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伦、郭剑林的紫砂雕刻艺术
2021-04-24吴慧平广州
◆吴慧平(广州)
紫砂雕刻艺术是以宜兴特有的紫砂陶为雕刻载体所形成的一门艺术样式,起初大多出自于匠人之手,属于手工艺范畴,后因中国士大夫文人的参与,逐步形成了集外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明清以来得以迅速发展,上升为一门艺术样式。在紫砂雕刻艺术史上,万历到明末时期是紫砂雕刻艺术发展的巅峰,既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大名家,又出现了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这“壶家三大”。当然,影响最大的第一位大家非清代嘉庆年间“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莫属。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他擅长于诗文、金石、书画,尤其热衷于紫砂艺术,其创造的“曼生十八式”给后世文人与匠人的合作树立了典范。正是在陈鸿寿的影响下,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金石书画家们如朱石棵、瞿应绍、邓奎、梅调鼎、朱坚、郑板桥、黄慎、吴昌硕、任伯年等人均参与到了紫砂壶的制作,从而整体提高了紫砂雕刻艺术的文化品味。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明清紫砂壶价格日益高涨的今天,普通老百姓想要拥有一把曼生壶显然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当代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上,如陈显伦、郭剑林,他俩合作的紫砂壶对于收藏者和实用者而言,便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了。
郭剑林女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紫砂制壶大师李碧芳、陈岩,从事紫砂壶制作多年,作品曾经应邀在中国美术馆和首都博物馆展出。正如郭剑林女士所言,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与转折也必须交代清楚与流畅外,还必须审视其作者“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技术水准,另外还不能忽略壶所应有的文人特性、审美品格。如果工艺家们多读书,多穷理,就有可能从传统的工艺匠人进入工艺大师的行列。陈显伦毕业于中山大学,又受业于北京大学王岳川先生,是一位专业书法家和陶刻家。陈显伦显然对于书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他能把书法家所蕴藏的那种精气神很好地再现在陶壶之上,神形兼备。他的书法特长及其良好的雕刻艺术一附在郭剑林女士精心所制的紫砂壶上,就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制壶艺术与书法雕刻相得益彰,再加上他们经过认真挑选的合作书家,共同造就了他们紫砂壶的与众不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千年来,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血液,古时如“庖丁”“鲁班”便是最好的证明。在国家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陈显林、郭剑林的合璧之作就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翠竹 陶刻:王家熙 陈显伦 制壶:郭剑林
方秦权壶 陶刻:陈显伦 制壶:郭剑林
玉玺壶 陶刻:王家熙 陈显伦 制壶:郭剑林
真壶 陶刻:王家熙 陈显伦 制壶:郭剑林
柳公权·玄秘塔碑 天圆地方壶 陶刻:陈显伦 制壶:郭剑林
石瓢 陶刻:王家熙 陈显伦 制壶:郭剑林
鲍尊 陶刻:王家熙 陈显伦 制壶:郭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