难得。只有极少数人的世界观是从宇宙观而来,人生观又是从世界观而来。这是木心先生的观点。而无论是从个人到世界再到宇宙,还是从宇宙到世界再到个人,实际强调的都是人对宇宙的认识。赵无极的抽象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认识,那既是由他自己切身发出的体会,同时又包含着更广阔的精神境界。

木心先生文革后便去往美国,期间又辗转旅居多国,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乌镇,所以他的文字和绘画中有强烈的超越国界、地域的宇宙观视角。但同时他的态度也更决绝:“我只有哲学,没有乡愁。”“这是尼采的态度。和瓦格纳断了,再也不可能续。我把这个决绝,当做一种力量。”

赵无极出生于北平,成长于南通,学画杭州,从艺重庆和上海,最后定居巴黎。他的身上必然也存在着冲突,更何况是在那样新旧交替、大家都在苦寻出路的历史时期。但赵无极正是利用自己的抒情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形成寻找到了自己。正如苏立文评价赵无极说:“一个巴黎人,但不是巴黎画派的成员;一个中国人,但不是中国流亡者。他否认他的处境中存在任何冲突,或者说,他正是在绘画的行动中去解决这种冲突。”

赵无极 1959 年作 《02.04.59》 油画画布 89×130cm 香港苏富比2015 年春拍 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 成交价:HKD 33,240,000

赵无极 1955 年作 《夜——子夜》 布面油画 54.5×46.5cm香港苏富比2015 年春拍 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 成交价:HKD 18,080,000

赵无极 1961年作《5.12.61》布面油画 60×92cm 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 成交价:RMB 20,700,000

赵无极与木心在态度上实际是相似的,虽然看似一个更决绝,另一个是在努力调合冲突,但木心的决绝并不是与中国传统决绝,而赵无极更是对中国哲学精神充满敬意。他的绘画中,对中国哲学中“阴阳”“有无”“虚实”的表现非常精准合理。他的画面中常常有大量留白或减少笔墨的地方,这正是传统绘画中巧妙运用空白的手法。“赵无极的画面中,‘虚’的存在显然是因为画面的需要而出现,这一点与西方绘画中对空白的理解有天壤之别。西方绘画中画面的空白是未完成,而赵无极画面中的空白却是有意为之,是精心布局之后所呈现的理想状态,是虚与实的相互穿插形成强有力的节奏感。”⑤迟钦.对传统的疏离与回归——赵无极的艺术之路[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第17页

由于家学渊源及祖父的原因,道家思想深深影响着赵无极,其中“虚”与“空”的境界被他在画面中突出强调,通过绘画解读“虚”与“空”正是赵无极绘画之“道”的探索和实践。他始终在用哲学面对绘画,这个绘画并非油画,因为他的油画中暗含中国笔墨的用笔和精神;亦非纯粹的中国画,因为他无法割舍西方绘画中结构与解构的逻辑和数理性。赵无极的画既有中国传统水墨的丰富变化和意境,又有西方的画境与形式美感,这是他的作品得以成立的基础。而一件作品之所以成立,最主要是在于“统一”,能将各类主义、各种个人化的绘画特点融合成为丰富的整体,由此在艺术史中另辟蹊径,成就某一类绘画的高峰。这便是赵无极的“画”。

猜你喜欢

赵无极林风眠克利
论赵无极作品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林风眠《静物·瓶花》
濠河边长大的旅法艺术家——赵无极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油和醋一瓶装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赵无极救恩师
赵无极版画展登陆故土
阳光照耀大地
理解彼此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