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2021-04-25罗红波沈欢喜陈金苗孙鹏艳
罗红波, 沈欢喜, 钱 祥, 陈金苗, 孙鹏艳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3)
1 区域地质背景
宿松地区地处扬子陆块与大别造山带结合部位,属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东段南缘[1]。以桐(城)—太(湖)—破(凉)断裂(郯—庐断裂区内出露部分)为界,西北部出露为大别山造山带核部的中深变质岩地层,属于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东南侧出露为晚元古代至三叠纪以海相沉积为主的沉积地层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属于扬子地层区。区内构造变形强烈,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内强度不同、方向各异的褶皱及韧性剪切构造[1]。区内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在该区形成了较为强烈的成矿作用,近年来区内宿松岩群中深变质岩内发现了界岭、梅子冲、胡家岭等多个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点),是寻找大中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潜力地区(见图1)。
图1 宿松地区构造地质简图
2 典型矿床特征
区内分布有界岭金矿、梅子冲(鸡鸣冲)、胡家岭等多个金矿(化)点,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矿化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
2.1 界岭金矿
界岭金矿位于北东向桐(城)—太(湖)断裂带旁侧界岭二长花岗岩岩体内,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在此处交汇,矿体赋存于岩体内的北东东向韧性变形带中。界岭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岩石,是深源的钙碱性壳幔同熔型(Ⅰ型)花岗岩,金矿石中黄铁矿、毒砂及闪锌矿中硫同位素表明界岭金矿硫化物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成矿时代为燕山期[2]。岩体受后期构造改造明显,发育一组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总体产状60°~80°∠50°~80°,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具尖灭再现特征(见图2),带内具强烈的糜棱岩化、片理化等韧性剪切变形特征。带内黄铁绢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强烈,已发现的11条金矿体呈规模不等的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7条构造蚀变带内。金矿体平均厚度为0.71~6.57 m,平均品位为0.3~30.66 g/t,金矿石具明显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特征(见表1)。
图2 安徽省宿松县界岭金矿地质略图
表1 界岭金矿矿石特征一览表
综合来看,两大断裂交汇部位为岩浆侵入以及含矿热液上侵提供了有利的运移通道,燕山期酸性岩浆沿断层带或次级裂隙上侵,在晚期强烈构造变质变形作用下在岩体内形成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金元素向得到应力释放的低化学势强应变带迁移、富集,从而在韧性剪切带中形成含金蚀变带。
2.2 鸡鸣冲金矿
鸡鸣冲金矿位于宿松县柳坪乡鸡鸣冲—梅子冲一带,金矿化受北西向沙畈—桐油冲断层控制,沿该断裂走向分布有上方山、下方山、梅子冲3个金矿点[3]。矿体主要赋存于断层上盘糜棱岩及碎裂岩化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浅粒岩等变质岩内(见图3),产状与断层产状一致,少数赋存于上盘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破碎带内,呈雁行状展布。
图3 沙畈—桐油冲断层特征
矿区内地表含金蚀变岩带宽0.1~30 m不等,沿走向长约数千米,平均品位0.3~4 g/t,主要蚀变为硅化及黄(褐)铁矿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约占8%,有少量方铅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白云母、白云石等。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构造,次为碎斑状构造。
2.3 胡家岭金矿化点
该矿化点位于北东向断裂与北西西韧性剪切带的交汇部位,断裂带内岩石破碎、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现象十分发育,主要出露枫香驿花岗质片麻岩。目前地表发现的3条金矿化体赋存于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内,含矿层岩性为褐铁矿化片麻状花岗岩,黄(褐)铁矿细脉(1~3 mm)呈网纹状分布。矿化体产状与韧性剪切带基本一致,平均厚度1.5~4.5 m,带内见较多细小石英脉,脉宽0.5~2 cm,多顺片麻理产出,少量切割片麻理。
3 构造控矿特征
区内金矿成矿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其控矿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断裂构造对燕山期岩浆活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区内深大断裂构造为岩浆上侵提供了通道,并为其提供了侵入空间,特别是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对燕山期岩浆控制作用尤为重要;
(2)多期次构造活动使区内地层及岩浆岩等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形成一系列的韧性剪切带,地层和岩体内的金元素也得到活化,在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下在有利的构造空间内富集成矿;
(3)断裂构造是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存储空间,对金矿导矿和赋矿具有多重控制作用;
(4)不同方向断裂或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处是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形成的有利部位,特别是韧性剪切带与其他方向断裂的复合部位;
(5)主干断层带中岩石含矿性一般,但其附近的次级断裂或裂隙中岩石含矿性较好,是重要的容矿构造。
4 找矿方向
区内发现较多的金矿(点)、矿化点,但目前尚未发现中大型矿床,界岭式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区内重要的找矿类型。
(1)具硅化、绢云母化、黄铁(褐铁)矿化等矿化蚀变的韧性剪切带是界岭式金矿的主要找矿标志之一。
(2)近东西向、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与北西向或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成矿部位。
(3)主断裂为一般导矿构造,金矿体一般赋存在主断裂带附近的次级断裂和裂隙中,应特别注意对主断裂附近次级断裂和裂隙的含矿研究。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
(1)宿松地区断裂构造是本区金矿成矿重要的控矿要素,既控制了成矿岩浆的运移侵位,也为金成矿起到成矿元素活化和提供迁移和赋存空间。
(2)韧性剪切带是本区重要的含矿构造,其主构造带及次级构造均为重要的赋矿空间,且次级构造带中的金矿体品位往往较高。
(3)本区经历多期次构造活动,不同方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