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粟裕做顾问:电影《南征北战》拍摄背后
2021-04-25
一部电影震撼了几代人,其中,大量经典台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为拍好这部电影,陈毅元帅与粟裕大将亲自担任顾问。为还原真实场景,剧组申请调动解放军跑龙套。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战争片——《南征北战》。
“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这是一句充满激情的台词,也是一句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台词。它来自1952年的战争片《南征北战》,其中大量的经典镜头与台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片,与电影《地雷战》《地道战》被观众并称为“老三战”。
《南征北战》取材于1947年解放战争中的华东战场。面对国民党气势汹汹的“重点进攻”,陈毅和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人民的配合支援下,运用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实现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在几场重要战役中,要数莱芜战役最为传奇精彩。
陈毅做顾问,对剧本提出宝贵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军区宣传部文艺科科长沈西蒙以莱芜战役为故事原型,完成了一部四幕话剧,名叫《战线》。1951年春节前,《战线》在南京首演,受到了南京军民的欢迎。在那场演出中,台下还坐着一位特殊的观众——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陈毅看完演出后,对话剧做了极高的评价,并提出将其改编为电影的想法。
这项任务很快落到了当时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吴强的肩上。吴强很快组织力量进行电影的剧本创作、拍摄等工作。在剧本的创作期间,陈毅虽然生病住院,但对剧本非常关心。每天,他在病房里都要听几位编剧轮流念剧本,一边认真听,一边提出修改意见。
陈毅指出,这部电影应正面地、大胆地表现出毛泽东“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战略思想,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采用以争取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方针。
同时,对故事的结构,陈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从鲁南撤退写起,写到莱芜战役为止。不要什么都写,什么都写内容就不够深刻、主题也不够突出。同时,陈毅认为电影应该注重刻画不同人物的多面性格。他说:“在部队中,思想并不一致,有的人先进,有的人落后,现实中处处充满着矛盾。所以,可以安排一个人物对运动战思想搞不懂,以致丧失信心、悲观失望。”对于敌人的刻画,陈毅说道:“表现敌人也应采取现实主义的手法,不应该把对手写得不堪一击,写成草包,敌人也应是有性格的。”
粟裕做顾问,亲自为主创人员讲解
当时,已调到参谋部工作的粟裕对这部电影也非常关注。因为电影中描述的大战役,曾是他指挥过的,他对战争中的细节非常熟悉。
粟裕特地邀请两位导演等主创人员来北京,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当时华东战场上的军政态势。在讲到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时,粟裕说:“这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总共打了63个小时,俘虏了4万多敌人,加上被击毙、击伤的人员,共歼敌5万多人,而我方伤亡6000余人,一举解放了13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计划。”时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的王耀武曾不解地说:“5万人3天被消灭,就是放5万头猪叫共产党来抓,3天也抓不完啊。”
对于我军为何如此神勇的疑问,粟裕为他们解开了谜团。我军抓住莱芜战役北线战机,迅速北上,集中53个团的兵力,解决国民党第73军和第12军1个师,随后迅速直奔新泰,火速拿下敌人的第46师,并向胶济线进攻。最后,在莱芜以北设伏,布成口袋形阵地,当敌人进入口袋后,我军立刻拦头断尾、两翼夹击,迅速将敌人歼灭于运动中。
在谈话中,粟裕还给他们讲了孟良崮战役的种种细节。当年,得知我军在这场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王牌74师后,毛泽东问:“全歼74师,你们知道谁没想到吗?”大家都说蒋介石没有想到。毛泽东又问:“还有谁没想到?”大家猜了半天,谁也没有猜出来。最后毛泽东指了指自己,说:“还有一个人就是我。”在场的很多人认为已经对孟良崮战役很熟知了,但听过粟裕的讲解后,才知道他們以前知道的只是皮毛而已。
粟裕不仅给他们讲解了战役的细节,还对剧本中要炸掉弥河大桥提出建议。当时,剧组已经选择在山东青州拍摄。粟裕认为炸掉弥河大桥损失太大,不如改成炸弥河大坝,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投资。剧组人员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对剧本进行了修改。
为还原真实场景,申请调动解放军跑龙套
剧本修改完成后,1952年春节刚过,导演带领摄制组来到了第一个实地拍摄现场——山东青州。当时剧组里可谓大腕云集。有在《恋爱之道》一夜成名的冯喆,话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张瑞芳,后来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专业户”项堃,在众多主演中,一部分来自部队文工团。
更让人震撼的是,为了还原战争真实场景,剧组向上级申请调来了解放军部队,步兵、骑兵、装甲兵、汽车兵、工兵、炮兵亲自上阵,跑起了龙套。
当时,拍摄组与相关人员来到青州时,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当一队头戴钢盔、背着卡宾枪、穿着美式皮靴的“国军”从围观群众面前走过时,大家惊叫道:“怎么国民党军又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信以为真,怒气冲冲地踮着小脚,拿起棍子就朝一个戴钢盔的“小鬼”头上,嘣嘣嘣敲了三下,嘴里还不停地骂着:“怎么回事?这些兔崽子们怎么又回来了!”接着一些石头向这些“国军”头上扔了过来。一位参谋看到后,急忙喊道:“这不是真的,这是拍电影!”这时大家才明白过来,都哈哈大笑起来。
为了真实还原民工支前的场面,必须要从分散的村庄中寻找群众演员。但当时导演担心这些群演过于分散不能按时到场。没想到开拍那天,时间还没到,各村的农民都来了,有推着小车的,有抬着担架的,有挑着铺盖的,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都是战争年代的实物。这让拍摄组相当感动,仿佛真正到了当年支援前线的场面。
当时全国各大电影厂都处于停工状态,而《南征北战》被作为“八一”建军节献礼片,成为当年唯一一部准许拍摄的电影。电影上映后,观众好评如潮。该电影不仅奠定了新中国战争片的雏形,还为新中国的电影创作确立了基本方向。
(《环球人物》2021年第4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