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起点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2021-04-25廖丽才
廖丽才
摘 要:在创新数学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积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文章从数学教学实践出发,指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方式,并提出基于学习起点思想的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学习起点;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1-0137-02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与实践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积累,而是新、旧知识和学习经验相互促进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学习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学生的经验体系由内而外的“生长”,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和完善。尊重学生学习基础就意味着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学习起点入手,科学设计教学互动内容,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开展高效教学活动。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过程,打造高效课堂。
一、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方式
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基础,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整课程资源,做到“以学定教”。
1.借助课前调查的方式,寻找学生学习起点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调查可以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找准课程设计的教学起点。针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学生已了解的知识内容,不必过多讲解;对于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重点进行讲解和讨论。例如,在教学“分数线的初步认识”之前,教师可以借助课前小问题对学生学习起点进行把握:“我们已经学过像0、1、2、3、4、5这样的整数,谁还知道跟整数不一样的不同形式的数吗?它们都是什么?通常在什么时候使用呢?请举例说明。”然后通过学生的发言反馈,教师就能够非常直观、清晰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起点。这样有助于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避免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不相符的情况。
2.利用教学导入环节,找寻学生学习起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例如,在教学“四边形”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学习认知情况进行把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身边都有哪些四边形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虽然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四边形的特点,但是都能够积极回答生活中身边存在的四边形。通过教学导入环节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3.借助课堂教学过程,找寻学生学习起点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即时了解学生,这样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互动,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总是希望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设计一些与新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计算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清楚前后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师出示算式“60-27=”和“68-27=”之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比较,最终得出一个个位够减、一个个位不够减的结论,需要用到退位减的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算式“60-27=”和“62-27=”并进行演示计算,让学生继续讨论分析:同样是退位减的计算,一个是用10去减,另一个需要在10的基础上加上原来个位的2,然后再去减。教师通过个位上是0不够减的特殊情况,以及个位不够减的一般情况,能使学生在两次分析对比的直观认知中温习学过的内容,还可以对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进行检验,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 关注学习起点,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从学习起点入手,合理设计教学预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预案的设计除了要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实际学情出发明确教学重点与教学任务,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1)设计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善于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为学生出示已经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相关数据的含义,同时提出新的问题:有没有更强大的“统计图”,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让人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学生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出更好的学习状态。(2)从生活实际出发,强化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数学学科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将一些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以学生便于理解的直观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演示相遇问题,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概念。(3)准确把握知识生长点,实现知识的同化与迁移。数学学习是在不断的积累、内化和迁移过程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的,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起点,以新知识的生长点为教学契机,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同化与迁移。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就可以通过“132-42=”“0.35+ 0.3=”等算式,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和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回忆,最后再迁移到分数加减的计算问题上,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先通分、再计算的顺序。
2.关注教学动态,及时调整教学预案
(1)针对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在课程的设计和落实过程中,教师已经在学生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以及学习障碍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三角形的分类”为例,由于课本内容涉及的图形较多,学生对分类的方法缺乏学习基础,很容易出现一次分类同时运用边和角两个标准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突破分类标准的思维误区,使学生明确从三角形的边和角两个方面进行分类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分类,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认知误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根据学生反饋,及时布置跟进练习。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课堂巡查,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练习动态,并根据学生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布置针对性的跟进练习。如果学生在练习中普遍出现某一问题,此时就需教师反思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如果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则需要教师在班级内通过集中解析的形式弥补部分学生的学习短板。
三、 结语
总之,学习起点是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的问题,教师要掌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方式方法,在具体教学策略上注重从学习起点入手,合理设计教学预案,关注教学动态,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为打造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倩.关于小学课堂教学“学习起点”的思考——基于数学内部和数学外部的视角[J].数学教学通讯,2019(16).
[2]吴玉妮.基于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8).
[3]鞠晨阳.基于Scratch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21).
[4]郑菊香.把握学习起点 优化数学教学——小学数学“学习起点”偏差剖析及对策[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