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思考
2021-04-25牛雨
牛雨
摘要:现如今,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然而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提升,需要教育模式与教育手段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实施改革和创新。本文以高校智慧教室的主要优势入手,分析高校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面临的困境,提出高等院校智慧教室建设及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校;智慧教室;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9-02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些年,伴随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来临,智能化、知识化与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高校没有在教学设施与软件教育水平两个层面改善性能与质量,才可为社会培育出优质人才,然而教育场地的优化设计是育人工作所需的必备教育空间及物质载体。实际上,我国多所高校均已致力于智慧教室的建设,纷纷把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升级与改造,这是新时代智慧教育对于学校硬件教育环境所提出的现实要求。相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智慧教室具备诸多优势,不仅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还可凭借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索高校智慧教室建设及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1 高校智慧教室的主要优势
1.1 有助于实现智能化管控教学环境
智慧教室凭借移动终端与大数据功能,完成对于高等院校课堂教育环境与空间的智能化管控,凭借大数据技术记录相关教学设备设施的实时监测信息并展开联动管控,进而便于教师提前应对教学设备设施出现的问题,确保课堂教育有序进行。同时,在检测教室环境状态是否安全的基础上安装智能化联动报警系统,而智慧教室内部检测装置能够对视屏、温度、光线以及声音等实施详细的数据信息记录和分析,并及时反馈相关设备系统当下运行状态。借助音响与声控系统有效调节声音高低,规避消音与回音现象发生。通过云管理系统落实师生课表对接、智能点名与智能考勤,并自动化录制教师教学过程视频,以便学生们日后重复学习,以及教师个体总结、回顾教育状况,从而生成教育资源。
1.2 有助于建设一体化教育顶层架构
高校智慧教师所建设的中端云端一体化的顶层架构,借助现场手机服务器科学部署和云端数据库充分融合,实现数据信息本地化即时展示和历史大数据在云端的储存,从而落实数据信息实时监看、效能提高与统计分析,借助网络技术把諸多客户端和信息资源进行充分联系。现如今智慧教室中配备的设备端往往具备移动端、PC端与教室端。云资源涵盖高校内部教育私有云与教育公共云,而教育私有云涵盖电子课程表、轻新课堂、云桌面、云录播以及在线教学评价,教育公有云涵盖习题库、推送资源、线上编辑、线上教研以及云维护等。大学生群体在智慧教室内可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切实表达个体观点与想法,并且在智慧教师中,师生处在平等地位上,两者协同参加并完成所有学习环节。
1.3 有助于落实科学客观的智能评价
以往高校课堂对于学生群体的评价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现象,并且在较大限度上受到教师个体主观因素影响,难以实现科学、客观、全面以及公正的教学评价,也难以使评价工作有效发挥推动学生学习的功能。教室所应用的移动产品往往具备云录播功能,能够清晰记录教育全过程,全面记录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从而便于教师面向学生个体展开评价与指导。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软件终端在规定时长内组织线上测试与实践活动,在学生们完成任务后,系统便会自动对其实际得分、易错点与表现状况等问题展开深度剖析与统计,并自动生成分析报告。除此之外,智慧教室中的软件工具亦可记录大学生们互动现状、发言次数以及发言质量,而这些信息数据均将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性要素,以此为基准教师可综合大学生个体多方面表现展开综合性与生成性课堂评价。
2 高校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面临的困境
2.1 课堂互动需求和信息化技术矛盾
教师和学生们之间发生的实时互动是否有效,在较大限度上对教育质量高低具有直接影响。若学生群体难以参加教师智慧教室课堂教育活动互动,其学习兴趣及热情则难以被有效调动,同时其在课堂教育中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亦难以获得充分发挥,从而导致整个教育过程归于原有注入式教育模式当中,现阶段,智慧教室在多数教师的应用中仅仅扮演着单纯的教案与课件展示手段,实现的也只是课堂以外的人机交互,且整个课堂教育环节当中并未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实施任何互动交流环节。智慧教室成为各授课教师单纯的课件、教案动态化展示平台,整个课堂环境和氛围沉闷、压抑,并未创设出活泼、形象与生动的教育氛围,促使智慧教室课堂教育质量体现出应用效能低的尴尬局面。
2.2 设备管理及教学评价管理不合理
智慧教室教育设备设施管理及评价不清晰,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传统意义上而言,对于智慧教室开展高效、合理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加强智慧教室设备设施的稳定性。以往智慧教室教育设备普遍暴露在外部,整体设备配置相对复杂,涵盖电脑主机、摄像机以及投影仪等。这类设备设施采购价格相对昂贵,且存在维护成本较高、使用周期较短,以及参数调节繁杂等特点。在智慧教室应用过程当中,不管哪一环节发生问题均会对整个系统有序应用带来反向影响。现阶段,高等院校在针对智慧教室展开管理工作时往往发生权责不清晰以及责任落实缺位等问题。教室设备实施环境管理、智慧教室硬件的维护,以及配套应用软件工具调试等诸多工作,通常处在多部门职工混合型管理的格局。在教学评价和教育管理工作层面,智慧教室往往会存在由于解决考勤系统耗时过多,而出现课堂教学时间被占用的情况,亦存在智慧教室内教育设备及健康系统无法同时应用而阻碍教育巡视评价的情况。
3 高等院校智慧教室建设及应用对策
3.1 明确课堂互动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演示方法
在课堂教学演示方法创新层面,首先,智慧教室倾向于满足现阶段主流智能设备进入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需求,通过矩阵式计算机中控和网线传输设备设施完成主机及诸多智能设备设施的互动终端调控、对接,落实信息化、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演示。此种先进化与前沿化的教学演示模式使教师真正突破计算机的桎梏,直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能黑板与互动白板实现文字批注、即兴书写以及PPT翻阅,真正落实教师和计算机的人机交互。这一方式可有效集中学生们注意力,吸引其眼球,便于其全方位且近距离熟悉学习重难点及课件内容,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学习更为精益化和系统化。除此之外,智慧教室借助虚拟技术和云计算建立的教育平台,可真正丰富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高校智慧教室切实实现了教育空间构建,把多元化学习资源合理整合到该教育空间中进行整体展示,借助推送功能,把课堂录播和电子笔记运用智能设备和专业化软件工具进行储存,让学生们可真正重复观看课堂教学内容,为其知识体系建设与完善夯实基础。智慧教室使学生们学习空间在信息化技术技术上落实智能化,真正为数字化资源教育和学习空间的延伸供给素材。
3.2 完善教室管理体系,建设智能设备管理系统
若想有效规划与设计智慧教室,首先应建设智能设备设施管理系统。高校智慧教室应涵盖主机控制、数字监控、物理环境管控以及课堂考勤等系统。一般而言,环境控制系统指的是把温度、远程视频、光源以及音频等诸多设备智能化的进行对接,落实环境资源合理且优化的配置,从而为高校课堂教学与诸多凭借物联网技术开展教学的实训中心供给物理环境支持。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大数据分析是智慧教室中电脑控制系统的关键,高校可借助云管理系统落实教务处学科课程部署和智慧教室各个主机控制系统的完美对接,有效落实课前设备设施开启,进而为广大师生供给细致且精准的教育信息服务,并在课程教学后自行关闭设备系统。另外,智慧教室内的主机可采取离线缓存技术建设虚拟桌面,有效落实操作应用智慧教室内系统软件资源数据的在线更新和批量传输,降低高校智慧教室针对网络稳定和安全系数的依赖性,切实解决以往多媒体教室内存在的病毒储存过多以及主机运作速度缓慢等问题,切实加快智慧教室主机在课堂教育过程中的运行质效。
3.3 致力于个性化教学,构建教学评价智慧档案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对于辅助教师教育决策以及优化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以往教育评价普遍采取打分制,其不足便体现在笔试成绩难以全方位映射學生知识学习成效。智慧教室可真正拓展课前与课后教育情景,借助即时性、全方位与无感知的教育和学习过程信息数据剖析,帮助教室与管理人员作出合理与科学的决策,从而有目的的优化教育质量。高校智慧教室具有人脸识别、体态识别与表情识别等功能,借助该功能可有针对性地得到并分析学生课堂出勤状况、课堂表现以及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自动生成学生智慧档案。在本学期结束前,智慧教室按照教育过程大数据智能化生成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完善化智慧档案,基于学生评教、督导远程评教以及教师互评等系统功能板块,展开直观、全方位、精确与实时的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工作实现全面化与客观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下高等院校应积极推动智慧教室建设及应用,着重建设与优化智慧教室,深度发掘现有智慧教室优势与价值,在智慧教室建设过程中应致力于个性化教学,明确课堂互动需求,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高校智慧教室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莎,胡西民,付刚,等.高校多媒体教室设备运维现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8):30-32.
[2] 封彦,张振方,万明.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思路与应用探索[J].高教学刊,2020(30):13-15.
[3] 石映辉,彭常玲,张婧曼,等.智慧教室环境下的高校师生互动行为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45-51.
[4] 吴艳洁.5G助力下艺术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场景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1):120-122,124.
[5] 胡志远,沈祁萌,刘栋.e时代的教与学: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9(1):15-17.
[6] Li Y H,Yang H H,MacLeod J.Preferences toward the constructivist smart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examining pre-service teachersconnectedness[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9,27(3):349-362.
[7] Alelaiwi A,Alghamdi A,Shorfuzzaman M,et al.Enhanc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using smart class environmen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51:852-856.
[8] 张屹,祝园,白清玉,等.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6):43-48,64.
[9] 李红美,张剑平.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03-109.
[10] 王晓晨,江绍祥,黄荣怀.面向智慧教室的中小学课堂互动观察工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9):49-53.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