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研究历程
2021-04-24古晋阳
古晋阳
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研究之异同共23 篇,其中研究两者相同点的有6 篇、不同点的有19 篇,部分文章对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的异同都有所分析。研究范畴较为全面,主要涉及两者的起源、文化背景、演唱方式、表演形式、音乐体制等方面。
一、作为综合艺术的共通性
研究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相同点的论文共6 篇。胡静的《论戏曲就是歌剧》中通过对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的起源、要素组成以及主导要素的分析,认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同源于民众对神的崇拜和向往并运用与民间歌舞;综合了多种艺术学科,以歌唱为主要形式;由音乐和戏剧(剧本)为主导,因此认为两者属于同一事物。
无论是戏曲还是歌剧,主要以唱为主,念白、表演等参入其中,故而在演唱方面会有一些共同点。林红的《欧洲歌剧与戏曲的异同探析》中以京剧为例,认为京剧的各行当类似于西方歌剧的各声部。例如青衣和花旦于抒情、花腔女高音相似;老生相当于男高音声部。郑蕴的《论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演唱理念之异同》中认为两者都用音乐表达情感、烘托气氛并刻画人物形象。
吴乾康的《浅析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之共性》和文云英的《论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以综合性艺术的角度为出发点,吴乾康认为两者都有不同的剧种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云英较为更加全面一些,认为两者都以唱功为主(声乐为主,器乐为辅);都有文学性的剧本;剧目风格都具有个性;剧情及思想内涵都突出人文主义思想性;剧目大多以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等为来源。朱正华的《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共性》与文云英的观点基本一致。
基于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戏曲和歌剧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些共同点,但其实始终是两种艺术形式,将两者画等号似乎有些不太恰当。在演唱方面,两种艺术形式是利用了不同的唱法,从专业和听觉角度来看,将京剧行当与歌剧演唱声部相匹配,首先可能是忽略了听众的感受,其次是对两者的发声方法没有进行更加具体的分析。
二、产生于不同文化之下的差异性
研究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差异的论文共21 篇。吴乾康的《浅析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之差异》和郑蕴的《论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演唱理念之异同》,两位学者认为中国戏剧和西方歌剧在语言和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在语言上注重押韵、表现上侧重写意,讲究神似,注重抒情;后者则是相反,注重写实和对细节的刻画。
上文中提到的林红的《欧洲歌剧与戏曲的异同探析》中,分别是从两者在文化背景、音乐体系、表演程式、音乐创作以及歌唱方式的差异上对两者进行详细阐述并且举例论证。
在演唱方面和音乐伴奏,笔者认为差异性会更多一些,关迪的《中国新歌剧创作中西洋歌剧与传统戏曲应用的差异性研究》和尹新春的《中国戏曲音乐与西洋歌剧音乐之比较》,两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尹新春更为详尽,认为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戏曲采用民族唱法,使用民族乐器伴奏;西洋歌剧则是采用美声唱法,使用西洋乐器伴奏。除此之外,文云英的《论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是从演唱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两者的不同处体现在于歌剧以独唱为主,多声部重唱、合唱也比较多,而戏曲则是单旋律的独唱兼有对唱及幕后帮腔;在西方歌剧中,担任主角的可以是任何声部的演员,而戏曲往往是高声部;区分歌剧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是区分声乐风格的关键,而戏曲声腔风格大多取决于演员个人的演唱风格;歌剧“专曲专用”,戏曲“一曲多唱”;在演员的分类方面,歌剧以声部划分,戏曲以行当划分,;歌剧演唱要求全腔体共鸣,戏曲为单腔体共鸣。
徐忠奎的《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比较研究》中,有一点与尹新春的观点一致,认为中国戏曲是“一曲多用”,西洋歌剧的是“多曲多用”。除此之外将两者分别在唱法、音乐创作、艺术表现以及发展特点上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每个行当都有发声演唱方法,例如小声绝不是男高音、青衣不能作为女高音等。在这里,徐忠奎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林红在《欧洲歌剧与戏曲的异同探析》中对于两者的相同点的陈述。
虽都从音乐分析角度出发,与尹新春、徐忠奎、文云英不同的是,李蕊和朱晨飞的《在审美视野下中国戏曲音乐语言与西方歌剧音乐语言的对比》是将两者的音乐组成结构做了对比,分别从调式音阶、定调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
黄春玲、刘超的《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差异》,王秀红的《浅析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表演形式的区别》和蒋明的《中国戏曲与西方艺术形式的差异》,四位学者观点一致,都认为两者的不同之处体现在艺术表达、唱法差异以及音乐。其中艺术表达具体表现在舞台布景、时空差异以及舞台表演还有剧本结构。
王文武的《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艺术特色差异性研究》中认为两者在艺术样式、演唱方法、发展特点、思想内容等方面不同。赵文佳的《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比较研究》中,较为具体的阐述了两者音乐创作与组织形式,通过论证进而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肖扬在《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比较》中从历史渊源、舞台表现、音乐体制、伴奏方式将两者进行对比阐述,进而对今后的研究产生一定的意义。窦玉英的《中国戏曲音乐与西方歌剧音乐之比较》中认为两者分属于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两个范畴。王雅妮的《当今中国歌剧创作的可借鉴方式——以西方歌剧和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对比为例》的观点在以上论文中都有呈现。
在查找的文章中,李贞、刘晓雷两位学者观点的具体内容虽没有共同点,但是都是从大方向深入阐述。李贞是从历史发展过程、音乐创作、表演形态、地域文化形态入手;刘晓雷则是从文化内涵、舞台表演、民族特色以及未来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读者从大方向上多方面的了解两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
与上述文章不同的是这三篇文章是文化背景为切入点,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是张俊的《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文化比较》、王群英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和任丽君的《略论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的差异》。任丽君与王群英的观点基本一致。
通过以上文章分析及概述后,笔者认为以上学者的观点基本上都可以找出共同点,大多是以历史渊源、演唱方式、艺术形式、音乐体制方面去分析,唯有张俊和王群英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两者的差异。在今后的两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融合的影响必然会对两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显现出更加别致的风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查找的文章大多不是核心期刊的文章,但是大多数的观点笔者很认同。戏曲和歌剧都属于综合艺术,有共同点是一定的。但是笔者认为,更应该突出两者的不同,这样才能更加显示出两者的独特性。分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异同,并不是要将两者判别高下,而是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两者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显现出的共同特点;反之,更加能深层次地认识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艺术形式的风格与特色,以便于在审美过程中将之区分,并且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面对文化融合的趋势,两者可以借鉴彼此之特点,不断得到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