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乡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意愿调查及差异分析
2021-04-24刘成军
刘成军 季 珮 王 峦
1.上海市浦东新区眼病牙病防治所预防科,上海 201399;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院办,上海 201306
视觉障碍和失明是全球正在面对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眼科医疗可及性差和负担不起眼科护理服务的地区扩大针对薄弱地区老年人的防盲计划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策略[1-2]。我国人口基数大,且正在经历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日益现代化的医疗保健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眼病防治[3-5]。据流行病学数据,白内障是导致我国老年人群视力丧失、生存质量下降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而手术是能够治愈白内障的唯一途径[6-8]。因此,关注薄弱地区的老年人的视力健康和分析影响其选择手术的因素是眼病防治的重点内容[9-10]。本研究选择辖区内城乡不同社区的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其特征和与手术意愿相关的原因,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城乡各3 个社区60 岁以上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2019 年6 月—7 月,共发放调查问卷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265 份,有效回收率为88.33%。
1.2 方法
选择2017 年6 月—7 月老人健康体检筛查发现的白内障患者265 例。纳入标准:①抽样社区常住人口;②年龄≥60 岁;③至少单眼针孔视力≤0.3,其视力下降由晶体混浊引起,并通过裂隙灯检查及眼底检查后排除其他眼部疾病[11];④由专业眼科医师检查后确诊为视力下降是由白内障导致,且未实施白内障手术。排除标准:失访或死亡;随访期间已实施白内障手术的老人。纳入患者知情后同意参与本研究。采用上门入户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培训,掌握询问技巧,控制回忆偏倚。问卷设置:经过初稿编制、征求专家意见及预调查等步骤研制完成,主要包括自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对白内障的认知情况和手术意愿等方面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 进行数据双份录入,确保数据准确性。应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分布比较
在纳入研究的265 例患者中,城区为101 例,占38.11%;农村为164 例,占61.89%。城乡患者自身健康情况和自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城区患者以男性和≥80 岁老年人为主,农村以女性和<80 岁患者为主。城乡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纳入患者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分布情况比较
在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城乡患者子女孝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农村患者贫困户较多,独居和与老伴同居的比例较大,日常生活由老伴照顾的比例较高,城乡患者经济状况和生活照料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纳入患者对白内障的认知和手术意愿情况比较
在纳入研究患者中,城乡患者在“是否知道‘白内障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眼病’”“是否知道‘白内障如果不治疗或手术的话,可能会致盲’”“是否知道当地有些医院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服务”“如果您打算做白内障手术,您首选的医疗机构”和“在您家中,谁能最终决定您是否要做白内障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城乡患者在是否知道“政府每年为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和“是否愿意做白内障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农村患者知道政府每年为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的比例较高(69.51%),而城区居民仅为31.68%;但农村患者不愿意手术者为81.10%,高于城区(68.32%)。见表3。
表1 纳入患者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分布比较[例(%)]
表2 纳入患者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分布情况比较[例(%)]
2.4 纳入患者不愿意选择手术的原因比较
在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虽有白内障,但觉得自己视力还好、预期手术效果不好和担心手术风险较大是不愿意手术原因的前3 位。在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中,农村患者费用高、无人陪护、认为自己没有白内障而不需要手术、认为白内障不能被治好、预期手术效果不好、虽有白内障但觉得自己视力还好和手术风险大的比例较高。城乡患者在“不做手术无所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3 纳入患者对白内障的认知和手术意愿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数据,目前全世界共有包括3700 万盲人在内的1.6 亿左右视力障碍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在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12]。以印度为例,印度的白内障标化患病率是美国的3 倍,白内障导致了印度60%~80%老年人失明[13-14]。过高的患病率促使印度对待白内障的态度、手术技能和做法发生重大变化。印度的外科医生需要为印度每百万人口进行大约8000 次白内障手术,这将有助于消除白内障导致的可避免失明[15-16]。
表4 不愿意选择白内障手术的原因比较[例(%)]
白内障作为六种致盲情况中最重要的一种,其可以通过手术摘除[8,17]。本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人免费体检检出的白内障患者中,其手术总体意愿并不高,其不愿意选择白内障手术的原因且存在明显城乡差异。白内障手术服务利用受当地经济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家庭支持情况和患者对白内障的认知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19-21]。本调查结果显示,虽有白内障,但觉得自己视力还好、预期手术效果不好和担心手术风险较大排在不愿意手术原因前3 位。此外,知道“白内障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眼病”和“白内障如果不治疗或手术的话,可能会致盲”分别为92.45%和83.40%,也就意味着白内障手术的宣教工作在当地仍未全覆盖,存在盲区,一些亚非国家的研究证实加强人群对白内障的认识,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的恐惧是提升白内障手术率的有效途径[22-23]。
同时,农村女性白内障患者分布较多,提示农村女性仍是当地眼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患者经济状况较差,担心手术费用,家庭支持薄弱无人陪护,尽管其知道政府每年为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的比例较高,但仍制约了其参与白内障手术的意愿,导致其眼病医疗的获得性下降。我国发达城市这一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优化眼科医疗资源的配置,向郊区农村进行更大程度的倾斜势在必行[24-25]。
综上所述,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意愿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多地经济水平差距在日渐缩小,但发达地区的眼病防治经验证实农村地区等薄弱环节的老年人视力问题仍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薄弱地区普及眼病防治,尤其是白内障手术相关知识,并深入社区,让更多老年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