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研究
2021-04-25刘长荣
刘长荣
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主要是在北京市通州运河核心区的北侧修建环形隧道,竣工之后,机动车将从地下行驶,可使地面交通得到净化,是建造运河核心区复合型地下空间的重要项目之一。本工程线路位于永顺镇新建村,在支路的出口处连接新华北路、通燕高速和北关大道,本工程新建的综合管廊长约10.3km,为环网状布置,目前工程已经完工投入使用。
2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原则
在设计城市综合管廊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整体协调性原则
为了确保该工程的成功建设,避免地下管道与其他服务性工程之间产生冲突,需要结合实际规划地下空间,合理安排管道的铺设位置,因此,在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过程中应确保其整体的协调性,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安排。
2.2 整体规划原则
城市综合管廊与城市道路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施工时两者应相互协调,要尽量使建筑设计和规划保持同步。规划和调整地下综合管廊时以道路设计为基准,同时考虑到后期的使用情况,尽量预留一部分空间,使工作人员在维修和保养时更加便捷。在城市建设中要遵循“先管廊后道路”的设计原则。
2.3 增强发展意识原则
鉴于我国目前对城市综合管廊的分期建设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建议采用一次性投资的建设方式。在施工时,若出现现实与预估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则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势必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不仅可能会导致财力和人力的浪费,而且可能会使城市出现停水停电和道路拥挤等异常状况,对城市的运转带来恶劣的影响。
3 城市综合管廊的布局
在规划城市综合管廊的布局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开始前,应根据现有发展状况划分功能区,相关负责人首先要及时与负责地下交通和商业街以及防护设施的工作人员沟通,再开展综合管廊建设工作。
(2)通常会选择城区核心位置或交通频繁的区域作为城市综合管廊的位置。但是该位置的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道路、铁路和河流的交叉汇集口也可作为综合管廊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埋设管道时要优先考虑需求量大的区域,同时确保管线无交叉现象。
(3)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对建筑物造成影响,使管线长度足够短,以满足道路规划的要求,此外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还需设置控制中心,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监测和管理综合管廊,位置可选择在公共建筑附近,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应用。
4 城市综合管廊技术
4.1 “明挖现浇”技术
通常情况下,施工时选取“明挖现浇”技术。该方法具有覆盖面积广、施工效率高、技术较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平坦道路。在面积较大的工程被划分成多个施工段的情况下,此方法可实现同步施工,具有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程时间的优点。但是,由于该项目的涉及面较广,所以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建设过程中需开挖铺设管道,采用大型挖掘设备,并以井点降水为辅助手段,以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投资[1]。
4.2 盾构法
盾构法是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应用的一种施工软土隧道的方法,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方便,有利于施工人员管理,同时盾构法安全性较高,施工进度快,施工过程中沉降控制容易。由于地层掘进、挖掘运输及接缝防渗是盾构法的三大特点,所以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和对该项技术的专业操作能力。目前,盾构法也随着管廊工程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施工人员的普遍使用,该方法覆盖范围小、影响小,但是灵活性较低,沉降现象难控制,操作成本高,因此施工时若使用该方法其工程造价会非常高。
4.3 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适用于地下浅层操作,由于它具有埋深较浅的特点,因此对于地层岩性较差和地形环境十分复杂的区域来说,浅埋暗挖法比“明挖现浇”和盾构法更加适合,而且可确保操作的顺利性和施工的完整性。由于城区人流量大、交通较为频繁,在该区域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而此方法灵活性高,具有多种施工形式,覆盖范围小,影响也小,可完美解决城市施工产生的问题[2]。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中应用浅埋暗挖法可以采用多种辅助工法,利用多种形式的挖掘方法,并保障支护的有效性,使其和附近的围岩起到联合支护体系的作用。
5 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5.1 管廊功能设置
该项目工程的核心是设计管廊的功能,这对工程管理建设的品质具有较大影响。但是,不同的工程对所建造管廊的要求也不同,使管廊的整体建设发生了新的改变。根据城市化地下管线建设工作开展的需要,对相应的管廊建设归纳总结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设防火管道时注意其功能的设计;二是在设计安全出口时注意其功能化设置;三是加强管理管廊的安全性和智能化建设;四是加强管廊通风性能的检测和管理工作,以完善管廊整体功能。
5.2 给排水设计
给排水设计在建设管廊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相对应的给排水施工操作即可掌握该工程建设的控制要点。因为综合管廊的建设位地点是距离地面3~5m 之间的地方,因此排水工作是重中之重。在该管廊建设项目中,若要使整体性能达到标准需重点落实各个区域内的排水措施,检测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5.3 管廊管线敷设设计
该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是线路的铺设,是管廊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关系着施工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市政管道建设工作能否达到设计标准。只有达到标准时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并整理管廊建设的要点,使之得到落实,最终使管廊建设具有可依照的科学基础,推动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因此,要结合实际条件和操作要求以及地下空间等多种因素保障管线合理铺设。图1为管廊铺设现场。
图1 管廊铺设现场
5.4 管廊标识系统设计
在对管廊施工的过程中,其相对应的标识体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建设管理中各个部分的控制标识,才能保证管廊的建造过程顺利实施。为了确保管廊施工顺利开展,主要在于对管廊操作时查看其标识是否存在不小心被触动的风险,对此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和设计宗旨设计控制标识,以免对市政工程建设中的管廊设计工作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6 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有利于提高市政管线的规范性。我国传统的管线敷设工作常采取管线直埋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施工便捷、技术难点较少,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对周边环境的干扰作用较强,易导致人们的出行受到影响,交通运输成本也随之增加。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工程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管线类型丰富、总量较多,对管理方法提出较高的要求。在综合管廊的工程模式下,可整合多类专业的管线,以便更为高效地开展地下管线的相关管理工作。
(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较之于传统的管线直埋方式,虽然综合管廊的前期建设成本较高,但建成后的运行稳定性较佳,后期为之投入的维护费用较少。关于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优势主要可从如下三方面分析:①新管道施工中几乎不涉及路面开挖作业,因此对城市现状道路运行状况的影响微乎其微,综合管廊现场的各项建设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施工期间的管理工作量较小、难度较低,可省去大量成本;②在管线直埋的方式下,雨水和土壤对管线的侵蚀作用较强,严重影响管道的耐久性;采用综合管廊的模式后可以实现对管线的全面防护,管线的受损概率减小,为之投入的维护成本较低;③在管线直埋的方案中,施工缺乏可控性,即管线的填埋位置和高度容易由于控制不当而出现偏差,导致各类管线间存在交叉问题,同时填埋过程中反复开挖上方的路面,对路面交通带来影响。
7 综合管廊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设计综合管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使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完成撤离,在设计逃生孔时,其内径的直径至少为800mm,个数至少为2 个,同时要把投料口和通风口也考虑在内,结合以上两者来完成逃生口的设计。
(2)投料口的大小要根据人员和机械装置来确定,要确保其设计的尺寸不仅可使人员自由通过,还要确保施工的相关设备也能自由通过,且以最小允许量即可。除此之外,投料口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0m,自然通风方式的通风口最大间距不宜超过200m。
(3)在设计逃生孔时,若选用明挖的方式要确保每个间距至多为200m,否则其间距的具体数值要结合地形、埋深、通风以及消防措施等因素来考虑。
(4)确保逃生孔位置处可外连爬梯,设计一个允许所有人员可从里面打开而仅允许专业人员从外面打开的盖板,确保逃生孔的安全性。
(5)对综合管廊的外漏部位实施严格的防水测试,确保其防水性能可达到城市防洪灾的标准;尤其要重点审查管廊和其他管线相连接的地方,确保接缝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差异沉降性能[3-4]。
(6)要结合所选用的管线类型和数量多少来确定标准断面的内净高,干线部分至少为2.1m,支线部分至少为1.9m,交叉部分至少为1.4m,如果发现某处净高达不到最小标准时,连接时可选用排管方式。互不干扰的工程管线可以设在综合管廊中的同一舱内,若工程管线两两互相干扰,则应当分别设在不同的空间内。
8 结束语
总之,若要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管理能力,在对项目开展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操作,重点审查综合管廊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整体能力可通过综合管廊设计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