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家书:抵万金、意万重(一)

2021-04-24郝安

支部建设 2021年9期
关键词:谓之家书

○ 郝安

家书即书信,又称尺素,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相互联系、沟通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至少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辈就开始了鸿雁传书的历史。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指家藏之书。作为书信意义使用最早见于三国。“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无数人曾在家书中收获亲情、收获力量。

家书写起来无拘无束,大多是娓娓道来,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人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更多指的就是家书。因为给家人写信的时候,你用不着字斟句酌,完全是借了汉字寄托胸臆,一吐心声。这样每一个汉字每一个人写起来都不一样;一提一顿,都是每一个人每一封家书直接的真情流露和思想表现。

见信如晤,见字如面。想想那时,一旦收到家书,一家人抢着看,轮着读,目既往还,心亦吐纳,味如佳肴。情人呢,望眼欲穿收到情书,躲起来脸红心跳看不够,才小心收好,又忍不住拿出来,要折腾好几天,天天看不够,甚至一生看不够。

就是现在,当很多人忧虑家书这座传统的博物馆面临坍塌的时候,有不少人仍愿意展纸研墨,或敲击键盘,带着一腔思念书写家书。其实字是写出来的还是敲出来的,倒无所谓,关键是从自己心里倾泻出来的。

读信的感觉、写信的意义真的和面对面的语言表达或者视频通话不一样,和一头连着一头的打电话不一样,和动辄成百上千条的微信聊、和顶多只有百把字的短信也不一样。家书可以把不想说、不能说、不敢说的大胆写出来,那一页页纸、一个个字能够让我们看到、触摸到、感觉到亲人、朋友的真迹乃至体温。

还有,写信时的尽情倾诉,等信时的默默期盼,收信时的无限欢喜,这些美妙难以言说的感觉,只有伏在灯下写信、站在路口等信、迫不及待读信的人才能体味。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本项目主要需要建立的数据库包括用户类型库、读者积分库、荐阅书目库、阅读闯关试题组库、阅读闯关试题数据库等等,分别用于存储用户信息、读者积分信息、推荐书目信息以及阅读闯关试题信息等。

抚摸家书里面一个个一行行平凡的文字,仿佛能见到写信者思索再三、落笔成篇,收信人灯下展卷、泪落沾襟。这时,家书里的每个汉字,也就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信息的集块、情感的集块、思想的集块。难怪有人把家书形容为中国的文化长城和精神长城。

用文化和精神垒砌的长城,又如何会坍塌呢?

常念为经,常数为典。家书中不少名篇佳作,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曹操的《诫子植》、孙权的《让孙皎书》到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骆宾王的《与情亲书》、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等,大家抄录诵读,耳熟能详,唏嘘感叹,获益匪浅。

西汉刘向在写给儿子刘歆的《诫子歆书》中,告诫他“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把福因祸生、祸藏于福、福祸相倚的道理讲得透彻明白。

东汉蔡邕教导女儿蔡文姬注意品德修养的一封家书,取譬巧妙,见微知著。因为文字不长,又还好懂,不妨拿来品读欣赏一番——

夫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人咸知饰其面,而莫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

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在这样的家教熏陶下,文姬女士是既修饰面容,又涵养心灵,人品文品卓然有成,被后世称为才女。

还有很多名人家书,谙世态,显真情,语见哲理,文显华彩,算得上是绝好文章。

有人评价这类家书“概括了古代先哲之至理,是修身养性的准则,开家教训导之先声,为处世治国之根本,有包孕宇内之气,亘乎天地之道,实为千古绝唱。”

譬如现在大家经常引用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出自司马光给儿子司马康写的那封《训俭示康》。还有大家经常想起、提到、借用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分别语出公元223 年刘备临终嘱咐儿子刘禅的家信和公元234 年诸葛亮病倒军中写给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

这些话有的是一挥而就,有的是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因为说得好、说得到位,就成了经典,流传千古。

让我们继续选读品赏。

苏轼的《与侄千之书》,连标点在内87 个字,寥寥几句话,却包蕴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告诫侄子要多读历史典籍,以史为鉴,勤学自爱。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家书《训子从学帖》中,这样要求儿子朱受之: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殷殷告诫:“对年长一倍之朋友,要持长辈礼。十年以上,兄事之。年少于己,而事业贤于己者,厚而敬之。”

蒲松龄在《与诸侄书》的家书中,有一段专门讲写文章的道理,其实也是讲做人的道理。他认为好文章的写作,都是“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

唐诗宋词有很多就写在家书里。应该是公元757 年的春天,诗人杜甫只身一人从长安城金光门逃出,直奔凤翔;也应该是这个时候,他写了一首五言律诗《春望》。其时的安史之乱不仅使盛唐河山烽烟遍地,更使许多人一家分离几处,生死难知。所以杜甫有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张籍有一句“欲作家书意万重”的千古名言。

猜你喜欢

谓之家书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家书( 连载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修身齐家,从一封家书开始
《尔雅·释宫》“谓之”用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