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里是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2021-04-25

中国经济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央红军小道纪念碑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长征大道、长征广场、长征宾馆、长征大桥、长征公园……于都县委书记陈阳山说,“长征”是于都最浓烈的印记,长征精神是于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这样评价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所在地,赣南第一支红色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中央苏区的全红县之一和巩固的后方基地。

王耀南将军在著作《坎坷的路》中,记录了几个于都老表支援红军的生动细节:

“有一次,我正在指挥架桥,突然看到河滩上何立斌、刘调元几个同志和一个老大爷争吵,互相争抱几块木板。我当时心想:征集材料怎么能和老表吵架呢?连忙跑了过去,安慰老大爷说:‘老大爷,板子我们可以不要你的。我的话还没说完,老大爷更急了,说:‘这位同志啊,你怎么硬是不通情理。红军战士前方打仗,连命都拿出来了,我献出一块棺材板算什么!”

听到此事,周恩来感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等了87年,你怎么还没回来?

于都人民携带着铭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于都是当年赣南参加红军最多的一个县,先后有68000多人参加红军,10万人次支前参战。随部队出发长征有17000多人,解放后活下来的只剩下277位。走出开国将军16位。”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钟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这么多人随部队出发,长征能有几人还啊。”

钟敏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外曾祖父1933年参加红军,第二年牺牲在宁都反围剿战场;丈夫的小爷爷在湘江战役中牺牲,成为无名烈士。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沿着青石阶梯拾级而上,步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馆内铜壁上的浮雕,正如陆定一《长征歌》里描绘的——红军同志们举着火把,挑着扁担,手握着枪支,俯下身体,在狭窄的山间道路上行进。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今天,初夏时节的于都河畔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103岁高龄的段桂秀是赣州地区唯一还健在的红军烈士遗孀,为了当年丈夫王金长的一句“我一定会回来,你要听妈的话”,她已经等了80多年。钟敏说,2019年,她陪同老人来到于都烈士纪念碑前,因为王金长烈士的名字刻在纪念碑顶端,老人只能用树枝够着丈夫的名字,然后失声痛哭:“我整整等了87年,你怎么还没回来?”

103岁高龄的段桂秀是赣州地区唯一还健在的红军烈士遗孀,在烈士纪念碑前寻找丈夫王金长的名字。

说起这段故事,已经讲解长征历史20多年的钟敏仍然忍不住流泪。

接见段桂秀老人等革命烈士家属、红军后代代表之后的第二天,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说:“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他们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最重要的信念就一条,就是相信共产党,相信红军,相信跟着红军走就是有前途,相信共产党做的事情就是为穷苦老百姓好,相信共产党说的就是真理。”

习近平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还强调: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

于都人民不会忘记

红色基因,血脉相承。

于都人民不会忘记,长征渡口响起的嘹亮歌声可以为证。“晚霞映红于都河,渡口有一支难忘的歌,唱的是咱长征源,当年送走我的红军哥哥……”长征源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11月,是一个群众业余文化团体,每周三晚上集中排练,在全国各地演出《长征组歌》,团员参加活动和演出没有任何报酬。

红军后人、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现名誉团长袁尚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5月20日,他作为红军后代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为了纪念这一天,合唱团的目标是到今年5月20日演出500场。“今后还要接着唱下去”。

于都县红军长征小道

长征源合唱团演出现场照片

于都人民不会忘记,于都河畔的130名小红星讲解员可以为证。肩负着传递于都声音、展示于都形象、讲好于都故事的光荣使命,每到周末、节假日,小红星讲解员们就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他们一声声清脆入耳的讲解像一阵和煦的晚风,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中泛起涟漪,在远道而来的人们心中留下深深印记,长征精神在此传承。

于都人民不会忘记,祁禄山红军小道可以为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星夜渡过于都河,南下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之前,在这里秘密行军的一支部队,踏着于都县通往安远、信丰古驿道的祁禄山段山路,留下一条19.34公里的红军长征小道。

2019年,各地前来红军长征小道重走长征路的人数超过10万。祁禄山镇党委书记李小东说:“为了让游客切身了解于都的红色历史,我们找来了当地村民和专业人员,让他们做红军小道上的‘引路人。”一位红军小道讲解员说:“每讲解一次,我对家乡就多一分了解,对家乡的热爱也多了一分。”

陈阳山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近年来,于都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大力传承与弘扬长征文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園于都段、雩都古城加速推进,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成功创评为国家4A级景区,“于都长征集结号”高铁动车组完成首发,江西经典红色旅游航空线路(于都至井冈山段)顺利开通,于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于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钟敏介绍,2019年,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人数达到110万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下半年就恢复增长。今年是建党百年,来于都学习长征历史的人非常多。

陈阳山说,一定突出打好“长征集结出发地”品牌,努力将于都建设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2020年新年前夕,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时又一次提到于都。“我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从江西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到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从甘肃高台西路军纪念碑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每个地方都让我思绪万千,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中央红军小道纪念碑
纪念碑
Taj Mahal
人生感悟
最危急的关头:中央红军进军贵州
美国 纽约 1200公里最长小道,不准开车
长征歌谣的民间性与变异性
“罚”单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