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技术残膜回收利用试验

2021-04-24杨来胜郑有才刘世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土法残膜用工

王 程,杨来胜*,郑有才,杨 磊,刘世海

(1.兰州市农业科学院/ 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甘肃兰州730030;2.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20;3.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兰州730084;4.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100)

为保墒抗旱,稳产增产,农业生产中普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法,其主要是保墒增温。但采收后的残膜因分解降解时间长,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严重。很多残膜于土壤里长时间残留,会损坏土壤的团粒构造,减弱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下降,“白色污染”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2]。

马铃薯地膜覆盖生产中通常采用3 种方法:第一种是先覆膜后破膜点播(以下简称破膜点种法)。第二种是先种后铺膜,待出苗后人工放苗(以下简称铺膜放苗法)。上述2 种方法共同问题是对地膜损伤大,地膜的回收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在马铃薯收获后,大量地膜残留在土壤中,目前采用机械回收和人工捡拾效果都不理想[3-5]。第三种是高垄膜上覆土自动顶膜出苗法(以下简称膜上覆土法),是近年来研究推广的新技术,播种覆膜后,在地膜上覆土,薯芽顶膜自然出苗,充分利用了地膜保温保墒效果[6-8]。为了尽可能减少残膜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马铃薯高垄覆土新技术的残膜回收利用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永登县武胜驿镇石门岘村,海拔2 400 m 左右,属半干旱半湿润的二阴山区。年平均降雨量340 mm,且60%~70%集中在7—9 月,年均气温4.3℃,无霜期80~100 d。试验田质地为中壤土,土壤肥力水平中等。试验地相对集中连片。

1.2 供试地膜

供试地膜为白色地膜,厚度0.01 mm。

1.3 试验设计

1.3.1 不同栽培方式对残膜回收率的试验 试验设3 个处理,分别是破膜点种法(A)、铺膜放苗法(B)、膜上覆土法(C),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3行,面积216 m2。

残膜回收分采收时回收和人工捡拾回收,对回收的残膜除去秸秆杂草进行称重,同时对每小区人工捡拾的残膜将两端2 m(为机械作业起始长度)单独标记,分别进行称重,然后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观测记载,并进行分析。

1.3.2 高垄覆土残膜回收用工量调查 试验设2 个处理,C1 为常规的膜上覆土采收方式,C2 为改进的膜上覆土采收方式,即在采收的同时,采收作业组后增加2 个地膜回收人员。以当地一个机械采收专业组每天0.67 hm2作业量为单位,分秋季采收捡拾和春季播种捡拾2 个阶段,进行残膜回收用工量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残膜回收率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残膜回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其中处理C(膜上覆土法)最高,回收率达到93.23%,较处理B、处理A 分别提高了27.71 个百分点和46.81 个百分点。小区残膜总重处理A(破膜点种法)最低,是由于播种时地膜被点播器切割而减少。Duncan"s 新复极差测验分析,处理C 对处理B、处理A 差异达极显著,处理B、处理A 之间显著,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C(膜上覆土法)在采收的同时回收残膜效果理想,简便易行。

表1 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的残膜回收情况

2.2 残留地膜分布情况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残膜分布情况3 个处理两端残膜的重量接近,但占总残留膜的比例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其中处理C(膜上覆土法)最高,达到81.26%,较处理B、处理A 分别提高了64.96 个百分点和69.45个百分点。处理C(膜上覆土法)的残膜主要分布在种植行的两端,中间部分较少,处理A 和处理B 的残膜分布比较均匀,这与大田操作观察的结果一致。

表2 不同栽培方式残留地膜分布情况

2.3 高垄覆土残膜回收用工量调查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残膜回收用工量差异明显,改进方式用工大大降低,用工数由48.75 个/hm2降到7.5 个/hm2,节省用工84.62%。

C1(传统方式的回收方法)在采收时期因雇工紧张,地膜随意散落在田间,采收结束后再安排人员捡拾1 次。这时往往天气降温,地膜与土壤粘接,不宜捡拾,用工量增加,回收效果差。第二年开春播种时,对剩余的残膜再捡拾1 次。

C2(改进方式的回收方法)在采收的同时采收作业组后增加2 人,其中1 人跟随采收机,将整条拉出的地膜装于旧尼龙网袋中,另1 人重点对垄两端和剩余的部分捡拾,并将尼龙网袋堆放在两边地头,便于集中移出。用工量少,回收效果好。第二年开春播种时,对剩余的少量残膜再捡拾1 次。

表3 膜上覆土残膜回收用工量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在生产过程中,高垄膜上覆土新技术便于地膜回收,从源头上降低回收的难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一是膜上覆土技术保持了地膜的完整性,减轻物理破损,减少地膜的老化,保持强度,便于后期整条回收。在播种和出苗阶段,由于不经过破膜播种或破膜放苗,自动顶膜出苗。薯苗紧贴膜出苗,地膜破损少,减轻了地膜的老化。常规地膜覆盖栽培从播种到采收长达6 个月裸露在外,由于阳光的暴晒和风吹雨淋,导致地膜的老化和分化。高垄膜上覆土技术在地膜上压一层土后,“地膜田中不见膜”,减少了地膜的分化和老化。二是膜上覆土技术便于机械应用。膜上覆土技术从播种到采收全程的机械化应用,降低了对手工操作的依赖。覆土后土壤疏松,增加垄高,增加挖掘深度。在采收前进行打秧处理,除去了地膜上附着的大部分枝蔓。三是改进方式降低了地膜的回收成本。由于地膜的回收是与马铃薯采收同步进行,减少了劳动力。保持地膜的完整性和强度,便于后期的回收,提高地膜的回收率,一次回收率达到90%以上。

猜你喜欢

土法残膜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土法治病的回忆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Design and test of clamp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al residual plastic film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