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文库』在上海

2021-04-24

中外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库中央党组织

上海江宁路“中央文库”旧址

1927 年,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至上海,建党以来中央历次会议记录、决议、文件及重大活动、事件的方案、报告、批示等大量密存档案也随转到沪。党组织在戈登路(今江宁路)恒吉里秘设“文件阅览处”,集中保存档案,党内称“中央文库”,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档案保管处。

“中央文库”首任负责人、共产党员张唯一,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恪守机密,不畏辛劳,一年多时间里都午夜起床工作到天亮,把从武汉运来的40 多捆、2 万多份档案细致整理归类、分项编目,装入24 个木箱保存。

1931 年,因发生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为确保“文库”的安全,中央确定由调原满洲省委书记陈为人与妻子韩慧英,接任“中央文库”工作。陈为人夫妇是建党初期党员,地下斗争经验丰富,他俩接受任务时向党组织保证:“定以生命守护,万一到了最危急时刻,宁可放火烧楼,与档案俱焚,也不让机密落入敌人手中。”

两人在法租界霞飞路租住一幢小楼,将所有档案都秘藏在楼顶的亭子间,平日深居简出,尽量减少对外接触,以免引起敌人注意。夫妇俩在整理档案时发现,虽已分类、编目,但尚有大量纸页、文字需压缩、精编。经请示上级同意,他俩把档案一份一份拿出来,将纸厚的、字少、字大的都用小字抄在薄纸上,把空白纸边剪掉,最大限度缩小体积,经7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将24 箱档案压缩在十多个箱子内。

1935 年2 月,韩慧英与联络人接头时被捕,陈为人遵循党的秘密工作条例,立即转移“中央文库”,从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在没有收入来源、身患疾病的艰难困苦中,矢志不渝地守护着党的“一号机密”。一年多后,韩慧英被营救出狱,陈为人却因病重无钱医治而去世,为护卫“中央文库”献出了年仅38 岁的生命(1945 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2 年7 月,“中央文库”迎来新一任负责人:中共党员陈来生。他19 岁入党,富于秘密工作经验。当时,地处新闸路嘉运坊的“中央文库”附近常有特务活动,把“文库”安全转移是当务之急。开始,陈来生让父亲和弟弟、妹妹做小商贩,利用竹篮、货担暗藏文档,每人每次带出几份,虽有时遭到盘查,都有惊无险,但陈来生觉得万一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停止了“蚂蚁搬家”式的转移。他在党组织帮助下,弄来一辆邮局的自行车,自己扮作邮差,将档案藏在“邮件”里,驮着大包小裹穿巷过弄,不到1个月,“中央文库”全部转移到新址。

在革命进程中,“中央文库”曾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1942 年至1945 年“延安整风”期间,中共中央需要党史上重要会议的原始记录、决议和文件等。陈来生遵照上级指示,从档案中查找出近百份中央所需的文件,拍摄成照片,底片由上海通过交通线转送延安,对回顾党的奋进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了详实资料和依据,有力促进了“整风运动”的开展。1945年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引用的党史资料基本上都来自“中央文库”。

从1927 年 到1949 年,为 确保“中央文库”安全多次移址,先后迁至金陵中路、新闸路、小沙渡路、成都北路等处,还历经毗邻失火、漏雨浸渍、敌特突查等危情险境,党组织也先后派任周天宝、刘钊、徐强、李云、吴成方、缪谷稔等10 多位共产党员负责“中央文库”工作。他们历尽艰辛险阻,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三位烈士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才换来2 万余份珍贵档案完好地保存到上海解放。

猜你喜欢

文库中央党组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专家文库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专家文库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