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分析条件优化探讨
2021-04-24夏齐良
夏齐良
(当涂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安徽 马鞍山 243100)
石油类是地表水质量标准中常见的环境质量控制因子,它对水的色、味、含氧量有较大影响,油膜会影响空气与水体氧的交换,易造成缺氧和水质恶化。另外,石油类也是有毒有害物质,油类通常由多种烃类物质组成,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这就增加了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它在水中含量的难度。本文从萃取剂的脱芳处理、萃取时间、破乳时乙醇的加入量和脱水吸附方式进行实验论证,并提出测定石油类在上述四个环节中的优化操作,减少影响因素,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
1 实验部分
1.1 方法原理
在酸性的条件下(pH<2),水样中的油类物质用正己烷萃取,得到的萃取液含有一定水分,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再用硅酸镁吸附去除,得到的萃取液在22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值与石油类含量符合郎伯—比尔定律[1]。
1.2 主要仪器及来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TU-1901)、分液漏斗、锥形瓶、振荡器、实验室常用器皿。
1.3 主要试剂及来源
(所有药品按HJ970—2018方法准备和处理)正己烷(3个不同厂家)、无水乙醇、硫酸、无水硫酸钠、硅酸镁、HJ标准油(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分析标准物质,1 000 mg/L)、石油类使用液(用1 000 mg/L的HJ标准油,取5.0 mL到50 mL的容量瓶,用正己烷稀释定容成100 mg/L的石油类使用液)、食用菜籽油。
2 实验分析与结果
2.1 萃取液的脱芳处理
方法中规定,正己烷使用前于波长225 nm处,以水做参比来测定透光率,透光率大于90%方可使用,否则需进行脱芳处理。脱芳处理的方法:将正己烷和硫酸按(体积比20∶1)加入1 000 mL分液漏斗,萃取10 min,硫酸相弃去,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硫酸相近无色。再用蒸馏水萃取3次,至透光率大于90%即可[2]。加入浓硫酸引入磺基,使正己烷中的芳烃类发生磺化反应,进入硫酸相分离。
下面对3个厂家4种批号透光率低于90%的正己烷进行脱芳处理,不同酸洗次数后的透光率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酸洗次数对正己烷透光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试剂中正己烷批号不同,萃洗的效果也不同。如果萃洗的效果不理想,可增加酸洗次数。透光率达到85%以上的,正己烷酸洗2次可达要求,透光率在80%左右的,正己烷酸洗3~4次可达要求。
2.2 萃取时间
石油类测定的关键环节是萃取过程。萃取振摇时间直接关系到萃取效果,萃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通过对空白水样(分析室超纯水)加标实验,选择振摇不同的时间(时间分1、2、3、4 min)进行实验,检验最佳萃取时间。分别取三个空白水样500 mL于三个1 000 mL的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1 mL、2.5 mL、5 mL石油类标准使用液,加入25 mL正己烷,按实验原理步骤萃取、脱水分析,每个样品按不同时间重复萃取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萃取时间对实际样品回收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萃取时间1 min,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较低;萃取时间2 min,各样品的吸光度达到最大,加标回收率达到最高。随着萃取时间的延长,回收率无明显提升。在长时间萃取时,多次开启旋塞放气,水中轻质油易挥发,因此将萃取时间确定为2 min比较合理。
2.3 乳化水样破乳
实质上是消除乳状液稳定化条件,使分散的液滴聚集分层的过程。油类萃取液中有乳化现象,会对测定起到一定干扰作用。标准方法是在萃取时,向水样中加入1~4滴无水乙醇进行破乳。乙醇加多会对石油类的测定产生影响,为验证乙醇的破乳效果和其对测定结果的干扰程度,可以通过以下实验:向一个较清洁的水样1和两个污染稍重的水样2、水样3按(HJ970-2018)方法萃取,每个水样分别进行6次萃取,向萃取液中分别加入0、2、4、6、8、10滴乙醇,萃取液除去水相后,在波长225 nm处测其吸光度。不同用量的乙醇对样品吸光度的影响见图1。
图1 不同用量的乙醇对样品吸光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加乙醇破乳,对污染的水样影响稍大一些。清洁水样加入2滴乙醇破乳效果很理想,污水加入3~4滴也能达到理想的破乳效果。从图中可看出,乙醇不超过4滴,对样品测定的吸光度可以忽略,加入到第四滴时,吸光度开始有增高趋势。随着用量增大,样品的吸光度也逐渐增大,产生正干扰。因此用乙醇破乳时,用量要控制在0.2 mL(4滴以内)为好。
2.4 脱水和吸附
(HJ970-2018)中脱水和吸附主要有两种方法。
(1)把萃取液转移到加入3 g无水硫酸钠的锥形瓶中,盖好瓶塞,振摇数次,如无水硫酸钠全部结块,则要补加无水硫酸钠,直至不结块[3]。然后再次打开锥形瓶,加入3 g硅酸镁,置于震荡器上震荡20 min,静置沉淀,用底部垫上少量玻璃棉的玻璃漏斗过滤,待测。
(2)把萃取液通过已放置约10 mm(约9.8 g)厚度的无水硫酸钠的玻璃漏斗(底部填塞少量玻璃棉)脱水,脱水后的萃取液再通过硅酸镁吸附柱[4](内径10 mm,长约200 mm的玻璃层析柱内填充高度约为80 mm(约10 g)的硅酸镁)除去动植物油类,待测。通过以下实验,用正己烷稀释100 mg/L的石油类使用液得到10 mg/L石油类临时标准物质,用两个25 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 mg/L石油类临时标准物质0.5 mL和1.0 mL,分别向每个容量瓶滴加10滴菜籽油,定容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正己烷溶液,经脱水分离水分、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后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两种分离方式对样品测定结果的影响
由表3可见,方法一的相对误差为-7.0%~-4.0%,方法二的相对误差为-10.0%~-6.0%,差别不显著。方法一在锥形瓶封闭体系中完成,脱水和吸附可同时操作,减少了溶剂挥发和低沸点组分的油类损失,也减轻了对分析人员的健康危害。方法一的药品用量比方法二少2~3倍,在两种方式对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别的情况下,方法一可操作性更强,可批量操作,吸附效果好,优选方法一。
3 结论
通过对《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分析条件进行论证,我们可以得出正己烷,脱芳处理,可根据初始的透光率来确定酸洗次数,萃取时间取2分钟为好,这样既保证了萃取效果,又提高了分析效率,还对破乳时乙醇的用量不超过4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脱水及吸附方式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提高样品分析的准确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