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黄土高原区村域产业发展和综合保护
——以会宁县侯家川村为例
2021-04-23杨小东
杨小东
(会宁县自然资源局规划服务中心,甘肃 会宁 7307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增进农民福祉[1-2]、缩小城乡差距[3]、弱化城乡分层[4]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会宁县侯家川村产业发展与村庄整治保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为黄土高原地区其他乡村的振兴提出理论参考与规划借鉴。
1 现状特征分析
1.1 研究区概况
侯家川村位于会宁县南部,距会宁县城27 千米,流域总面积为14.6km2,村域平均海拔在1900m左右,平均年降雨量400mm 左右,G247 穿村而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1.2 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整体贫困程度较深。村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会宁县域位于中下游水平,居民收入以种养植业、劳务输出和政策性惠农补贴性收入为主,贫困程度较深。
2)村域基础设施滞后。村内道路以沙土路居多,路况差,群众出行难,农作物运输不便,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应急体系尚不完善。
3)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农业尚未摆脱被动局面,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效应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
4)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文化教育滞后,村民文化程度较低;农民普遍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农业生产效益低。
2 村域产业规划
2.1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侯家川村特色产业为全膜玉米种植和乌鸡养殖,现状农业用水粗放低效,养殖业仍以传统的散户养殖为主,肉羊、生猪抗病能力弱,养殖风险大,且人畜混居,环境污染和疫病隐患严重。
2)特色生态旅游现状。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主要是齐靳水库,由两条不同走向的水域汇集而成,形成了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农业发展相对较好的齐靳流域,库区树木茂盛,鸟类野禽品种繁多,生态优美;乡村田园景观以梯田和核桃种植园为主;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景观及齐靳农家乐等休闲度假地。
2.2 产业发展策略
将乡村旅游作为侯家川村新的经济增收点;依托引洮二期供水工程,配套水利设施建设,解决生活农业用水问题;遵循农牧并举、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增收、生态化增效原则,调整优化种植产业结构;在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农业发展相对较好的齐靳流域,发展观光农业,形成“种植-秸秆-养殖-沼气-有机肥还田”的循环产业链。
2.3 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紧抓全省旅游扶贫试点村的政策机遇,结合旅游道路、环卫设施、绿化景观及经济林、水利、农家乐、文化广场等建设,全力优化齐靳流域自然生态风光,开发旅游新产品,大力发展侯家川乡村旅游。
2)提升优质旱作农业。把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技术推广作为稳粮增收的的关键举措,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提高耕地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增加作物品种,调整优化种植产业结构,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循环农业种植基地。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多渠道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以高产优产走出一条农牧并举、规模发展、生态增效、产业增收的新路子。
3)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借助特色乌鸡养殖,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并举、生态循环的农业产业新格局。
4)培育特色养殖新优势。提高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和比较效益,建立健全养殖信息网,进一步建立完善养殖协会组织和养殖协会党支部的职责功能,创建乌鸡养殖产业新格局。
3 村域综合整治与保护规划
3.1 村庄整治规划
1)村容村貌整治。对存在结构性安全隐患的建筑实施整改,整治村内违法建筑和乱搭乱建现象,拆除村庄废弃房。
整饰村庄主要街道沿街两侧的建筑立面和屋顶,清除脏、乱、差现象,对影响村庄整体风貌的建筑进行必要的清洗、修补、装饰和粉刷,拆除残旧和不整齐的院墙。
积极开展村庄美化绿化行动,保持村镇内主要街道、人行道整洁干净,无杂物及违章建筑物,成立清洁工小组,对街道进行定期清扫;建设农村小型广场、花园、小草坪,美化村容村貌,满足农民健身娱乐休闲需要。如图1 所示。
图1 村庄空间布局与户型设计图
2)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完善现状道路网结构,构建路网结构“微循环”,预留消防救援通道。对主要路面进行硬化处理,整治道路两侧环境。保留传统街道空间,采用砖、砂石路面对其硬化,配合市政基础设施对街道路面进行景观化处理。
合理规划村庄给水管网和排水渠,提高自来水入户率,解决侯家川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完善道路边沟,使雨水通过路边沟及时就近排入水渠或通过砂土地面渗透回灌地下。
全力改善村庄电力线走向,电杆沿主要道路架设,照明线路与电力同杆架设,在村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解决村庄照明问题。依托有线电视网络宽带,逐步搭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提倡清洁能源使用,打造农村生态绿色新生活。
3)治理养殖污染。将规模养殖的牲畜粪便以及其他废弃物同时处理达标后排放;家庭养殖和人居环境分开建设,对家庭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粪便可通过家用沼气或者作为有机肥料及时输送到农田中,保证居住环境整洁。
3.2 村庄保护规划
1)农田风貌保护。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协调村庄与农田内外生态环境,形成极具侯川特色的农田风貌格局。
2)生态林带保护区。明确林带保护区边界,实行分级管理和差别管理的要求,分别制定保护措施,加强森林保护、严格用途管制,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与林带科研、利用等无关的建设活动。
3)开放空间控制区。依托村口、广场、绿化中心、街巷、树荫、田埂等,建设社会交流空间。有效保留村民住宅区内的街巷空间,协调周边居住建筑风貌,提升乡村居住品质。
4)民居建设控制区。根据特色民居分布及建筑质量综合评定民居建设控制区等级,一级建设控制区内以保护传统民居风格为主,注重与乡村风貌的整体协调。二级建设控制区内以整治为主,受建设时序的影响,现状村民住宅用地不可能在近期全部整理完成再开发,在一段时期内将保持村民住宅的形态。
5)传统文化保护。深入挖掘侯家川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物质文化载体结合,鼓励扶持民间工艺、艺术,并为其提供展示、活动空间;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弘扬侯家川传统民俗文化。
4 结论与建议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会宁县侯家川的产业发展和村庄整治与保护,提出从推进乡村生态旅游、提升优质旱作农业、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培育特色养殖新优势等方面加快产业发展;从生态安全格局、开放空间构建、民居建筑控制与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村域综合整治与保护,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推进侯家川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