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实施探究

2021-04-25官湘娟

成才之路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设计德育

官湘娟

摘 要:帮助中职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是中职学校思政课程的核心任务。文章从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成效、实施后的教学反思与改进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1-0026-02

思政课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成效、实施后的教学反思与改进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第三单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第五单元“共建文明社会,共享美好生活”。从基本政治制度到公民权利、义务再到美丽中国,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加强中职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势在必行。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旨在加强中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强化中职生的认同感,帮助中职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

2.授课对象

授课对象是2018级計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他们是五年制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未来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学习上较之以前更有主动性,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性。3)了解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义务,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4)了解共建文明社会、共享美好生活的具体内容和途径、方式。(2)能力目标。1)正确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2)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本领。3)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来。(3)情感态度观念。1)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确立主人翁意识。2)增强国家观念,积极参与政治生活。3)增强对政府职能的认识,认同新发展理念,树立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2)共建文明社会,共享美好生活。(2)教学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人民政府服务人民。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美丽中国,共建共享。

5.教学策略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依托信息化平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要改变传统德育课堂的讲授模式,注重课堂互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切实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将传统课堂延伸至课后,通过“超星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效率,更好地化解教学重难点,实现德育目标。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教学实施与成效

1.课堂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职业素养训练、理性知识探究、分享感悟、课堂在线评价、课后延伸,而职业素养训练包含课前准备和课堂展示两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前以相应知识点为引导,布置探究式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关注相关时政热点,并提炼相应知识点,从而逐层推进教学进程。在理性知识探究和分享感悟环节,教师要注重突破课堂重难点,然后通过在线评价系统完成学生自评和他评,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延伸环节进行再学习,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1)还课堂于学生,从课前开始。例如,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时候,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文化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并上台展示。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理解文化的多样性,突破本课学习重点,实现知识的建构。(2)体验知识于课堂,在课中进行。例如,教学“建设美丽中国”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美好家园应当如何建设”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相互交流与分享,在交流过程中体验知识,在分享过程中探索知识。然后,可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出“你要如何践行”等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感悟知识。(3)践行目标于课后,在生活中展开。鉴于德育课程的特殊性,知识的掌握远不能完全实现德育目标,为了让德育目标不被束之高阁,教师需要将课堂延伸至课后。因此,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最后都要注重课后延伸,布置与当堂课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并把成果发送至学习平台,便于教师进行课后评价。

2.课堂教学成效

(1)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信息化手段具有交互性、综合性、动态性、个人性、平等性及开放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机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传递知识。(2)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快速调整教学策略。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以时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快速调整教学策略,细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针对性。(3)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在于课堂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在于生活中的践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将德育内容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课后观察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1.特色与创新

(1)重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让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的实施更具实效性。同时,能让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更好地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事务,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爱国情怀。(2)促进德育课堂民主化进程。信息化平台融入德育课堂,有利于教师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推进教学的民主化进程,便于学生更快捷地了解社会热点,改变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态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整合德育课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的运用有利于教师获取内容更多、范围更广的教学资源,以便整合教学资源,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2.不足与整改思路

(1)在体验活动中,分组学习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有些小组依赖个别能力较强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个体未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组内互评,相互监督,并采用学生轮流担任组长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学生在信息化平台进行反馈后,教师虽能实时回应,但由于反馈较多、课堂时间有限,仍然存在遗漏现象。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与学习平台进行沟通,将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和课后评价制作成生态链模式,从而更加全面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梅,戴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3).

[2]牛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内容整体性设计[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01).

[3]覃遵君.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 突出新教材立德树人——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解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1).

[4]孙杰,沈雪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议题式教学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8).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教学设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